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95篇
  免费   1232篇
  国内免费   1087篇
测绘学   809篇
大气科学   2175篇
地球物理   1707篇
地质学   1921篇
海洋学   509篇
天文学   66篇
综合类   494篇
自然地理   1333篇
  2024年   100篇
  2023年   338篇
  2022年   421篇
  2021年   484篇
  2020年   348篇
  2019年   397篇
  2018年   282篇
  2017年   290篇
  2016年   281篇
  2015年   324篇
  2014年   474篇
  2013年   384篇
  2012年   441篇
  2011年   352篇
  2010年   362篇
  2009年   396篇
  2008年   378篇
  2007年   331篇
  2006年   255篇
  2005年   233篇
  2004年   233篇
  2003年   246篇
  2002年   193篇
  2001年   209篇
  2000年   146篇
  1999年   141篇
  1998年   109篇
  1997年   98篇
  1996年   140篇
  1995年   159篇
  1994年   86篇
  1993年   96篇
  1992年   73篇
  1991年   52篇
  1990年   60篇
  1989年   45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7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1949年   1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3 毫秒
1.
为什么要进行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辑同志: 贺州市居民邱炳洪2001年新建的楼房只住了半个月房后就出现了塌陷,一楼地板同时出现了裂缝,地板砖翘起。2002年夏一场大雨后,门前又出现了一个宽2米多、深2米的塌陷坑。邱家人再也不敢住下去了,花了多年小本生意挣下的钱建的新房不能住,邱炳洪真是苦不堪言。这种情况贺州还有,广西各地  相似文献   
2.
提供一组地震危险性分析程序解析考核方案,供地震危险性分析程序编制者或持有者验证程序时参考。  相似文献   
3.
4.
成都及附近地区旅游气候资源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成都及附近等7个地区多年气候资源及人体舒适指数进行分级比较,得出了7个地区的人体舒适指数的时间分布特征及对当地旅游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第22太阳周(1987年1月至1992年12月)中发生过M级以上的X射线耀斑(Hα耀斑级别≥M级,并伴有X射线的耀斑)对应的395个活动区资料进行了耀斑指数的统计,得到的结果:1.22太阳周M级以上X射线耀斑级别综合指数表,2.22太阳周M级以上X射线耀斑总指数表,3.第22太阳周M级以上X射线耀斑总指数随时间的变化曲线,4.第22太阳周M级以上X射线濯斑总指数直方图,该图表明第22太阳周活动的极大年分别是1989和1991年,为第23周太阳活动预报提供了可用参数。  相似文献   
6.
7.
8.
本文根据大量的调查资料,采用多指标评判打分法对铜川市区滑坡逐一进行了危险性综合评价,旨在为该区滑坡的预测与防治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首都圈地区现今活动断层上近20年的位移测量资料为依据,用二维线弹性有限元对该区断层的活动特征进行了拟合,并结合有关资料讨论了该区的地震危险性。结果表明:1977-1986年间该区主压应力优势方位与华北较一致,约为N45°-80°E;1986-1990年其主压应力方向向北偏转,约为N5°-60°E;1990年至现在其主压应力又向东偏转,角度大于第一阶段,约为N80°-95°E。该区的张家口-延庆一带近期有发生中强震的可能;丰镇-阳高-大同地区和凉城-古营盘地区应力较高,也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0.
青藏高原季节性冻土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利用青藏高原72个气象台站的冬季逐日冻结深度资料, 采用动力学Q指数和小波分析方法, 研究了青藏高原季节性冻土的时空变化特征. 结果发现: 青藏高原季节性冻土各站点相互间的动力学Q指数在高原大部分地区都比较小, 仅在高原南部部分站点值较大, 表明在高原上总体来说季节性冻土的动力学结构是一致的. 各站季节性冻土1980年代前后的Q指数在高原主体也都比较小, 只是在高原东南部和柴达木盆地的部分地区Q指数较大, 表明在高原大部分地区季节性冻土变化的动力学结构特征没有发生突变. 青藏高原季节性冻土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 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有一次均值突变, 突变以前的冬季平均冻结深度在93 cm左右, 突变以后的冬季平均冻结深度下降了10 cm左右. 高原季节性冻土冬季平均深度有准4 a的周期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