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质学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一段遥测气压异常值的判定与处理   总被引:12,自引:12,他引:0  
李年 《广东气象》2007,29(1):58-59
2006年8月3~4日,高要自动气象站的气压资料出现了一小段不易发现的异常值,如没有及时发现和处理,将会导致台风“派比安“过程中的部分气压资料(主要是过程最低气压值及出现时间)严重失真,给今后的气候研究工作带来误导.预审员依据台风的移动路径、邻站资料、本局人工站的气压自记迹线的变化趋势,综合对比分析,判断出这段异常记录,并对遥测B、J、A文件作出正确的修改.  相似文献   
2.
高要市1961~2010年气候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高要国家基本气象站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多项式拟合等方法,分析了高要市1961~2010年基本气候要素和高影响天气气候事件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高要市年平均气温以0.02℃/年的速率显著上升,以冬季升温最为明显。年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明显,但降水日数减少,强度增强。相对湿度、日照、蒸发均呈减少趋势,减少速率分别为0.14%/年、7.2 h/年和6.1 mm/年,风速则呈弱的增加趋势。高温日数以0.3 d/年的速率显著增加,低温日数以0.2 d/年的速率明显减少,年极端最低气温和年极端最高气温呈非对称性变化,年极端最低气温的升温速率远大于年极端最高气温,暴雨日数呈弱的增加趋势,雾日以0.24 d/年的速率增加,灰霾日显著增加,2006以来增加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高要市的气候对罗非鱼生长适应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达炎 《广东气象》2009,31(4):33-34,37
讨论高要市的气候特点及罗非鱼在高要的生存空间;指出高要市的气候对罗非鱼生长十分有利,但冬季的低温和夏季短暂的高温均会对罗非鱼的养殖造成威胁;提出养殖罗非鱼的6项对策及建议:1)掌握气候规律,年初放养鱼苗的时间一般应选择在3月中旬为宜。2)签订气象保障合同,实行趋利避害,做到以防为主。3)发挥和利用基地型模式的优势,使效益惠及更多的养殖户。4)成鱼期每年的最后一次捕捞时间一般选择在12月中旬初期为宜。5)适量购买农业保险。6)提高整体科技水平,改变传统养殖方式,使罗非鱼养殖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四会市位于广东省中部偏西,西、北、绥三江下游,粤西山区与珠三角平原的结合部,与佛山市三水区、清远市清新县和肇庆市鼎湖区、广宁县相邻。因县境为四水会流之地,故名"四会",相沿至今。四会市是"中国柑桔之乡"、"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和"全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市)",有"中国玉器城"之称。也是广东省规划建设的32个中等城市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县(市)之一、第二批农村小康达标县(市)、著名侨乡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新兴的工业城市。  相似文献   
5.
站址迁移对高要站气候资料序列的影响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广东省高要市气象站迁站前20a和迁站后5a的气象资料统计分析,找出迁站前后观测资料序列差异较大的气象要素,分析其引起差异的原因。经对本站及邻站四会、德庆站同期相关资料序列进行了"t检验分析",高要站资料序列差异性显著,而四会、德庆站的资料序列的差异性不显著,说明高要站迁移前与迁移后的资料序列的差异并非由气候变化引起,而新旧站的地理环境差异才是造成资料序列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李年  曹明会彭端 《广西气象》2007,28(3):80-82,87
对广东省高要市气象站迁站前20a和迁站后5a的气象资料统计分析,找出迁站前后观测资料序列差异较大的气象要素,分析其引起差异的原因。经对本站及邻站四会、德庆站同期相关资料序列进行了“t检验分析”,高要站资料序列差异性显著,而四会、德庆站的资料序列的差异性不显著,说明高要站迁移前与迁移后的资料序列的差异并非由气候变化引起,而新旧站的地理环境差异才是造成资料序列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塌陷已成为岩溶区最主要的地质灾害。本文以广东省高要市蛟塘镇塱下村岩溶塌陷区为例,结合钻探资料,应用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法与微动谱比法联合探测塌陷区背景地质结构和构造。通过区内外14个已知钻孔旁的微动测量,建立了微动特征频率与覆盖层厚度的数学关系,并应用于塌陷区覆盖层厚度的估算。高密度电阻率成像反映出岩土电阻率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揭示了地下地质结构;微动谱比法揭示了探测场地的基岩起伏形态,结合地层岩性推断了古河道的存在并确定了其边界及延伸方向,与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法联合进行地质解译,推断了基岩内断层发育的空间位置、走向等特征。综合该两类物探技术探测成果和钻探资料表明,塌陷位于古河道内,并沿古河道方向发育,其方向与区域北东向构造走向方位一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