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59篇
  免费   540篇
  国内免费   318篇
测绘学   20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2318篇
地质学   1297篇
海洋学   27篇
综合类   127篇
自然地理   121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106篇
  2022年   111篇
  2021年   140篇
  2020年   121篇
  2019年   127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134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128篇
  2011年   137篇
  2010年   139篇
  2009年   109篇
  2008年   136篇
  2007年   131篇
  2006年   143篇
  2005年   105篇
  2004年   131篇
  2003年   154篇
  2002年   170篇
  2001年   163篇
  2000年   142篇
  1999年   131篇
  1998年   124篇
  1997年   138篇
  1996年   103篇
  1995年   94篇
  1994年   79篇
  1993年   83篇
  1992年   81篇
  1991年   75篇
  1990年   78篇
  1989年   4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辽北法库地区构造岩的观察和研究,确定了本区存在一大型推覆韧性剪切带。根据同构造侵入岩的同位素年龄,确定该韧性剪切带形成时期为海西-印支期,这与天山-兴安褶皱系最终形成时间相一致  相似文献   
2.
商丹断裂带是北秦岭加里东造山带与中秦岭海西造山带的分界断裂,由韧性剪切应变带、逆冲推覆构造带、地堑断陷带及其所夹持的岩块、岩片、构造岩、褶曲等多种地质体组合成复杂的断裂带。其演化历史至少经历晋宁期俯冲、加里东期碰撞、海西—印支期陆内俯冲、燕山期滑脱推覆和喜山期地堑断陷的复杂演化过程而形成今日所见的复杂断裂构造。  相似文献   
3.
江西浒坑钨矿含矿石英脉的地质特征及成矿构造演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章伟 《地质学报》2008,82(11):1531-1539
位于赣西武功山地区的江西浒坑钨矿是一个大型石英脉型钨矿床,与赣南典型的“五层楼”模式不同,矿脉主要集中在岩体内接触带。含矿石英脉除了普通的块状构造以外,还普遍存在条带状构造。详细的野外编录和镜下研究表明含矿块状石英脉在形成后遭受不同程度的韧性剪切,从而形成不同成分的分异条带。剪切带以出现新生的面理和线理(拉伸线理)为特征。岩石学研究表明条带状矿石属于糜棱岩,具有丰富的塑性变形显微构造特征。通过对含矿石英脉的构造解析,认为与岩浆岩有关的原生节理系统基本上是同时形成的,沿节理充填的石英脉经历了长期的、多期次的构造运动,从而形成了复杂的石英脉和矿石类型。建立了原生节理形成→石英充填→韧性剪切发生→二期石英充填→脆性碎裂的矿区构造演化序列。韧性剪切作用的动力学背景可能是受后期岩浆侵入的影响,最后的脆性破裂应与区域上存在南北向的压应力有关。  相似文献   
4.
利用矿物地质温压计估算变质高峰期温压条件、退变质作用温压条件。研究表明,本区为鲁苏构造带的北延部分,代表本区晚元古代华南陆块与华北陆块的碰撞及三叠纪华北陆块向华南陆块推覆事件的发生和演化。  相似文献   
5.
鲁苏榴辉岩套以广泛分布各类榴辉岩、密切伴生石榴石橄榄岩、石榴石麻粒岩等高压岩石组合 ,普遍发育韧性变形带 ,大量出露燕山晚期碱性花岗岩及深源脉岩为特征。它已经历三迭纪早期华南陆块与华北陆块的碰撞事件、大陆逆掩推覆构造事件及后期白垩纪早期开始的大陆伸展构造事件 ,是我国华南陆块与华北陆块之间的重要过渡单元。  相似文献   
6.
赵明统  王华  付冬梅 《云南地质》2008,27(2):149-155
大岭子金矿V1矿体赋存于中元古界高黎贡山群变质岩中,受韧性剪切带控制,矿石类型以氧化矿石为主。提出选矿依据。  相似文献   
7.
汶川特大地震中山岭隧道变形破坏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汶川大地震造成位于震中附近的都江堰-汶川公路多座隧道严重受损。本文通过现场调研、资料收集与分析,将地震区山岭隧道变形破坏的基本类型概括为洞口边坡崩塌与滑塌、洞门裂损、衬砌及围岩坍塌、衬砌开裂及错位、底板开裂及隆起、初期支护变形及开裂等。分析其影响因素,认为发震断裂的次级断层、基覆界面、洞口不稳定斜坡、高地应力环境下的软弱围岩对隧道强烈震害具有控制作用。以汶川地震给予隧道抗震的启示,建议强震区的山岭隧道应将洞口边坡防护、洞口明洞和洞门结构作为一个系统进行综合设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采用削竹式洞门结构;隧道穿越活动断裂带的次级断层时在其两侧一定范围内二次衬砌应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基覆界面、围岩软岩与硬岩之间的过渡地带、围岩质量突变地带等应采用改善围岩力学性质且让其渐变的措施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8.
雄登寺-日霍脆韧性变形带呈近东西向展布,规模大。变形带内褐铁矿化蚀变强烈,化探异常发育,矿点、矿化点密集分布,成矿条件好,找矿潜力大。  相似文献   
9.
我国在工程抗震方面的科学研究是重视的,所制订的规范标准是正确的和适度的.在这次汶川大地震中房屋的倒塌,其主要原因在于大地震出现的概率很低,因而人们的警惕性不高,设计标准执行得不完全,没有正规地建造,再加开发商的偷工减料.根据笔者的测算,如果设计按规范标准作出,开发商能保证建造质量,结构均有高于设计烈度2~3度的抗倒塌能力,因此不应轻言提高设计烈度.笔者建议,依靠政府监管部门的权威,选择一定数量的危房(特别是按89规范设计的)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科学的权威性的结论:这次地震中建筑物倒塌主要是强度不能抵御地震,还是别的其它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基于结构与地面水平相对位移作为最后防线的防震观点,提出了一种水平面耗能机制的节点构造的设计方案。论证了水平错动面能提高房屋抗震的安全性和经济指标,提出了水平耗能面的设计原则。节点构造方案可以保证错动先于倾覆破坏,设计、施工、材料在传统结构建造的范畴内,还具有可工厂化生产、密封免维护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