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67篇
  免费   2208篇
  国内免费   1010篇
测绘学   3255篇
大气科学   987篇
地球物理   5307篇
地质学   2431篇
海洋学   770篇
天文学   708篇
综合类   1012篇
自然地理   715篇
  2024年   105篇
  2023年   349篇
  2022年   489篇
  2021年   609篇
  2020年   366篇
  2019年   521篇
  2018年   374篇
  2017年   384篇
  2016年   353篇
  2015年   476篇
  2014年   727篇
  2013年   615篇
  2012年   693篇
  2011年   634篇
  2010年   672篇
  2009年   670篇
  2008年   734篇
  2007年   537篇
  2006年   529篇
  2005年   534篇
  2004年   457篇
  2003年   452篇
  2002年   463篇
  2001年   489篇
  2000年   359篇
  1999年   304篇
  1998年   272篇
  1997年   255篇
  1996年   261篇
  1995年   228篇
  1994年   199篇
  1993年   210篇
  1992年   218篇
  1991年   153篇
  1990年   147篇
  1989年   125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3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16篇
  1978年   10篇
  1977年   9篇
  1975年   8篇
  1957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叙述了上海天台人卫激光测距站的时频系统。随着测距精度的提高,时频系统也要不断地加以改进,包括频率标准和时间同步技术。  相似文献   
2.
为了便于大型软件系统的后续开发和用户软件系统的升级,介绍了软件系统在Internet/Intranet上更新功能或数据的原理和方法,并用C#.Net进行了编程实现。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潮汐应力、构造应力、地震断层和岩石破裂滑动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潮汐应力对地震断层作用的力学模式,该模式将潮汐应力与地震应力作用相结合,描述了沿地震主压应力和地震主张应务方向的附加潮汐应力对发震断层的力学作用方式,从而切入潮汐应力触发地震的物理机制,认为潮汐对地震的触发作用在实质上归结为潮汐应力对地震断层的促滑作用,这种促滑作用分增压型和减压型。在此模式基础上,对中国大陆及邻区的不同类型地震的潮汐触发性进行了研究,内容包括:计算了中国及邻区一千多个地震震源处沿主压应力P轴和主张应力T轴方向的附加潮汐应力分量,分析了这些量对发震断层的作用方式,按纬度区域统计了受到潮汐应力促滑作用的发震断层类型以及它们与潮汐应力作用方式的关系,得到了如下结论:受到潮汐应力促滑作用的发震断层的比例随区域纬度增加有减小趋势,其中,走滑型断层的比例在低纬区较大,而倾滑斜型断层的比例在中高纬度区较大;对整个统计区域而言,受增压型潮汐应力促滑作用的发震断层数比例大于受减压型潮汐应力促滑作用的发震断层;对不同的纬度区域,不同的潮汐应力作用方式与之促滑的发震断层类型也有不同的分布特征。最后,本文将中国及邻区受到潮汐触发作用的地震按构造应力区域划分,计算了这些地震发震时刻的日月位置参数,得到了各构造区域上具有潮汐触发物理机制的地震发震时的日、月位置参数分布图象。  相似文献   
4.
图像目标形状匹配与视频过滤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图像目标形状特征的提取、匹配,运用随机过程,投影理论,提出用于识别目标形状统计特性的波动度特征,建立目标形状匹配函数,给出实际图像目标的匹配实现算法,实际系统测试表明该算法能准确、快速完成实际图像目标形状的匹配、过滤,为图像跟踪、识别及视频过滤等应用领域提供了新的可借鉴方法。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MATLAB语言特点和系统建模方法的基本理论.根据南海气象数据的实际建模处理过程,给出了建模的详细步骤及其MATLAB实现过程以及MATLABTM的主要实现程序.试验讨论和结果表明利用MATLAB语言可以方便地对南海气象数据用系统建模方法进行建模和处理,MATLAB在运用系统建模法处理南海气象数据方面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是对地下水补给和更新能力的评价.利用环境同位素技术研究地下水的补给和可更新性是当前较为新颖的方法之一.在西北干旱、半干旱的隐伏岩溶地区,地下水埋藏条件复杂,常规的地质勘探方法所能提供的水文地质信息有限,环境同位素方法在研究地下水的补给及可更新能力方面发挥了优势,可对传统方法进行补充和验证.其结果表明,研究区隐伏岩溶水形成较早,且有大量现代水的混入,平均混入量为54%.说明区内隐伏岩溶水的补给和更新能力较好.环境同位素分析结果还显示,大岔河隐伏岩溶水为一相对独立、半开放的水文地质单元,其补给来源部分为流域内大气降水、地表水的补给,部分为东南部三道沟岩溶地下水的补给;根据环境同位素EPM模型计算,地下水的滞留时间为36 a.地下水储存量为1.314×108 m3; 储水系数为7.29×10-3.这一结果与传统勘探方法的计算结果基本吻合,说明环境同位素方法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一种基于特征信息的车牌识别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中国车辆牌照本身的现有特征信息,提出一种车牌识别方法.采用全局动态阈值法进行二值化处理图像,牌照定位算法简单迅速,字符分割参考垂直投影间隔和字符的纵横比.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具有良好的环境适应性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8.
9.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Geologic Time Scale (GTS) is a titanic scientific challenge that has been under way for two centuries and will require much dedicated effort in the future. Italy preserves a paramount stratigraphic record of Mesozoic and Cenozoic marine sediments that have been significant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odern GTS. The Italian stratigraphic record has been histori-cally important in introducing and defining the standard Chronostratigraphic Units (CUs) of the Neogene and Quaternary. Pelagic successions from Northern Apen-nines and Southern Alps have been used in the seventies for integrating the late Cretaceous-Paleogene Geomag-netic Polarity Time Scale (GPTS) with planktonic microfossil biostratieraohv and standard CUs. This was a major contribu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of a new gener-ation of GTS based on integrated magnetobiochronol-ogy. The middle Miocene to early Pleistocene marinerecord from Sicily and southern Italy has been funda-mental for establishing the recently developed Astro-nomical Time Scale (ATS). In prospect, there are many potentials still to be exploited in the Italian marine stratigraphic record for implementing the GTS by defin-ing GSSPs of various CUs, improving magneto-biochronology and extending downwards the ATS.  相似文献   
10.
Debris flow is one of the most destructive phenomena of natural hazards. Recently, major natural haz-ard, claiming human lives and assets, is due to debris flow in the world. Several practical methods for forecasting de-bris flow have been proposed, however, the accuracy of these methods is not high enough for practical use because of the stochastic and non-linear characteristics of debris flow.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has proven to be feasible and use-fill in developing models for nonlinear systems. On the other hand, predicting the future behavior based on a time se-ries of collected historical data is also an important tool in many scientific applications. In this study we present a three-layer feed-forward neural network model to forecast surge of debris flow according to the time series data collect-ed in the Jiangjia Ravine, situated in north part of Yunnan Province of China. The simulation and prediction of debris flow using the proposed approach shows this model is feasible, however, further studies are need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