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47篇
  免费   4898篇
  国内免费   6474篇
测绘学   458篇
大气科学   180篇
地球物理   5444篇
地质学   21891篇
海洋学   1276篇
天文学   57篇
综合类   1416篇
自然地理   397篇
  2024年   162篇
  2023年   629篇
  2022年   886篇
  2021年   883篇
  2020年   741篇
  2019年   834篇
  2018年   651篇
  2017年   707篇
  2016年   766篇
  2015年   876篇
  2014年   1282篇
  2013年   987篇
  2012年   1232篇
  2011年   1231篇
  2010年   1062篇
  2009年   1106篇
  2008年   1144篇
  2007年   959篇
  2006年   1018篇
  2005年   851篇
  2004年   970篇
  2003年   943篇
  2002年   959篇
  2001年   1006篇
  2000年   872篇
  1999年   866篇
  1998年   846篇
  1997年   806篇
  1996年   830篇
  1995年   807篇
  1994年   752篇
  1993年   654篇
  1992年   693篇
  1991年   560篇
  1990年   535篇
  1989年   429篇
  1988年   103篇
  1987年   96篇
  1986年   57篇
  1985年   49篇
  1984年   38篇
  1983年   34篇
  1982年   28篇
  1981年   21篇
  1980年   36篇
  1979年   36篇
  1977年   10篇
  1976年   8篇
  1954年   12篇
  1948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平衡剖面的制作流程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平衡剖面技术是地质思维和计算机技术的结晶,使对断层构造的研究提高到定量阶段,其依据是在垂直构造走向的剖面上,地层长度和面积(2D)或体积(3D)是均衡的。在此原理基础上利用数学手段对盆地的构造发育史进行正演和反演模拟,直观地再现地下构造的原始几何形态,迅速提供地震剖面的构造解释方案,并对解释结果进行检验(不平衡的剖面其解释一般有问题),为深刻认识构造发育史、分析油气运移及聚集规律提供依据,提高了工作效率。其结果也为盆地模拟、油藏模拟、定量计算构造伸缩量等地质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  相似文献   
2.
用双三次样条函数和GPS资料反演现今中国大陆构造形变场   总被引:38,自引:20,他引:18  
将中国大陆现今构造变动视为一种连续的地壳变形,利用双三次样条函数模拟了近期GPS测定的大陆内部及周边地区412个测站速率,反演大陆地区自洽的构造变动速度场和应变率场.模拟结果显示: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挤压是构成中国大陆内部岩石层水平形变的主要驱动力.印度板块在东喜马拉雅构造结深深插入青藏高原,造成地壳大规模的缩短和抬升.青藏高原东南部的喜马拉雅带、拉萨和羌塘地块以及青藏高原东南边的川滇地区,内部构造活动强烈,其内部的构造变形包含地壳碎片的冲断、褶皱和侧向逃逸.大陆地壳(或岩石圈)的增厚,尤其是喜马拉雅山脉南北向的快速缩短和青藏高原东西向的缓慢拉张,大约吸收了印欧板块会聚量的85%,西藏中东地区东西向的拉张速率达到了(16±2.0)mm/a,且顺时针方向扭转明显.印度板块相对欧亚板块运动的欧拉极为(29.7°N, 19.3°E, 0.392°/Ma);华南地块相对于欧亚大陆向东(102°±7.4°)南的运动速率是(11±1.54)mm/a,华南块体相对欧亚板块运动的欧拉极为(62.25°N, 126.56°E, 0.141°/Ma);塔里木地块相对较稳定,其西部运动速度高于东部运动速度,作顺时针方向旋转.总体上讲,中国大陆运动方向为北偏东呈辐射状,从西部近南北方向的运动转向东部地区东南方向的运动,绕东喜马拉雅构造结有一顺时针方向的旋转.横穿喜马拉雅构造带及青藏内部的南北向压缩速率为(19±2.0)mm/a,横穿西天山构造带的南北向压缩平均速率为(13±1.5)mm/a,横穿东天山构造带的南北向压缩平均速率为(6.0±1.4)mm/a.阿尔金断裂带的左旋走滑速率为(6±1.2)mm/a.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成矿地质模型为依据,对观驾山—黑山岛一带的化探、物探、遥感及地质等信息变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选取了10个信息变量24个标志状态;在此基础上,运用信息量法对研究区内458个单元的信息量值进行计算,并由此确定了研究范围内的成矿远景区。事实表明,研究区信息量成矿预测是非常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潮汐应力、构造应力、地震断层和岩石破裂滑动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潮汐应力对地震断层作用的力学模式,该模式将潮汐应力与地震应力作用相结合,描述了沿地震主压应力和地震主张应务方向的附加潮汐应力对发震断层的力学作用方式,从而切入潮汐应力触发地震的物理机制,认为潮汐对地震的触发作用在实质上归结为潮汐应力对地震断层的促滑作用,这种促滑作用分增压型和减压型。在此模式基础上,对中国大陆及邻区的不同类型地震的潮汐触发性进行了研究,内容包括:计算了中国及邻区一千多个地震震源处沿主压应力P轴和主张应力T轴方向的附加潮汐应力分量,分析了这些量对发震断层的作用方式,按纬度区域统计了受到潮汐应力促滑作用的发震断层类型以及它们与潮汐应力作用方式的关系,得到了如下结论:受到潮汐应力促滑作用的发震断层的比例随区域纬度增加有减小趋势,其中,走滑型断层的比例在低纬区较大,而倾滑斜型断层的比例在中高纬度区较大;对整个统计区域而言,受增压型潮汐应力促滑作用的发震断层数比例大于受减压型潮汐应力促滑作用的发震断层;对不同的纬度区域,不同的潮汐应力作用方式与之促滑的发震断层类型也有不同的分布特征。最后,本文将中国及邻区受到潮汐触发作用的地震按构造应力区域划分,计算了这些地震发震时刻的日月位置参数,得到了各构造区域上具有潮汐触发物理机制的地震发震时的日、月位置参数分布图象。  相似文献   
