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13篇
  免费   689篇
  国内免费   450篇
测绘学   707篇
大气科学   209篇
地球物理   175篇
地质学   934篇
海洋学   54篇
综合类   1036篇
自然地理   133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127篇
  2021年   144篇
  2020年   138篇
  2019年   133篇
  2018年   123篇
  2017年   188篇
  2016年   162篇
  2015年   189篇
  2014年   266篇
  2013年   228篇
  2012年   313篇
  2011年   331篇
  2010年   289篇
  2009年   155篇
  2008年   196篇
  2007年   194篇
  2006年   206篇
  2005年   188篇
  2004年   176篇
  2003年   136篇
  2002年   98篇
  2001年   100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Identifying China’s leading world city: a network approach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his paper reports our research on China’s world cities. Formal network analysis of air passenger linkages for recent years among China’s most populous cities and among many of the world’s largest cities allows us to identify the country’s leading world city from among the leading Mainland candidates, Beijing, Shanghai and Guangzhou. We theorize our findings about China’s world cities in relation to both global forces (and China’s increasing entanglement with them) and the policies and actions of the national state. We examine the national and global urban network through a longitudinal, two-level analysis of airline passenger travel for four time points between about 1990 and 2005. We show that Beijing was China’s leading world city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time period, a status it lost nationally in as early as 1995, and then globally 10 years later. On the other hand Shanghai became China’s leading world city, and it acquired this status first nationally in 2000, and then globally in 2005. The changing status of the Chinese capital corresponds to the country’s increasing involvement with the capitalist world economy. Shanghai’s ascendance as the leading world city in China may indicate that global forces have come to play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relative to that of the developmental state.
Michael F. TimberlakeEmail:
  相似文献   
2.
东营城区高精度三维地震采集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东营城区内建筑物较多,环境干扰较大,地下构造复杂,断裂非常发育,目的层埋藏深,资料信噪比较低的特点,以地震老资料和钻井资料为基础,建立地震地质模型,利用射线追踪技术选取合适的观测系统参数。充分利用卫星数字地图,没计了灵活多变的观测系统,采用可控震源与炸药震源配合使用方法,及时对城区内地下面元的覆盖次数、方位角和炮检距的分布进行质量监控,利用现场处理系统对资料进行及时分析,提高了地震资料品质。所获得的东营城区高精度三维地震采集资料显示,其浅中层分辨率和中深层信噪比都有了明显改善,取得了良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3.
城市景观三维重建中的三角剖分算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构建城市景观时,为了快速精确地重建建筑物、绿地、河流等三维模型,提高自动化程度,缩短建设周期,需对用户采集的矢量地物数据进行三角剖分,再以OpenGL重绘三维模型。本文提出了一种对多边形进行三角剖分的递归分割算法,并以VisualC++实现,以实际的4万多个建筑物进行三角剖分实验,充分证明其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统筹城乡用地、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既是节约和集约用地的重要途径,又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客观需要。通过分析禹城市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提出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的建议和对策,从而为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基本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烟台市为例,从生态环境协调性、经济可行性、社会可接受性等方面,构建了2004年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特尔斐等方法计算了其可持续利用度。结果表明,烟台城市土地利用目前仍处于可持续利用起步阶段。  相似文献   
6.
临港新城地质特征及其对新城规划与建设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结合临港新城三维地质调查所取得的成果,分析了该城区地质特征及对新城建设的影响,为新城规划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服务。  相似文献   
7.
运用景观生态学、旅游规划学、城市规划理论来认识城市生态景观并分析其具有和谐性、整体性、多样性、畅达性、安全性、可持续性等特点,阐述以人为本、尊重地域和历史文化、生态、满足市民休闲与游憩需求等构建原则,认为重点抓好自然廊道和斑块等自然生态景观的建设、重视人工廊道和城市建筑密集区的景观效果、完善城市生态景观的空间结构体系等是构建和谐城市生态景观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北京建设世界城市模式与政策导向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李国平  卢明华 《地理科学》2002,22(3):263-269
结合世界城市同经济增长、科技创新以及区域基础这间的关系,世界城市结构演化及其成长过程等的一般规律,在内外部环境综合分析基础上,提出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基本经济模式与空间结构模式。加大开放程度,推进产业价值链分工,提高高级生产者服务以及高科技产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比重,积极吸引跨国公司总部与研发机构,增强对全球经济资源的配置能力,为基本经济模式;而在首都圈与环渤海地区形成合理的空间分工,以及改北京单中心结构为近、远程多中心圈域型结构,为基础空间结构模式,并进一步提出了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六大政策导向。  相似文献   
9.
合肥市耕地和粮食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收集1980~1999年合肥市耕地、人口、粮食等资料,定量分析在城市化快速发展下耕地的数量、质量变化和耕地减少的形式以及人口、粮食的变化,并用回归法分析它们的变化趋势。研究认为,在2005,2010年合肥市食物保障能力分别为97%和95%,对粮食生产与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灰色关联分析,提出提高粮食产量的对策和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0.
城市应急管理模型之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 ,各类危及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突发性事故灾害时有发生 ,尽管各有关部门的抢救队伍在实施抢险救援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各抢险救援力量专业单一、分散行动 ,形成不了合力 ,难以及时有效处置重大或特大突发性、综合性、大面积的城市事故灾害 ,特别是像地震以及的美国的 9 1 1那样突发性事故。我们目前开展的震害预测与灾害快速评估系统只是针对地震的 ,而地震是小概率事件。因此要应对城市各种重大突发事件 ,城市有必要建立一种应急机制或综合的应急管理信息系统。根据“数字城市”的思想 ,通过一个通信系统与信息系统集成的平台 ,统一协调公安、消防、急救、交警、公共事业、民防、地震等政府部门 ,为市民提供快速、及时的各种救助和相应的服务。统一报警、统一指挥、快速反应、联合行动 ,从而有效地减少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