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1篇
  免费   186篇
  国内免费   349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899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25篇
海洋学   152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29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伶仃洋沉积动力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位于珠江三角洲东侧的伶仃洋,因径流下泄与潮流进退的流向不一,使它各分流口门的出口水道都有主槽和支槽之分,即都有主干水道和分汊水道。陆架高盐海水入侵又使伶仃洋内沉积动力过程在空间分布上发生差异,如沉积物分布有粗-细-稍粗之分;而水体中的密度、速度差异,常常产生带,对水下地形的发展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因而全面认识发生在伶仃洋内的沉积动力作用,对深水航道的选线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东海温度锋的分布特征及其季节变异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汤毓祥 《海洋与湖沼》1996,27(4):436-444
根据1934-1988年东海水文观测资料,重点分析东海温度的分布特征及其季节变异,并结合近期中日黑潮合作调查研究成果,初步探讨温度季节变异和水团演变的关系,所得主要结论是:(1)东海不仅常年存在浙闽沿岸,东海北部陆架和黑潮,而且、春、夏两季,在东海南部还出现一条东海中部出架。(2)江海温度季节变化的特点是:冬季,的宽度和强度皆是表层最强,夏季,表层温度仅出现在浙江近岸小范围海域。  相似文献   
3.
浙江南部海域富营养化和赤潮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本文探讨了浙江南部海域1990年春季发生赤潮期间的水化学特征和富营养化状况,及与赤潮生物的线性回归关系。分析结果表明,该海域出现高营养盐以至形成富营养化乃是江浙沿岸流和瓯江等河流径流及远岸区盐度辐聚的综合影响的结果。根据回归分析,NO_3-N,SiO_3-Si与浮游植物细胞密度之间存在着较为显著的负相关。亦即N,Si和高N/P比(35:1左右)可能是导致浮游植物(夜光藻)异常增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珠江口伶仃洋锋的类别及其对沉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近年在珠江口伶仃洋的观测资料,对比国外有关河口的定义,归纳了伶仃洋内几种的现象,计有潮侵、岬角及湖水退急时的浅滩等。解释了生的原因与潮汐进退,特别与随潮入侵的咸水关系。文中也探讨了这些对沉积环境的影响,认为它是陆架水入侵河口地区的一种不容忽视的沉积动力过程。  相似文献   
5.
关于英,东海海洋锋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6.
利用卫星遥感资料对南海北部陆架海洋表层温度锋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7年(1993~1999)月平均的SST卫星遥感资料,分析了南海北部陆架区域海洋表层温度在一年中的逐月变化特征,表明南海北部陆架海洋表层温度存在明显的季节内变化。结合风场的卫星遥感资料,分析了东北季风对南海北部陆架温度的影响,表明东北季风风速的增加有利于温度强度的增强。通过对黑潮南海流套入侵较强的1999年2月与流套入侵较弱的1998年2月的SST卫星遥感资料的对比分析,考察了黑潮南海流套的入侵对南海北部陆架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黑潮流套的较强入侵能够增加陆架温度的强度,对温度的走向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长江口羽状锋海区浮游植物的生态研究:—昼夜分布动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长江口羽状海区浮游植物的昼夜变动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浮游植物数量的昼夜变化明显,潮汐作用是影响数量昼夜分布变化的主导因素,同时也与该地区浮游植物的水平分布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暖切变型江淮梅雨锋结构及其形成和维持机制   总被引:26,自引:6,他引:20  
胡伯威  彭广 《大气科学》1996,20(4):463-472
对在1991年7月上旬特别稳定的梅雨形势下持续10天的特大暴雨期作了合成和典型过程研究,并进一步探讨了暖切变型江淮梅雨天气系统模型。它在自由大气层表现为结构竖立的相当正压切变线和一种不同于经典地转动量近似的带状准二维运动场。边界层的浅层生倾斜环流以及偏于切变线轴以南的Ekman抽吸与自由大气层中基本上由积云对流加热驱动的竖直环流相互依存和耦合,造成持续的大暴雨。这种系统的初生和中断后复苏的机制可能是由斜压性极弱的副热带高空东移的短波扰动在低层“湿度”带紧南侧触发导致的一种带状CISK。  相似文献   
9.
缪敏 《浙江气象》2002,23(3):11-13
通过对1999年梅汛期6月24日-7月1日连续暴雨过程分析,发现850hPa安庆附近低涡中心不断的发展东移和重建、西南和东北偏东两支低空急流加强导致的切变辐合加强,为连续暴雨的产生提供了明显的辐合条件、源源不断的水汽和能量。同时发现:暴雨的雨强变化与副热带高压的南北摆动、中低层冷空气的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把无粘流中能成功捕捉接触间断的反扩散差分格式,用在了准地转二维理想生的数值模拟中,并将计算结果与Cullen的计算结果和半地转方程的精确解进行了比较。用反扩散格式模拟的面较Cullen的结果更加显,而且更接近半地转方程的精确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