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3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31篇
地球物理   45篇
地质学   31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疆阿尔泰造山带构造作用的锆石裂变径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疆阿尔泰造山带所获得的19个锆石裂变径迹年龄变化于155-243Ma之间,明显地分为2组,分别对应于2个构造活动期,早期为155-189Ma,晚期为189-243Ma。这与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反映的62-100Ma和100-160Ma两个构造期完全一致。早期和晚期构造活动期持续的时间分别为54-60Ma和34-38Ma,而这两个构造期之间的间隔时间,则从早到晚由83-89Ma变为89-93Ma。同时,锆石裂变径迹年龄与距特斯巴汗断裂和巴寨断裂的距离有关,反映这两条断裂带对区域构造演化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太平洋地区两个铁锰结壳的生长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3块中太平洋铁锰结壳样品进行的生物地层学及其结构构造、元素地球化学剖面的综合研究发现,铁锰结壳的生长主要集中于两个形成环境存在差异分别由不同因素控制的形成阶段,一个是约25Ma以来其形成环境氧化程度由南极底层流(AABW)控制的对应于结壳新壳层的生长幕,另一个是渐新世之前其形成环境氧化程度由环赤道表中层洋流和高密度温盐表层水下沉控制的对应于结壳老壳层的生长幕,而在早、中渐新世处于两种环境的转换期,也正好是海退期、大洋低生产力期、低CCD和生物碳酸盐低产率期,形成结壳生长的主要生长间断。该研究成果对于进一步了解太平洋的古海洋、古环境演变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
苏亚聪  史娟  徐爽 《北京测绘》2020,(2):233-237
为了得出雾霾气象成因机制、影响因素和时空分布特征,以石家庄市区与郊县为研究区域,将2013年9月至2016年12月石家庄市各市区、郊县的PM2.5历史监测数据中的有效数据进行了数据分析处理得到雾霾浓度数据,还有温度、降水、风速、地形和人口密度等数据,运用GIS分析的方法,模拟绘制石家庄雾霾的时空分布图、雾霾与各影响因子的专题对比图,得到雾霾形成机制的因子、雾霾的时空分布规律、雾霾季节变化特征、雾霾与地形间的关系等;运用数据分析软件OriginPro8.SR3分析雾霾浓度与风速数据、降雨数据、温度数据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西天山特克斯达坂晚古生代若干不整合的厘定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地层不整合接触是研究地质发展历史及鉴定地壳运动特征和运动时期的重要依据。通过1:5万区域地质调查,在西天山特克斯达坂一带晚古生代地层中厘定出6个不整合面,证实区内乃至天山地区曾有过至少6幕褶皱运动,丰富了研究区的幕式褶皱内容。新确立了特克斯运动(东图津河组与科古琴山组之间的角度不整合),证实了天山主褶皱幕是鄯善运动,是记录塔里木板块与准噶尔板块碰撞缝合的重要构造运动。特克斯运动等6幕褶皱运动为天山地区构造演化研究提供了更为详尽的幕式演化信息。  相似文献   
5.
杨章 《内陆地震》1990,4(2):126-133
根据新疆及苏联天山地区的地震目录和古地震研究成果,将整个天山地区的地震韵律划分为地震世、地震亚世、地震期、地震幕、地震阶五级,探讨了各级韵律的特征。估计了我国天山地区未来地震活动趋势。  相似文献   
6.
华南二叠-三叠系的成因地层序列及古特提斯海重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夏文臣  葛立刚 《地球科学》1994,19(5):663-675
总结各类沉积盆地的沉积和地层格架,厘定出6类等时性地层界面和5个级别的成因地层单位,在分析地层界面性质和各类成因地层单位沉积构成的基础上,将华南二叠-三叠系划分为7个沉积幕、3个构造沉积幕和2个沉积盆地域、恢复了华南板块二叠-三叠纪的演化过程,论述了板块构造运动,海平面升降和源区侵蚀作用对各级成因地层单位的控制意义,证明了华南的古特提斯海经历了陆表海和伸展裂谷海两个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7.
华南晚三叠世前陆盆地的成因地层格架及演化历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详细研究盆地中各类沉积体系的沉积构成和演化过程的基础上,通过成因地层对比,建立了残留海湾—前陆盆地的成因地层格架。根据沉积体系的时空组合及其与相关等时性地层面的配置关系,划分出了3个构造沉积幕,每个构造沉积幕都是盆地基底荷载挠曲变形至弹性回跳过程的沉积响应。海平面升降变化和盆内软沉积物压实沉降虽然不能触发和主控盆地基底的构造挠曲旋回,但对各构造沉积幕的地层构型和持续时间有重要影响。盆地基底荷载挠曲变形与海平面升降或压实沉降过程以不同方式叠加,产生各种类型的构造沉积幕,与前陆盆地共生的还有后陆盆地和残留的弧后盆地。  相似文献   
8.
滇黔桂晚海西—中印支伸展裂谷海盆地的演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夏文臣  周杰 《地质学报》1995,69(2):97-112
在详细研究各类喾体积的相序构成和沉积演化过程的基础上,采用动态成因及地层分析的方法,恢复了已曹受严重构造破坏的滇黔桂伸展裂谷海盆地的地层格架,根据各类等时地层界面的性质和地层序列划分出了5个沉积幕,详细解剖了各沉积幕的三维空间构成。同时以沉积体系或为单位,恢复了各沉积幕中相应阶段的构造古地理环境,将伸展裂谷盆地的演化历史划分为陆壳初始裂陷和洋壳化阶段,盆地伸展扩张阶段、洋壳俯冲和盆地分化段以及盆地  相似文献   
9.
On the basis of exhaustive researches on the facies sequences and depositlonal evolutionary process of various depositional systems, the genetic stratigraphic framework of the extensional rifted oceanic basin, which has undergone strong structural destruction, has been reconstructed by means of dynamic genetic stratigraphic analysis. Five depositional episodes have been distinguished from various isochronous stratigraphic boundaries and stratigraphic sequences with the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 of each depositional episode analysed in detail. The tectonic paleogeographic environment corresponding to different stages of each depositional episode has been reconstructed for individual depositional system tracts. And the evolution history of this rifted basin has been divided into four stages' initial rifting and oceanization of continental crust, stretching and spreading of the basin, subduction and basin differentiation, and convergence and collision. A NNE-trending intracontinental soft collision sutur  相似文献   
10.
高国英  韩月鹏 《内陆地震》1995,9(4):357-362
对1880 ̄1993年新疆及邻区7级以上强震活动特征进行了分析讨论,认为研究时段内7级以上强震活动有明显的活跃与平静交替现象。研究时段内的强震活动经历了5个轮回,每个轮回包括一个平静幕和一个活动幕,每个活动幕都有相对的主体活动区,主体活动区和7级以上单个强震都具有沿西昆仑-南天山-北天山-阿尔泰地震带往返迁移的特征。各地震带6级以上地震活动也具有明显的由西南向北东整体迁移的特征,并且这种时、空、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