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3篇
地球物理   23篇
地质学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1995年兵库县南部地震后,日本地震学家的思路有所改变,制订出更切合实际的新地震预报计划。  相似文献   
4.
何熙平 《华南地震》1998,18(2):84-87
日本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1976年以来,日本地震学界预测关东的静冈县骏河湾近期将发生8级地震.为此,日本国会于1978年通过《大规模地震特别措置法》,将静冈县及邻近地区列为“地震防灾对策强化地区”,采取了一系列防震减灾措施.但出人意料的是,地震“声东击西”,关东地区至今未发生8级大震,而地处关西对地震缺乏准备的兵库县南部却于1995年1月17日发生7.2级地震(即“阪神大地震”).此次地震发生在神户市郊,给神户及其邻近地区带来极为严重的损失.兵库县、神户市在抗震救灾的同时,亡羊补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强化防震减灾工作.  相似文献   
5.
兵库县南部地震于1995年1月17日5时46分(JST;JST=GMT+9h)发生在兵库县南部的活动断层上,对几个城市尤其是神户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我们通过对宽频带及强地面运动地震图的分析确定了本次地震的震源机制及大小(地震矩和震级)。由长周期矩心矩和量反演的震源机制是,走向、倾角、滑动角分别为233°,83°,169°,补偿线性偶极向量分量小(1.5%),M0=3.0×10^19Nm,Mw=6.9  相似文献   
6.
7.
8.
1995年日本兵库县南部地震时在淡路岛上出现的地表地震断层主要由三条地表破裂带组成、野岛地震断层、松帆地震层和楠本地震断层。野岛地震断层从淡路岛北端的淡路町住西南延伸到一宫町的尾崎,长达18km,其北段沿着早期存在的野岛断层分布,而南段则作为新断层出现,野岛地震断层的断层的北段主要由一些相互平行或次平行的右列剪切断层和许多左列和性裂隙组成,其南段则是由集中在十多米宽的大量不连续的地表破裂带所组成。野岛地震断层一般走向N30°~60°E倾向SE,地貌错位和断层擦痕均显示出此断层为一具有逆断层性质的右旋走滑断层,沿一些主要露头测定的北段水平位移量一般为100~200cm,垂直位移量为5O~100cm;而南段的水平、垂直位移量均只有几厘米至20cm。最大位移量在平林断层崖测得;水平180cm、垂直l30cm、实际位移量2l5cm。松帆地震断层走向N40°~60°W,沿着淡路岛北端部的海岸线分布,长达约1km。楠本地震断层沿早期存在的楠本断层出现,分布于淡路岛东北部的海岸边上,走向N35°~6O°W倾向NW 。根据地表地震断层的形态及地貌错位特征,野岛地震断层可被分为四条断层段,并在形态上呈现右列。地质和地貌证据以及余震分布的特征清楚地表明这4条断层段的几何形态和分布特征是受早期存在的地质构造所控制的,同时也说明了地震断层的破裂过程具有拉分(pulling-apart)和推隆(pushing-up)的过程,这两个过程分别产生了张性裂隙、拉分盆地、逆断层和挤压隆起等构造。  相似文献   
9.
日本独立行政法人防灾科学技术研究所在位于兵库县三木市的兵库抗震工程研究中心建造了一定尺度实际大小的三维震动破裂实验设施,并于2005年1月15日正式启动使用。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日本兵库县南部7.2级地震和关东地区强震前的正、负地震演变过程的研究发现:大部分强震震源及附近地区内,震前某一时段、某一震级以上地震主要为正地震,形成正地震集中时段,主震一般位于正地震分布区内或边缘;在主震前数个月内一般发生负地震(不排除正地震),同时响应比值在震前存在降低的过程,这可能是孕震过程进入短期阶段的一种表现.这些特征对未来地震的发生区域和发生时间预测可提供一些参考,并对日本关东地区1996年9月11日6.6级地震的发生区域和发生时间的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