5.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Levitus data, the climatic states of the warm pool in the Indian Ocean (WPIO) and in the Pacific Ocean (WPPO) are studied. It is found that WPIO has a relatively smaller area, a shallower bottom and a slightly lower seawater temperature than those of WPPO. The horizontal area at different depths, volumes, central positions, and bottom depths of both WPIO and WPPO show quite apparent signals of seasonal variation. The maximum amplitude of WPIO surface area‘s seasonal variation is 58% larger over the annual mean value. WPIO‘s maximum volume variation amplitude is 66% larger over the annual mean value. The maximum variation amplitudes of the surface area and volume of WPPO are 20.9% and 20.6% larger over the annual mean value respectively. WPIO and WPPO show different temporal and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mainly due to the different wind fields and restriction of ocean basin geometry. For instance, seasonal northern displacement of WPIO is, to some extent, constrained by the basin of the Indian Ocean, while WPPO moves relatively freely in the longitudinal direction. The influence of WPIO and WPPO over the atmospheric motion must be quite different.  相似文献   
6.
昆仑山8.1级地震前中国大陆的构造应变背景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利用“网络工程”1998~2001年累积的1181个测站的GPS重复观测资料,采用双三次样条函数模型建立中国大陆水平运动模型速度场,用大地坐标在椭球面上计算各类应变场,详细分析了2001年昆仑山8.1级地震前中国大陆水平构造应变场空间分布特征。各类构造应变场的最高值都出现在喜马拉雅构造带与昆仑山地块内(地震断裂带南侧),鲜水河—安宁河断裂带次之。分析表明,昆仑山8.1级地震正好发生在张性面膨胀应变率的高值区,第一、第二和最大剪应变率高值区边缘的突变区和最大、最小主应变率的高值区。  相似文献   
7.
江山—绍兴断裂带是中国南方最重要的构造带之一。它是江南陆块与华夏陆块神功运动形成的碰撞拼贴带。它表现出明显的多期变形、构造叠加的特征:神功运动形成近东西向平卧褶皱;印支运动沿断裂带有向北西强烈的推覆挤压。断裂带不同时期的活动反映了不同特征的构造环境,形成不同的构造变形特征,并对两侧的地质历史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洛坝铅锌矿床位于黄诸关韧脆性变形带所波及的范围内,断裂、褶皱、劈理、节理等形态构造类型均很发育,经对小型构造的统计及应力场分析证明,矿区变形主要是在海西—印支期长期存在的南北向古应力场持续作用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9.
北秦岭侵入岩带中的中酸性侵入岩主要形成于晋宁旋回的中晚期阶段。主要岩石类型包括辉石闪长岩、闪长岩、石英闪长岩、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斜长花岗岩、花岗岩和钾长花岗岩。岩石化学、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证明,这些岩石主要形成于B型俯冲和碰撞造山的构造环境中,而钾长花岗岩形成于后造山的伸展阶段。据此,该侵入岩带揭示了北秦岭褶皱带在晋宁旋回中晚期阶段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0.
Daily and ten-day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 of crops were retrieved from meteorological statellite NOAA AVHRR images ,The temporal variations of the NDVI were analyzed during the whole growing season,and thus the principle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NDIV profile and the growing status of crops was discussed,As a case in point,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gral NDVI and winter wheat yield of Henan Province in 1999 had been analyzed.By putting integral NDVI values of 60 sample counties into the winter wheat yield-integral NDVI coordination,scattering map was plotted. It demonstrated that integral NDVI had a close relation with winter wheat yield.These relation could be described with linear,cubic polynomial ,and exponential regression,and the cubic polynomial regression was the best way,In general ,NDVI reflects growing status of green vegetation ,so crop monitoring and crop yield estimation could be realized by using remote sensing technique on the basis of time serial NDVI data together with agriculture calenda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