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质学   1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利用Micaps常规资料,对2011年1月2—4日包头地区冬季首次降雪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此次降雪过程是受高空短波槽和地面倒槽共同影响所致,低空有充沛的水汽输送,并与西路小槽引导的冷空气在河套地区交汇;低空河套以东地区有强烈的辐合上升运动,有利于此次降雪天气过程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
基于多指标综合指数的灾害性天气过程预评估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月华  郭广芬 《气象》2010,36(9):87-93
通过分析给出了一种基于多指标综合指数的灾害性天气过程预评估方案,提出预估应包含对灾害性天气过程本身程度预估和灾害影响预估两个部分。通过建立综合指数来描述灾害性天气过程本身的程度,利用历史和实时气象资料对综合指数进行计算,分别对灾害性天气过程进行历史分析和实时监测;通过列表法,对收集的历史和实时灾害影响资料进行解析,综合指数中组合要素的差异,可用于分析灾害的不同特征;最后利用历史统计情景、相似指数年份类比和中短期预报等三种方案,对灾害性天气进程和影响发展程度进行预估。并以湖北省2008年初持续低温雨雪冰冻过程为例进行具体说明,此次过程综合指数值位居历史第二位,约70年一遇,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10亿元,是1951年以来冬季损失最大的一次气象灾害。  相似文献   
3.
利用2.5°×2.5° NCEP/NCAR月平均资料、1°×1° FNL再分析资料、国家气候中心1951年至2016年1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和西伸脊点两项环流指数,从事件实况(降水、气温和冰冻灾害)、环流条件、能量条件、水汽条件和动力条件几个方面出发,对2008年1月10日至2月2日和2016年1月20至25日发生在中国南方的两次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做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1)"0801南方雪灾"的主要特征表现为降水范围大、过程持续时间长、灾害重;2016年1月低温雨雪冰冻过程的主要特征表现为降水范围小、过程持续时间短、灾害轻。"0801南方雪灾"冷空气强度不如2016年1月强。(2)造成"0801南方雪灾"的亚欧大环流背景为"北脊南槽"型,2016年1月低温雨雪冰冻的亚欧环流形势中低纬同位相,从西伯利亚到伊朗为脊,中蒙由低涡控制。(3)与"0801南方雪灾"相比,2016年1月低温雨雪冰冻期间我国南方对流层中下部10°~20° N的温差较强。(4)"0801南方雪灾"水汽输送偏北(到达34° N)且更高(到达300 hPa),2016年1月低温雨雪冰冻期间水汽输送偏南(到达28° N)且较低(到达400 hPa)。(5)"0801南方雪灾"水汽输送轨迹在5 000 m、3 000 m和1 500 m高度均以西南路径为主,2016年1月低温雨雪冰冻期间水汽输送轨迹在5 000 m、3 000 m和1 500 m高度均以西北路径为主,冷空气沿着低压底部从西北移至南方变性增湿。(6)2008年1月26至28日整层垂直运动弱,但向上扩展高(至200 hPa);2016年1月22日至24日垂直运动强,但扩展高度低(500 hPa以下)。  相似文献   
4.
本文整理、考订了南宋时期杭州偏晚终雪记录,诊断了此类资料的气候指示意义,进行了各年代不同数量终雪日期值至对应年代平均终雪日期值的转换,进而分析了重建序列所指示的温度变化特征与其他文献证据、气候变化重建结果之间的一致性。结果表明:① 史料记述的杭州偏晚终雪现象系以惊蛰以后为标准,且不包括霰和冰粒类微量降雪类型,其有着明确的气候指示意义(-0.34 oC/10d,R2 = 0.37,P<0.001),可有效用于温度重建。② 基于非线性的波尔兹曼函数,以不同样本量偏晚终雪日期值可有效估算10年平均终雪日期,其外推结果较之线性函数和二项式函数具有更小的不确定性。③ 南宋时期杭州春季的平均温暖程度大致相当于1951-1980年,该时期在百年尺度上可划分为1131-1170年的寒冷期和1171-1270年的温暖期。其中,后一阶段有1181-1200年和1221-1240年两个亚冷期。④ 南宋时期杭州10年平均终雪日期的变化与中国其他地区温度变化的代用证据和重建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并与太平洋十年涛动的冷暖位相变化比较吻合,这可能说明了中世纪暖期太平洋十年涛动对中国大部分地区气候所具有的共同影响。本文为更深入认识12-13世纪中国东部季风区的气候变化特征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5.
