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质学   4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引进荞麦良种,改造利用伊盟干旱瘠薄型中低产田的试验研究“内蒙古自治区改造中低产田综合农业气象工程研究”课题组引言内蒙古伊克昭盟地区处于我国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北缘,海拔1100—1500米。年平均气温5—8℃,年日照时数3000小时,10℃以上积温250...  相似文献   
2.
荞麦作物观测技术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荞麦作物的生长特性、环境要求及荞麦发育期、发育期标准、生长状况测定、产量结构分析、大田生长状况调查等观测内容和技术要求,可供测站在荞麦发育期观测和服务时参考。  相似文献   
3.
宣城矿集区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内新提出的矿集区,近年来取得了重大的找矿突破,尤其是大型斑岩型铜金矿的发现使宣城矿集区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宣城矿集区一系列的斑岩-矽卡岩矿床均与早白垩世侵入体密切相关。荞麦山铜钨矿床是区内典型的矽卡岩矿床,矿床形成与花岗闪长斑岩密切相关,且花岗闪长斑岩发育较多的暗色包体。确定暗色包体的成因有助于深入理解含矿岩体的岩浆演化过程及成矿意义。本次工作以荞麦山矿床花岗闪长斑岩和暗色包体作为研究对象进行U-Pb同位素年代学、岩石及矿物地球化学、全岩Sr-Nd、锆石Hf-O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探讨暗色包体及成矿岩体的源区、岩浆演化过程及其对成矿的意义。暗色包体的形成时代为141Ma(MSWD=0.8),(87Sr/86Sr)i值为0.7059~0.7069,εNdt)值为-6.0~-9.2,εHft)值为-12.7~-5.8,δ18O值为5.8‰~7.7‰;寄主岩石形成时代为140Ma(MSWD=0.3),(87Sr/86Sr)i值为0.7061~0.7064,εNdt)值为-8.7~-7.7,εHft)值为-12.1~-8.1,δ18O值为5.6‰~7.4‰。此外,暗色包体与寄主岩石主要氧化物含量与SiO2含量呈线性负相关趋势、微量元素特征相似和寄主岩石斜长石斑晶的不平衡结构及捕掳晶的发现指示荞麦山暗色包体为岩浆混合成因,花岗闪长斑岩为起源于富集地幔的岩浆与壳源岩浆混合成的母岩浆侵位而来,同时幔源岩浆和壳源岩浆的混合也分别提供了成矿金属元素铜和钨,最终形成了铜钨共生的荞麦山矿床。  相似文献   
4.
大数据技术在地学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大数据思维为地学研究开辟了新的思路。从数据出发,以数据驱动模式去分析地质问题,在元素分布特征分析、矿床地化异常识别等方面较传统地学分析方法有着明显的优势。文章基于便携式X荧光分析仪(pXRF)测试的原位、无损、快捷、多元素分析等优点,对宣城矿集区内的荞麦山铜多金属矿床岩芯进行高密度的全数据原位采集,使用主成分分析(PCA)、多元逐步线性回归等方法进行量化分析。2种方法均表明,荞麦山铜多金属矿床中元素Mg、Ca、Mn、Co、As、Se、Ag、Hg、U和成矿元素Cu、Fe、S、W存在正相关关系;钻孔矿化和蚀变特征、铜硫矿石、钨矿石、石英砂岩均表现出不同的元素组合,特别是主成分综合得分(PCA)和第一主成分(PC1)元素对钻孔成矿区具有较好的指示效果;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进一步量化了元素富集规律,对成矿元素的拟合能够较好地与钻孔信息形成对应。因此,pXRF高密度的原位测量能够快速获取全面、准确的元素数据,分析结果能够直观反映荞麦山铜多金属矿床各元素的深度空间分布情况及量化相关关系,对深部地球化学特征的恢复和找矿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
6.
荞麦资源在我国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介绍了我国荞麦的品种资源,荞麦的营养成分,其中包括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的分析结果,论述了荞麦的生理功能和食疗价值。综述了我国荞麦的研究开发现状,介绍了荞麦系列产品的加工技术。  相似文献   
7.
宣城市铜山-荞麦山Cu-S-W-Fe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宣城铜山-荞麦山一带铜多金属矿,已探明铜金属量6×104t,伴(共)生硫、磁铁矿、钨矿等矿产均有一定规模,显示了较好的多金属矿成矿前景,本文深入总结了该矿的矿床地质特征、初步理清了该矿的矿床成因及其成矿规律,将对下一步地质探矿及区域地质找矿起到指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探索荞麦的最佳生产布局,为优质荞麦生产的区域化、规模化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本文分析了荞麦品质指标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合荞麦地理分布,筛选影响各品质指标的主要气象因子,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荞麦综合品质评价模型,并以ArcGIS软件的空间分析功能,对荞麦综合品质进行气候区划及区划评述。结果表明:温度、降水、日照时数等气象因子是影响各品质指标的主要因子。较高的均温和日最高温大于30℃时,对荞麦的生长有不良影响,不利于各品质指标的积累。而8月丰富的降水和生育期充足的光照有利于荞麦品质指标的积累。结合评价模型,利用GIS对荞麦综合品质进行区划,将晋中地区分为3个区,即适宜、次适宜、不适宜荞麦种植区,且各区与实际状况基本符合。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GIS进行荞麦品质气候区划是可行的,研究结果为荞麦的优质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彝族爱山,而且爱大山高山.山不高不住,山不大也不住.于是,大西南的高寒山区或半山区,便有一寨寨的彝村镶嵌在大地和白云之间. 说彝族是山的民族,其实并不过分.云贵高原上除了山还是山,山上有彝族,有彝族就有地,有地就有玉米、土豆、大麦、小麦、高粱、荞麦、红稗和蔬菜,其中最普遍的是玉米,因而,彝族又有玉米人之称.  相似文献   
10.
利用费希尔(Fisher.R.A)提出的积分回归模式、相关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对固阳县荞麦产量与气候条件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定量地给出了荞麦发育时期气候要素波动的产量效应。指出固阳县荞麦全生育期内对气象因子最敏感的阶段是开花至成熟期,其中温度对产量形成影响最大,水分和光照次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