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质学   26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黄勇  陈能松  白龙  刘豪  刘国付  张欧邦  刘俊 《贵州地质》2019,36(2):120-127, 136
罗甸滑石矿是贵州首次发现的白滑石矿,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产于辉绿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带内,与罗甸玉共生。罗甸滑石为低铝、低铁质矿石,MgO含量接近滑石的理论值,结晶细、质纯、白度高,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填补了贵州没有优质滑石矿的空白。罗甸滑石矿与罗甸玉矿的地质背景及其空间产出部位相同,并且具有相似的稀土元素组成及配分模式,揭示二者为相同成因,属于接触交代型矿床。  相似文献   
2.
张成忠  杜真科 《贵州地质》2017,34(3):191-198
平塘塘边—罗甸董架天坑群位于处于规模宏大的小井地下河系统的临近排泄基准面的马鞍寨至小井一带集中分布,具有较大的旅游及科研潜力。地段内厚度巨大的可溶碳酸盐地层及复杂的地质构造为天坑群的发育提供了基础,地壳的不断间歇式提升和暗河系统不断的向上游溯源侵蚀使小井地下河暗河的埋深逐渐加大,由此使地下水不断汇聚、较大的水力坡度、地下水动态的巨幅变化,使岩溶发育具有向深性、迭加性和多阶段性特征,新构造运动是本区天坑形成较为重要的因素,依据岩溶发育的多期性特征,总结出天坑的形成模式。  相似文献   
3.
贵州省罗甸透闪石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甸透闪石矿床属燕山期岩浆热液矿床,成矿作用为接触交代;侵入岩体为辉绿岩,属偏碱性基性幔源浅成岩,岩体呈似层状顺层侵入于二叠系中统栖霞组(P2q)与茅口组(P2m)接触面之间;围岩蚀变有透闪石化和大理岩化,由岩体向外依次分为大理岩化带→透闪石化带;软玉矿体赋存于外接触带茅口组一侧,顺层产出;含矿带厚10~30余米,其中夹矿体十余层,矿体形态以似层状为主,次为透镜状,厚0.05~0.3 m。在1000 km2范围内发现5个辉绿岩体露头,呈带状出露,长3~35 km,显示有矿化,具有较好的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4.
贵州罗甸中三叠统边阳组风暴沉积的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传明  夏邦栋 《地质科学》1996,31(2):193-195
贵州南部罗甸地区中三叠统发育—套巨厚的砂、泥韵律的海相碎屑沉积,其岩性主要为砂岩、粉砂岩、页岩和泥岩之组合,曾被认为是典型的浊积岩(苟汉成,1985;贺自爱,1986)。这套沉积在该地区命名为边阳组,命名地点在罗甸县边阳。边阳组下伏地层为新苑组(T2x),上覆地层为把南组(T3b)。经过对该区较详细的野外观测,发现了丘状交错层理,具蹼状构造的垂直U型潜穴等风暴沉积的证据,表明边阳组并非全为浊积岩,这为重新认识该区的古地理环境提供了信息。  相似文献   
5.
贵州扁平紫松晚期-罗甸期的相对海平面变化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贵州紫云扁平剖面沉积记录,分析了该区在二叠纪早期的相对海平面变化特征。研究表明,扁平地区在早二叠世紫松晚期-罗甸期存在6次连续的三级旋回海平面升降过程,其中,海平面上升速率最快的是第3次旋回;水体深度最大的是第4次旋回;海平面上升幅度最大的是第5次旋回。该时期的Ting类生物事件可能与这些特征有关。  相似文献   
6.
1875年6月8日贵州罗旬地震再考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经过对历史地震资料记载、前人研究成果、地质构造背景、现今地震活动等的调查研究,得出1875年6月8日发生的波及黔桂湘滇地区的6.5级地震,宏观震中位置在贵州罗甸县北西,参考经纬度为北纬25°35′,东经106°28′。地震名称建议采用“1875年6月8日贵州罗句地震”。  相似文献   
7.
贵州罗甸玉属于高档软玉,具有稀缺性和极高的经济价值,但其勘查评价方法受到矿体特殊产状和厚度薄的综合因素制约,不适用于固体矿产勘查工作规范。通过前期勘查实践和方法研究,新提出在勘查工作中以含矿体作为基本填图单元应用于图面表达具有显著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在资源评价工作中采用系数调整法校正资源储量,可以解决软玉矿勘查评价难的问题,进而完善软玉矿的勘查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8.