2008年初上海冰雪天气与冷空气路径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08年1月10日至2月2日,中国南方地区出现了自1951a以来最为严重的连续低温冰雪灾害天气。研究表明,冰雪天气是北方强冷空气与南方暖湿气流共同作用的结果。进一步研究得到,低空冰点以下温度是下雪的基本条件,但上海冬季降水性质还与冷空气路径有关,当冷高压中心位于蒙古东部,冷空气从中路偏东南下时,上海受到东北海风的暖海面调节,近地面气温升高,使雪花在降落过程中融为雨水,上海以雨为主偶有小雪;当冷高压中心位于蒙古西部,冷空气从中路南下,上海吹西北来陆风时,脱离了冬季暖海面调节,雪花保持固态着地,上海同内陆地区一样下雪。  相似文献   
6.
We collected and verified documentary records of the latest spring snowing dates(LSSD) in Hangzhou during Southern Song Dynasty. Furtherly, the statistical correlation between this proxy and February–April mean temperature in Hangzhou was examined, and samples later than the perennial mean of the LSSD during Southern Song Dynasty were transformed into the decadal mean of LSSD by means of Boltzmann function.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reconstructed LSSD series with a 10-year temporal resolution was analyzed, and it was also compared with other documentary evidences and reconstructed climate series in China for the period 1131–1270. The results and discussion suggested that:(1) Records of the LSSD in Hangzhou during Southern Song Dynasty did not refer to ice pellets and graupels, which had an explicit climate significance(–0.34℃/10 d, R2=0.37, p0.001). However, when this proxy is used to reconstruct temperature changes, all dates should be converted into proleptic Gregorian style and meet the same criterion of "true Qi" as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alendar after 1929.(2) The decadal mean of LSSD can be effectively estimated by using the forefront of LSSD in the decade on the basis of Boltzmann function, whose extrapolation has a lesser uncertainty than those on the basis of linear models or polynomial models.(3) The spring climate in Hangzhou during 1131–1270 was almost as warm as the period 1951–1980. At the centennial scale, this period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phases: the cold 1131–1170 and the warm 1171–1270. In the latter, 1181–1200 and 1221–1240 were two cold intervals at the multi-decadal scale.(4) The reconstructed LSSD series was consistent well with other documentary evidences and reconstructed climate series in China for 1131–1270, which may reflect the influence on the climate over most regions of China imposed by the 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PDO).  相似文献   
7.
2002年12月雨淞与2003年1月6日飘雪过程其强度都是近20年少见的,通过对两次过程的环流形势、气象要素等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其影响系统及演变过程相同点:都要有较强的冷空气影响及伴有液态降水。不同点:飘雪要求由500hPa—地面均有<0℃的深厚冷层。雨凇预报着重700hPa的增温和850hPa的降温。  相似文献   
8.
从全州产生降雪的天气特点、天气形势和降雪发生前后单站要素变化三个方面对全州县降雪天气进行分析,发现:北方强冷空气影响是造成降雪的主要原因,高空小槽东移或横槽转竖引导冷空气南下是造成全州降雪的主要环流形势;单站剖面图上14时的T、P、E曲线大多表现为降雪前气压升高、温度下降,降雪后气压普遍下降,气温回升,水汽压受多种因素影响,变化不规律,但在整个降雪过程中,水汽压大都在8hPa以下,较普通降水过程偏低。分析单站剖面图上等压线走向发现,降雪天气大多属于完全高压型和不完全高压型,积雪比较厚的情况大多发生在不完全高压类型中。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