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9篇
  免费   1101篇
  国内免费   432篇
测绘学   30篇
大气科学   57篇
地球物理   893篇
地质学   2177篇
海洋学   237篇
天文学   16篇
综合类   130篇
自然地理   5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88篇
  2021年   122篇
  2020年   118篇
  2019年   135篇
  2018年   132篇
  2017年   119篇
  2016年   148篇
  2015年   125篇
  2014年   201篇
  2013年   164篇
  2012年   178篇
  2011年   198篇
  2010年   167篇
  2009年   186篇
  2008年   166篇
  2007年   161篇
  2006年   138篇
  2005年   128篇
  2004年   106篇
  2003年   101篇
  2002年   96篇
  2001年   81篇
  2000年   87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1年   1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青岛市黄岛区拟建设海底地下油气储藏库,前期地质勘察工作要求施工倾角45°、深220m的取心钻孔4个,并在孔内分段进行压水试验.本文介绍了如何利用XY-4型金刚石小口径钻机施工基岩深斜孔及压水试验技术.  相似文献   
2.
本文应用了最新取得的“五统一”区域重力成果,并经过对浅表松散槽(如下辽河断陷,大岩体等)的密度亏损进行补偿改正后,求取了全省的区域重力场及其垂向二次导数,计算了莫氏面等深度图。在分析区域重力场及其垂向二次导数异常特征和莫氏面起伏特征的基础上,划分出辽宁深部构造的基本格局。从平面上探讨了深部构造与地形地势、地质构造及矿产分布的关系,从剖面上剖析了辽宁省地壳分层的宏观特征  相似文献   
3.
The paper deals with the methods of formation pressure evaluation for a single well by using the very common ac-cepted parameters, such as drilling exponent , and flowline temperature , etc. which is part of compiling the end well report.  相似文献   
4.
主要通过薄片鉴定、扫描电镜观察、包裹体分析、粘土矿物分析、镜质体反射率测试和岩心物性分析等手段,结合构造发育史和有机质热演化史等研究成果,以揭示东营凹陷北带古近系深部碎屑岩储层成岩环境及演化模式为目的展开研究工作。结果表明:东营凹陷北带古近系深部碎屑岩储层存在酸性、碱性和酸性碱性交替等多重成岩环境。酸性成岩环境以碳酸盐矿物溶解、长石溶解蚀变为高岭石并伴生石英次生加大等为标志,碱性成岩环境以石英质颗粒及其次生加大边溶解、长石次生加大和晚期碳酸盐矿物沉淀为标志。研究区古近系深部碎屑岩储层成岩环境由浅至深大致经历了碱性—酸性—酸性碱性交替(局部碱性较强)—碱性—弱碱性的演化过程,并建立了沙河街组四段的成岩演化和储层改造模式。  相似文献   
5.
A methodology for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deep carbonate aquifers has been developed and applied to El Maestrazgo Jurassic aquifer in Castellón, Spain. Characterization of these aquifer formations, located at more than 300 m deep, consisted of a previous phase of compilation, analysis and synthesis of the existing information about the area, followed by a coordinated combination of different speciality studies: geology, stratigraphy, structural analysis, hydrogeology, hydrochemistry, geophysics and remote sensing. Geological studies included geological mapping, definition of stratigraphical units and facies and structural analysis. The aim of the hydrogeology study was to define aquifer formations, recharge area, aquifer points inventory and groundwater flow directions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piezometric and water quality observation nets. Special techniques were applied, like thermal infrared aerial images and the evaluation of submarine groundwater discharge by means of natural radium isotopes. Hydrochemical techniques, including majority elements characterization and stable isotopes (18O, 2H and 3H) determination, allowed classifying hydrochemical facies and establishing a renewal pattern for water within the system. Geophysics was useful in determining the aquifer geometry, the features of the basement and the petro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eological formations. Preliminary results show an important tectonic complexity and the possibilities for groundwater uses in the area of study.  相似文献   
6.
刘会 《探矿工程》2008,35(10):52-54
从混凝土管材的选定、工作坑的设计及施工、顶管顶进中若干关键问题入手,介绍了手掘式顶管施工技术在成都市中心城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G标段管道排水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卢予北 《探矿工程》2008,35(11):1-6
PVC-U塑料管具有耐腐蚀、不结垢、质量轻、使用寿命长等特点。将其应用于浅层地热能开发和供水管井工程中,不但可以解决金属井管腐蚀破裂、结垢和水源热泵回灌难等问题,而且还减少了水井维修费用、延长其使用寿命。结合河南郑州实施的437、400 m两眼浅层地热能开发和供水管井示范工程实践,详细论述了PVC-U塑料管成井工艺、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8.
连续多通道管监测井是一种新型监测井。此种监测井井管无接头、无泄漏、内壁光滑,滤水管现场制作,对位准确;连续多通道管监测井下管可以一次完成,多管到位,并围绕一根连体管从地表填砾、止水,施工方法简单可靠。连续多通道管监测井达到了一孔监测多层地下水目的,为地下水污染监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方法。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连续多通道管监测井的成井工艺。  相似文献   
9.
湖南道县一个矿区,铁锰矿体储量约2200万t。由于复杂的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从20世纪70年代发现后,一直没有开采。笔者通过多年大直径工程井的实践经验,查阅国内外资料后,提出了钻井-气举反循环法试开采的方法,并在现场进行了单孔开采试验,获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以该矿体Ⅱ号矿为例,介绍了钻井-气举反循环法采矿的适用条件、工艺过程以及试采情况,并就以后大面积开采提出了若干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0.
长82亚油层组是甘肃庆城地区庄19井区上三叠统延长组中储集砂岩相对富集的层位,但砂岩低渗透性的特点显著,成为影响该区石油储产量增长的主要地质因素。结合前人的相关工作,通过钻井岩心观察、测井曲线分析、储层岩石实验测试等工作,详细地分析了庄19井区长82亚油层组低渗透储层的地质特征,认为沉积微相和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是控制低渗透性储集砂岩发育和分布的主要地质因素,寻找以水下分流河道微相为代表的有利储集相带砂岩体是油气勘探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