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8篇
  免费   963篇
  国内免费   538篇
测绘学   612篇
大气科学   82篇
地球物理   1682篇
地质学   1195篇
海洋学   234篇
天文学   58篇
综合类   152篇
自然地理   94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95篇
  2022年   103篇
  2021年   138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143篇
  2018年   118篇
  2017年   123篇
  2016年   107篇
  2015年   143篇
  2014年   160篇
  2013年   177篇
  2012年   169篇
  2011年   195篇
  2010年   190篇
  2009年   181篇
  2008年   152篇
  2007年   139篇
  2006年   110篇
  2005年   132篇
  2004年   108篇
  2003年   100篇
  2002年   116篇
  2001年   120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103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82篇
  1996年   77篇
  1995年   95篇
  1994年   67篇
  1993年   58篇
  1992年   65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68篇
  1989年   61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6篇
  1977年   6篇
  1976年   3篇
  1954年   3篇
  194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叙述了APPLE-Ⅱ微机控制光电等高仪观测的系统,该系统可以实现自动导星、定位、跟踪与换星。在控制系统中应用了高精度的圆感应同步测角器和简单的恒星时钟卡。该系统的望远镜定位精度达±3″,跟踪精度达±5″。该套设备现在已投入正常使用,对改善观测条件和提高观测质量取得了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2.
蛤蜊科3种贝类16SrRNA基因片段及ITS2核苷酸序列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PCR技术分别扩增连云港及启东沿海蛤蜊科的西施舌(Coelomactra antiquata)、中国蛤蜊(Mactra chinensis)和四角蛤蜊(Mactra veneriformis)3种双壳贝的16SrRNA基因片段和ITS2核苷酸序列.测序后用DNAstar软件分析了核苷酸差异。结果显示:三种贝类16SrRNA基因片段长度相同,均为306bp(去除引物).核苷酸存在多态性。共有45个变异位点,54个核苷酸发生了变异。全部为碱基置换。西施舌与中国蛤蜊此片段核苷酸的同源性为88.9%.与四角蛤蜊的同源性为88.6%.中国蛤蜊与四角蛤蜊的同源性为90.6%。三种蛤蜊ITS2序列分别为390bp(西施舌)、441bp(四角蛤蜊)和466bp(中国蛤蜊)。存在长度多态性.ITS2核苷酸差异分析结果显示.西施舌与中国蛤蜊的同源性为70.9%-71.1%,西施舌与四角蛤蜊的为70.5%-71.0%。中国蛤蜊与四角蛤蜊的同源性为88.1%-88.8%。ITS2序列分析结果与16SrRNA基因片段分析结果一致.2种分子分析法均显示中国蛤蜊与四角蛤蜊的亲缘关系近。  相似文献   
3.
4.
蔡家雄 《湖南地质》1994,13(3):155-162
在△T异常解释课题中,一个新的角度参量─—视磁化特征角的拟定,最大限度地简化了球体磁场表达式。从而才有可能通过特殊解法,给出了球体磁场的极值与拐点公式。作者据此建立了四种不受正常场制约、仅需异常的局部持征曲线即可全面解释三度异常的解释方法。屏障分解、叠加判别、三元迭代的设计,为解释三度体叠加异常给出了简单而易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6.
滇西北地区的现代构造应力场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区内活断层性质、盆地生成和水系分布极向等的研究,进一步从地质上论证了该区北北西—近南北向的现代构造应力场。认为这一局部应力场是川滇菱块作南向滑移引起的地壳上部的构造变形事件。晚新生代以来的断陷盆地是这一滑移过程造成的地壳表层的拉分盆地。在地壳的下部有可能受到大区域板块北(偏东)向推挤作用的影响。中小地震和强震在深度分布、破裂特征及应力方向上的区别有可能是这种不同深度层次上应力差异作用的某些信息  相似文献   
7.
甘孜-玉树断裂带的新构造特征与地震危险性估计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综合野外调查,卫、航影象判读,地震活动及震源机制等资料,初步研究了北西向甘孜-玉树断裂带的新构造特征,探讨了拉分构造的发育与强震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该断裂带是一自中生代以来形成和发展的大型活动断裂带;第四纪以来以强烈的水平左旋剪切错动为主,水平与垂直位错之比约为10:1。从历史地震活动规律推断了在未来20—30年内,该带将进入一个新的地震活跃期,并具有发生M≥7级地震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8.
驱龙斑岩铜钼矿床是迄今为止在西藏冈底斯成矿带上发现的规模最大的铜矿床.文章根据对驱龙矿区各类岩石破裂裂隙的野外实测数据,结合矿区已有钻孔品位资料,分别绘制了矿区地表破裂裂隙等值线图、走向投影图及梅花图、钻孔5 000 m海拔标高水平切面Cu、Mo品位等值线图.研究结果表明,驱龙斑岩铜钼矿床的岩石中破裂裂隙相当发育,连成一片,没有明显的多个高值中心,空间上破裂裂隙呈放射状产出;5 000 m海拔标高水平切面显示Cu、Mo矿化较强、较均匀,矿化呈面状,为典型的由单一斑岩体侵位造成的中心式矿化特征.据破裂裂隙和Cu、Mo矿化空间分布,可确定驱龙矿区岩浆中心和矿化中心均位于钻孔405、1205、801、809所围成的矩形区域附近.  相似文献   
9.
采用岩心定向取心技术不仅可以迅速而方便地确定地下矿层和结构面的产状,而且还可以判断矿层的走向,了解地层倾向,预测钻孔弯曲的趋势。介绍了存储式岩心定向取心原理、关键技术问题、器具构成、技术参数以及现场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通过海上实验及理论分析研制的拖曳体。同时对拖曳体的流体动力布局及其微调装置进行了阐述。该拖曳体经过多次海上实验结果表明:在拖速6—10节时,稳定性良好,下潜力大,阻力较小,可以控制机翼冲角的大小来增减下潜力,改变下潜深度,使其行驶于“锯齿形”的剖面上,随深度的变化自动记录温、盐度。如拖速8.5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