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0篇
  免费   193篇
  国内免费   63篇
测绘学   70篇
大气科学   20篇
地球物理   591篇
地质学   239篇
海洋学   53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77篇
自然地理   1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100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125篇
  2008年   141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6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5篇
  1975年   4篇
  1974年   3篇
  1963年   2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Wenchuan Earthquake: Way of thinking is changed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On 12 May, 2008, at 14:28:04 local time, an Ms 8.0 earthquake struck the Wenchuan County, Sichuan Province, in southwest China (Figure 1). This quake left about 70,000 people dead, 18,000 missing and over 370,000 injured. In the 75 days after the main shock, 20,000 aftershocks were recorded, which included 241 with Ms≥4.0, 205 with 4.0≤M≤4.9, 30 with 5.0≤Ms≤5.9, and 6 with Ms≥6.0. The largest aftershock took place 13 days after the main shock, in Qingchuan County, 110 km northeast of the epicenter of the quake (Chen, 2008). The losses from the quaketriggered geological disasters accounted for over a third of the total quake losses, which is extremely rare in the history of earthquake disasters. Secondary disasters, such as landslides, rockslides, landfalls, debris flows, etc., were widely distributed. Large numbers of buildings collapsed, including ones with steel reinforcing in the area of the epicenter. Infrastructure was badly damaged. In many areas, communications, and power and water supplies were cut off. The earthquake left over 35 large quake-dammed lakes, which threatened further disasters in the catchment areas.  相似文献   
2.
《探矿工程》2008,35(5):63
中国地质调查局网站消息 国家海洋局发布的《国家海洋事业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十一五”期间,我国将在南极内陆冰盖海拔4000m的冰穹A地区建立科学考察站。这个考察站建成后将能够满足15~20人度夏工作条件,成为我国在南极地区的第三个科学考察站。这个考察站建设工作包括地面和空中运输支援系统、后勤保障和科学观测系统、国内研究分析和应急指挥平台系统等。  相似文献   
3.
沿海与内陆地下卤水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对比我国滨海与内陆地下卤水的分布、成因及其水文地球化学特征,指出不同成因的地下卤水具有不同的水质.  相似文献   
4.
报据野外和遥感资料,在苏丹东北部分辨出断续的蛇绿岩推覆体残部.此带由阿拉伯一努比亚地盾西缘至片麻岩岩区(该区曾被认为是太古代至始元古代尼罗克拉通的一部分)呈西一西南至西南向出露达200km.尽管发生了强烈的解体和变质作用,  相似文献   
5.
5月24日,国家测绘局在武汉大学召集测绘领域的院士、专家开展专题研讨,听取对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测绘保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武汉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经南,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中国工程院院士宁滓生等20多位专家教授参加了研讨会。  相似文献   
6.
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的强烈大地震,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给灾区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难以想象的困难,给灾区甚至全国的经济建设和发展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4月下旬,随着我省梅雨、台风季节即将来,临,省厅防患于未然,及时组织召开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部署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此次“5.12”汶川大地震,在抗击自然灾害方面向人类敲响了警钟。本刊特编辑这组稿件,以强化地质灾害防治意识和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8.
在干旱气候背景下常常有风尘物质的释放和传输,风尘沉积被认为是干旱环境变化良好的地质记录。在亚洲中部和中国北方,大面积的干旱区被沙漠戈壁覆盖,这些地区是粉尘物质的重要源地,释放的风尘物质影响局地和区域环境,并通过参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等影响更大空间尺度的气候变化。因此,亚洲中部干旱气候的形成和演化以及发展趋势一直受到重视。长期以来,关于晚新生代亚洲中部干旱气候发展的驱动机制至少有两种解释:一是青藏高原的隆升控制着亚洲中部的干旱化过程,随着高原的阶段性隆升亚洲干旱气候逐步增强;二是晚新生代全球变冷直接驱动着亚洲变干,全球变冷是主导因素。中国黄土高原及其周边地区堆积的黄土-红粘土序列是指示亚洲干旱化过程良好的地质记录,通过对新获得的风尘堆积记录的分析,发现在晚新生代中国风尘堆积的时空演化与全球变冷有较好的对应,全球变冷可以促使亚洲中部干旱气候发展并加强粉尘活动,而青藏高原隆升的幅度和时间还不清楚,进而认为是全球变冷而不是青藏高原隆升直接驱动亚洲内陆的阶段性变干。基于这些结果,我们认为以前关于青藏高原隆升影响全球气候的结论可能高估了青藏高原在地球环境演化中的作用,关于高原隆升直接驱动亚洲干旱化的结论还需要检验。  相似文献   
9.
四川汶川大地震的构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8年5月12日在汶川映秀(北纬31.0°,东经103.4°)发生8级大地震,而后发生万余次余震,其最大震级为6.4级.此次地震属主震-余震型地震.通过构造分析认为.汶川大地震是构造地震,主要受龙门山断裂带的强烈活动控制.它是一种板内地震,其动力来源来自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而成都平原处于稳定地块中,尽管离震中较近,然受地震的影响有限,是比较安全的.  相似文献   
10.
"5·12" 汶川大地震极重灾区地震堰塞湖应急遥感调查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在空军、总参等大力支持和协助下,快速获取了北川、汶川等极重灾区的航空遥感资料.本文介绍了以航空遥感资料为主,结合北京1号小卫星、CBERS-02B等卫星数据快速调查地震堰塞湖的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