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1.
刘瑞雪  明杰 《地球物理学报》2021,64(8):2579-2589

本文利用大量全球定位下投式探空仪(dropsonde)资料,对15个大西洋飓风和11个西太平洋台风海域的入流角频数分布差异进行对比,探究在热带气旋不同强度和不同边界层平均风速下入流角的分布特征,分析了两个海域拖曳系数随入流角变化的趋势.结果表明,两海域在热带气旋背景下的入流角分布具有共同点:在强度更大的热带气旋里入流角的平均值更大,分布更集中,入流角在不同风速范围内均呈正态分布且差异较小;同时两海域的入流角特征也存在差异,大西洋飓风的平均入流角大于西太平洋台风,并且大西洋飓风的拖曳系数随着入流角增加而增大,而西太平洋台风的拖曳系数随入流角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研究结果为探究热带气旋背景下入流角的作用和影响拖曳系数变化的因子提供了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下投式探空资料对数值预报初始场影响的个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2000年8月加勒比海地区飓风Debby活动期间,连续2个时次中使用下投式探空资料同化分析后,利用英国气象局全球数值预报系统的数值预报分析场和背景场的对比分析,阐明了由于下投式探空资料的引入,较好地描述了实际大气的情况,为数值预报提供了较为接近实际的初始场,从而提高了数值预报的精度。其中以湿度场和风场的贡献为最大。  相似文献   
3.
西北太平洋台风“海棠”结构的GPS下投式探空仪观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舒守娟  王元  宋金杰 《气象学报》2011,69(6):933-944
以0505号强台风“海棠”为例,利用“侵台台风之飞机侦察及下投式探空仪观测实验”(Dropsonde Observations for Typhoon Surveillance near the Taiwan Region,DOTSTAR)提供的高垂直分辨率GPS下投式探空仪(Dropsonde)观测资料,研究和比较了...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利用全球定位下投式探空仪(dropsonde)资料和卫星云图资料,对2008年第15号超强台风蔷薇(Jangmi)边界层的热力和动力结构进行了分析,并且对其生命史中两个不同的时期的热力和动力结构特征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内核区域中,距离眼越近,切向风越大,动力和热力边界层高度越低.边界层内,温度垂直递减率相比边界层以上更大;很多探空仪廓线中出现假相当位温(θse)垂直递减率与一般规律相反(即θse/z>0)的现象,并且能和径向风从流入转为流出以及Vr/z>0的高度很好的对应.对比生命史的不同时期,发现从台风发展的初始阶段到成熟阶段,在同一高度上切向风和径向风均有明显增大的趋势,径向流入层的厚度增大;台风内核区域的温度、比湿以及假相当位温都有增大的趋势,说明台风在发展增强的过程中从海表面获取了巨大的能量.  相似文献   
5.
下投探空资料在台风莫拉克路径预报的应用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9年8月7日中国大陆举行了首次利用机载下投式探空仪观测台风的试验,飞机在台风莫拉克与天鹅之间的云带相对稀薄区释放11个下投式探空仪。基于下投探空观测资料、常规探空资料和1°×1°分辨率的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下投探空资料的可用性,并以下投探空资料初步分析了两台风间南海上空的风场、湿度场等大气特性;分别进行了有无以同化下投探空为初始场的GRAPES模式的模拟试验,以了解下投探空资料对台风莫拉克预报的影响作用。初步结论表明,台风天鹅与莫拉克之间的南海上空对流层中低层为深厚的西南气流,对流层低层及高层湿度小,中间层大;同化下投探空资料后,观测地区(下投探空点及其附近)800 hPa以下西南风减弱,以上加强,湿度中低层减小;有无同化下投探空资料的初值场差异随模式积分向下游传播,影响台风的环境场,改变了台风的引导气流:同化后500 hPa台风引导气流偏东、偏北分量加强,使台风的路径更接近实况路径,48 h台风路径预报误差比原来减少18%。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复杂地理环境和极端天气条件下的大气廓线探测能力,本文自主研发了基于平流层高空气球平台的下投探空系统,并在青藏高原开展探测评估实验.该系统主要由下投探空舱,携带降落伞的下投探空仪,下投施放装置,数据接收通讯天线和GPS模块等组成.下投探空仪测量数据通过卫星通信链路和无线电信号实时发送至数据接收机存储处理.2020年...  相似文献   
7.
大气下投探空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投探空技术始发于20世纪70年代,90年代GPS定位技术被应用到下投探空中。下投系统由测量仪器、数据收发系统和信号处理软件等部分组成。带降落伞的下投探空仪一般由飞机、大气球、火箭或无人飞行器携带升空,在一定高度直接向下投放,以获得从下投平台到地(海)面的大气廓线资料。对大气下投探空技术及其应用进行概要性综述,从下投探空仪、下投平台和重要应用等几个方面来介绍。建议加强长航时高空无人飞机下投探空技术的研发工作。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气象界提出了一个“适应性(或目标)观测(adaptive or targeting observation)”的新概念,它是根据数值预报的敏感区在现有的、固定的气象观测网基础上增加的、有目标的特别观测。下投式探空仪(Dropsonde)是适应性观测的重要观测仪器。利用我国新一代数值预报系统GRAPES,初步研究了应用热带气旋适应性观测的下投式探空仪探测资料对台风(2003年杜鹃台风)预报的影响,并进行了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数值天气预报中增加下投式探空仪观测资料之后,对台风的移动路径、台风中心位置和强度,以及其它要素的预报都有所改善;敏感性试验还指出,下投式探空仪观测资料的误差结构设置对台风的预报也有明显的影响,该类观测资料在修正背景场的过程中权重并不是越高越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