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球物理   139篇
地质学   6篇
综合类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根据1975-1984年期间发生的多个小地震的P波初动方向数据,推断了青、甘、川、滇地区平均主应力轴的方向。结果表明,该地区压应力轴(P轴)和张应力轴(T轴)方向皆水平,但其方位由北到南呈现规则转动的趋势,即主压应力轴在北部青甘地区大致取NE-SW方向,到中部川西北地区转为近E-W方向,再到南部云南地区转为NNW-SSE或近N-S方向。形成应力轴方向这样特定分布图象的原因,可用印度板块向北对青藏高原的推挤和缅甸中源地震带地区下沉物质对云南地区的拖曳作用来解释。  相似文献   
2.
苏鸾声 《地震学报》1995,17(1):41-45
根据多年观测研究得出:在某些特殊的构造部位存在小震调制窗口,它对区域应力场的变化和中强以上地震的群体活动反应较灵敏,震前能提供一定的前兆信息,两个以上小震调制窗口对群体活动中的首发地震尚能提供一个大致的方位.相对以频度为基础的震情窗口更独具特色,对时间尺度为2,3年的中期地震预报,无疑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川西地区小震重新定位及其活动构造意义   总被引:59,自引:18,他引:5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使用双差地震定位法对川西地区1992~2002年的13367个小震进行重新定位, 初步分析了地震活动性与地表活动构造的关系及其揭示的构造信息. 重新定位后,地震活动沿活动断裂成线(带)状分布现象非常突出,呈现出与地表活动构造的密切关系:结构简单的单一走滑断层具有上宽下陡的花状结构特征,拉分盆地与逆断裂具有线性而发散的分布式结构特征,逆断裂之下还存在缺震层. 此外,沿活动断裂带地震活动还具有空间分段性,揭示出局部地段存在着隐伏活动断裂和可圈定为地震危险区的地震空区. 震源深度分布显示,川西高原在15~20km的深度范围内普遍存在厚度约5km的缺震层,以高温高压实验结果为基础,通过计算川西地区地壳强度表明,大约14~19km的深度范围花岗岩处于塑性流变状态,说明缺震层的出现具有地壳物质塑性变形基础.  相似文献   
4.
根据大同遥测地震台网记录到的小震群资料,用组合模式理论[1]对本区的小震群时空演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对于1989年10月18日在本区发生的大同—阳高5.8级地震,利用震前小震群资料得出的预报震中与实际震中有较好的一致性。另外,通过震群与外因相关性的分析,对发震时间的预报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根据滇西地区(23°.8-28°N;97°.0-101°.5E)1966年1月-1996年7月89个ML≤4.7的小地震震群资料分别总结出滇西地区H,K,U,η,b,△M参数的判别指标和地区特征。着重讨论了小地震震群与云南及邻区中强震关系,以及综合利用上述参数尝试预报未来中强震。  相似文献   
6.
发展了一种用记震记录寻求和和滤波预报特定地点未来大地震地面运动的简便方法,并用洛马普列塔地震(M=7.0)同一地点的余震(M=3.7 ̄4.0)记录模拟主震强运动试验了这一方法。选用凹凸体破裂模型,其中断层面上平均的均方根应力降下随地震矩改变而改变。观测谱表明从3级余震直到7级主震的应力降均不变,而地震矩相关约6个量级。每次模拟对一个个余震图引入与传播破裂相对应的时间延迟后求和,并体现方向性和场地响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1997年11~12月在广东台山市三合镇附近发生的最大震级为41级小震群的活动特征、地质构造背景和震源机制解,并将其与1970年7~12月发生的最大震级为40级的台山震群进行了对比,计算了两次小震群的序列特征参数,结果表明,1997年震群具有前兆震群的某些特征。  相似文献   
8.
西藏高原札木、当雄地区小震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青藏高原隆起的原因,根据西藏地区的地震活动性和交通等方面的情况,于1976-1977年分别在西藏札木、当雄地区设立了区域地震台网。本文根据所观测的小震资料,用和达法测定了小震的时空参数。采用圆盘形剪切位错震源模式,考虑了传播介质的吸收和地震仪频率特性的影响,计算了小震的震源参数。结果表明: 1.小震具有局部密集和震源深度浅的特点,当雄地区小震震源面向南倾斜。 2.小震的平均应力降为几巴至几十巴。 3.对地震纵波而言,介质的品质因子较低,Q_P的平均值为150。 4.在厚度为二、三十公里的地壳上部,地震纵波的平均传播速度较低,V_P的平均值为5.65公里/秒。  相似文献   
9.
利用调制比时空扫描方法,对1973—2014年云南地区MS≥6.0地震进行回溯性研究,分析强震前区域小震调制比时空演化过程。结果显示,从小震调制比异常开始至发震的持续时间为1.5 a之内,调制比异常的最高值需大于0.57,强震多发生在调制比为最高值时或其后14个月内异常区边界或内部调制比显著高值附近,震级随异常持续时间的延长大致呈增加的趋势;小滇西—滇西北地区的强震多发生在调制期内;从分区来看,滇西南强震多发生在调制比为最高值(Rm≥0.57)后6个月内的异常边界处,尤其是3个月内,滇西北强震多发生在最高值(Rm≥0.67)后7—12月内异常区内显著高值附近,滇东北强震多发生在最高值(Rm≥0.67)时的异常区内。  相似文献   
10.
利用中日合作微震观测台网1988年3月至1991年3月间的地震记录计算了西安及周围地区小地震的波谱和震源参数,并探讨了震源参数与震级ML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