黔南罗甸地区中晚泥盆世广泛发育深水相沉积硅质岩、灰岩,其建造类型明显不同于增生型或岛弧型硅质岩,属于一种特殊的硅质岩建造类型。对罗甸蒙江(中、上泥盆统)和过石寨(中泥盆统)42件硅质岩类样品进行岩石学、矿物学以及主量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中泥盆世硅质沉积物Al_2O_3(0.62%~22.1%)、TiO_2(0.01%~0.84%)、Fe_2O_3(0.41%~10.5%)、∑REE(7.87×10~(-6)~319×10~(-6))、Ce/Ce*(0.51~0.96)值整体偏高,而Y/Ho值(26.6~37.0,平均30.8)和(La/Ce)N值(1.06~1.99,平均1.28)相对较低。晚泥盆世硅质沉积物的Al_2O_3(2.42%~10.6%)、TiO_2(0.06%~0.43%)、Fe_2O_3(0.62%~2.65%)、∑REE(28.7×10~(-6)~163×10~(-6))、Ce/Ce*(0.45~0.82)值则相对偏低,而Y/Ho值(28.2~36.7,平均34.2)和(La/Ce)N值(1.34~2.34,平均1.82)相对升高。除去SiO_2稀释作用影响,区内硅质沉积物稀土元素含量及来源变化均大,其中上泥盆统硅质沉积物中(∑REE+Y)除部分来自陆源碎屑外,更多地从海水中获取。结合Al2O_3/TiO_2-Al(Al+Fe+Mn)、Al-Fe-Mn和(∑REE+Y)-SiO_2/Al_2O_3图解,以及主量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认为罗甸中晚泥盆世硅质沉积物为正常海相沉积,从中泥盆世到晚泥盆世,沉积环境已由较为局限的边缘裂谷盆地向开阔的边缘裂谷盆地转化。这对深刻认识水城-紫云-南丹晚古生代裂陷盆地,以及右江盆地在中晚泥盆世的发展、演化过程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罗甸县位于贵州省南部,与广西天峨县隔红水河相望。该县已发现金属矿14种、非金属矿6种,其中,硅石、天然水晶、蓝石棉和辉绿岩已进行开采。在蓝石棉矿浸染的石英脉岩中,发现一种灰绿色的石英矿,该矿物不透明至半透明,颜色有灰绿、浅绿和蓝绿色,表面具有绢丝纤维状平行条纹,沿纤维条纹垂直方向切割加工成圆形或椭圆形宝石戒面,在阳光或钨丝灯光照下,反射出一条聚焦耀眼的灰绿色光带,呈现出猫眼效应[1]。该矿物经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所资源环境测试分析中心和贵州工业大学理化分析测试中心进行矿物物性测试,结果表明为石英猫…  相似文献   
10.
贵州罗甸玉岩石化学特征及成因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林  林金辉  王雷  谭靖  王兵 《矿物岩石》2012,32(2):12-19
以XRF、ICP-MS及常规化学分析方法为主要研究手段,对贵州罗甸玉的岩石化学特征进行研究,玉石常量化学特征表明,罗甸玉中透闪石的形成经历了Mg相对饱和及不饱和两个阶段,Mg相饱和的成矿阶段形成了白色罗甸玉中接近理想透闪石晶体化学组成的透闪石,其晶体化学通式为A0.01B2.00C5.34T8O22(OH)2;而在Mg不饱和阶段,则形成了青色系列罗甸玉中具有高Ca低Mg特点的透闪石,相应的晶体化学通式A0.01B2.35C4.13T8O22(OH)2。微量元素研究表明,罗甸玉中的白色与青色系列,由不同微量元素组合所表征的三个主因子有所差异,同时,罗甸玉中青色主要由其化学组成中微量的V,Cr引起;罗甸玉的稀土元素配分具有δCe和δEu异常的特点,稀土配分模式与围岩辉绿岩及灰岩均较为一致。在罗甸玉岩石化学特征研究的基础上,认为罗甸玉的形成是罗甸玉为岩床状辉绿岩顺层侵入时带来气液流体,与灰岩围岩发生长期的交代蚀变所形成的,灰岩提供成矿所需的Ca,Mg,而气液流体则主要提供了Si,为一种新类型的软玉矿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