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大气科学   3篇
海洋学   4篇
  2019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就影响南海的气象保障特点和主要天气系统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南海地理条件复杂,是我国商船西行的必经之地,因此,船舶驾驶员做好南海海域的气象预报,显得至关重要.同时结合某商船A规避热带气旋的经过,旨在揭示南海主要天气系统发生、发展和移动的一些规律,并对船舶驾驶员的气象保障思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济南近十年大风资料的分析和统计,总结了春季西南大风的气候概况和天气特征,并将影响系统分为低压型、高压后部型和南高北低型,依照天气学观点找出预报因子,采用0-1型分析中的条件频率差方法建立预报方程。  相似文献   
3.
35°S以北的印度洋位于热带和副热带,北印度洋和印度次大陆及东南亚是全球最显著的季风气候区。北印度洋冬季为东北季风控制;但由于青藏高原阻断了冷空气,没有寒冷天气夏季风在南亚和东南亚陆上主要表现为暴雨,在北印度洋上主要表现为强劲的西南风;特别是在阿拉伯海的索马里急流区,夏季经常有6 ̄8级以上的西南大风。在春秋季的季风过渡季节,北印度洋时有台风发生,强风暴潮给孟加拉国造成极大的灾难。在春秋季的季风过渡  相似文献   
4.
用T106L19产品制作春季西南大风预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使用最近10年的逐日资料,分析了辽宁省西南大风的天气气候特征。应用天气动力方法,分析了产生西南大风的天气特点,发现了一些预报西南大风的重要物理因子,建立了基于T106L19输出产品的预报方法并在业务中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预报效果明显好于主观预报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南沙永暑礁夏季观测资料的统计分析,发现了南沙海区西南大风产生的基本规律,通过分析南沙西南大风与南海和西太平洋热带气旋、辐合带、赤道高压、西南低压、孟加拉湾季风槽、越赤道气流、东风急流等天气系统的关系,得出了几点结论:( 1 ) 10°N 以北南海有热带气旋活动或南海 ITCZ 上的扰动不断加强,作为西南入流气流的通道,南沙海区一般可出现西南大风;( 2 ) 西太平洋台风西移到 125°E 以西,纬度在 15°N~25°N 之间,继续靠近南海且有台风槽向南海伸展时,南沙海区将出现西南大风;( 3 ) 西南低槽的南压加强再结合赤道高压的加强可使南沙海区产生大风;( 4 ) 孟加拉湾低槽前的西南风向东扩展且纬度较低时,南半球低空越赤道气流逐渐加强时以及南海南部高空东风明显增强时,南海可出现西南大风;( 5 ) 只要有以上 4 种形势中的任一种形势出现,再加上观测到云图上南沙海区附近有明显成片的对流云发展时,即可预报南沙有西南大风,其平均风力一般 6 ~ 7 级,阵风 8 ~ 10 级。  相似文献   
6.
根据近45 a涠洲岛气象站近地面测风资料统计北部湾海面夏季西南大风的气候特征,并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2015年7月下旬出现的一次持续性西南大风进行成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北部湾海面西南大风是一种低压(或低涡)大风,造成此次持续性西南大风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中南半岛-南海西南季风持续增强;(2)西南季风增强起源于南半球澳大利亚北岸冷空气活动;与90°~110°E越赤道气流、南亚高压的加强东扩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加强西伸有密切关系;(3)北部湾海面不断有南海热带低压、西南低涡和北部湾低涡等低值系统生成发展或移近或移入。  相似文献   
7.
利用一个p-σ混合坐标五层原始方程模式,进行了地形及冷热源扰动的不同分布对南沙海域西南大风过程形成作用的数值试验。结果表明,亚洲南部特殊的地形及海陆分布是形成南沙海域西南大风过程的基本条件,但它造成的最大风速只能达8m/s,比观测值要小。试验中发现,在有地形作用的前提下,澳大利亚冷空气的向北爆发及菲律宾附近热源扰动的作用均可各自在南沙海域形成12m/s以上的大风过程,而孟加拉湾附近的热源扰动则对南沙海域西南大风过程的形成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