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3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对松潘-阿坝地区遥感图像解译的基础上,基于GIS对解译出的线性体进行特征分析,并与本区航磁、重力及大地电磁测深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从而推断出:根据卫星影像解译出的盆地南部和北部的分界线可能是一条基底断裂,断裂的存在对该地区的油气生成,运移及聚集都可能产生明显的影响。这一推断为在研究区内建立油气勘探区域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2.
能源的全球性短缺以及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加剧,使得绿色新能源的研究与开发成为当今世界许多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地热资源作为其中一员其重要性日益凸显。在地热资源的勘查中,传统的地质和地球物理勘探投入高、难度大,而遥感技术具有经济、高效、覆盖范围广等优势,已逐渐成为地热资源探测与调查的一种新技术手段。地热能开发的首选地区往往是新生代火山活动区,因其在相对较小的深度内就能获得很高的温度。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利用遥感技术探测火山地热的发展历史和研究现状,介绍了这项技术在美国黄石公园、日本阿苏火山以及我国长白山火山和腾冲火山的应用。同时选取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新生代火山活动构造区作为实例,利用美国NASA陆地卫星Landsat-7 ETM+第6波段的红外遥感数据反演了研究区的地表温度,结合ETM+7-4-1波段组合影像的地质构造解译结果以及其它相关资料对研究区地表温度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区内红外遥感地表温度异常区多位于北东东与北西向构造的交汇处或与环形构造密切相关。本文圈定了7个地表温度异常区作为这一地区下一步地热资源勘查的远景区。  相似文献   
3.
西藏墨脱地区山高路险,植被覆盖严重。区域地质调查中卫星遥感TM和SPOT光学图像受到植被干扰,地质构造露头不清;而微波侧视雷达图像(SAR)由于受到高山地形影响,信号遮蔽,控制点的精确选取和遥感地质解译也十分困难。研究中采用DEM(数字高程模型)模拟SAR图像的方法,利用模拟SAR图像对原始雷达图像进行控制点选取和影像正射校正,通过TM图像和SAR图像的正射影像处理以及二者的影像数据融合,并利用DEM进行三维构像,最大限度地发挥了TM图像和SAR图像的影响优及二者的影像数据融合,并利用DEM进行三维构像,最大限度地发挥了TM图像和SAR图像的影像优势,用于测区区域地质和构造解译,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对流参数主分量旋转方案对西昌地区雷暴预报的影响,利用2006~2008年雨季(6~9月)T213模式输出产品,采用F-分值法和主分量旋转法,分别初选和精选因子,并结合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了西昌北郊某站的雷暴释用预报的模型,并对该站2010年雨季雷暴进行预报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精选因子的KMO检验值在0.65~0.85,且Bartlett球形度检验显著,说明该站的雷暴对流参数适用于因子分析;极大方差旋转能够较好地分离因子载荷,对雷暴信息的提取能力较强;试报的TS评分在0.3左右,24小时预报的Hedike评分可达0.337,模型的预报准确率较高,持续性较好。综上所述,采用主分量旋转法对雷暴的MOS预报有一定的改善效果。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格网技术(Fishnet),对龙门山地区"5.12"大地震震后的多期次遥感影像数据及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进行评价、整合并实现了动态管理,在此基础上得到覆盖整个龙门山构造带的、能够反映不同地物信息的影像群.汶川地震造成了大量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震场地灾害,这些灾害体表现为成群、成带分布的特征,并且单一的小灾害体...  相似文献   
6.
针对大规模、复杂的地类环境下,土地利用分类快速提取改进传统单一监督分类方法精度低等不足,以大连市部分区域作为研究区,采用"分区处理"方法进行研究,并用内部与外部精度评价方法进行精度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分区处理"方法精度明显优于单一监督分类方法的精度,并且能快速分类,提高工作效率,对合理开发土地资源政策的制定有一定的辅助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反射波地震勘探中,能观测到输入大地中的地震波在介质的分界面上的反射,这些反射组成的时间序列就是地震记录,而记录上所显示的反射序列可以看作是地下介质的脉冲响应。TEM电磁波场源同样存在二次波和透射波,从电磁波和弹性波在介质中传播的相似性角度认识,存在二次场拟地震解释的条件。其中,对它们的反射系数函数的对比分析,是认识两者有机地联系的关键。本文就是基于上述理论,运用解释地震资料的方法解释电磁法资料。   相似文献   
8.
遥感技术具有宏观性、直观性、时效性以及不受其他外部因素制约的特点,在活动断裂的研究中具有很大的优势。文章在系统总结活动断裂的遥感影像标志的基础上,综合利用Landsat ETM、ALOS、Google earth及ASTER GDEM(ASTER全球数字高程模型)等影像资料,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及关键地段的野外实地考察,对展布于青藏高原东南缘之藏东-川西高原地区的理塘左旋走滑活动断裂带进行了详细分析与研究,结果显示该断裂带整体呈不连续的北西-南东向弧形展布,全长可达400km左右。根据该断裂的几何展布对其进行分段,自北西向南东可分五段,依次为:卡贡断裂、章德断裂、毛垭坝断裂、理塘断裂及康嘎-德巫断裂。综合分析不同断裂段的影像特征、错断地貌特征及现代地震活动情况表明,整条断裂带南段的毛垭坝-理塘-德巫断裂段的影像特征最明显、最连续,活动性明显较北段显著,这一特征可能暗示青藏高原内部物质向东挤出的速率有自西向东加快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THESYSTEMATICSTRUCTUREOFTHEENVIRONMENTANDRESOURCESOFTHEHUANGHERIVERDELTA¥XuXuegong(DepartmentofGeography,PekingUniversity,Bei...  相似文献   
10.
ETM+��DEM�����ڶ��ѽ����е�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TM+??ASTER GDEM???????????????????????????????????????????????????Ч????????????????????????????ж????????????о???????????????????????????????????????????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