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6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3篇
测绘学   51篇
大气科学   21篇
地球物理   24篇
地质学   70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169篇
自然地理   7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基本农田承担着我国粮食生产任务,为保护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实施20多年来,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保护耕地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面对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的新形势新任务,基本农田保护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现就当前基本农田划定方法过于强调数量、审批过于集中及基本农田保护实施中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对基本农田保护积极不高等问题进行探讨,为基本农田保护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我国粮食产量已连续四年增产,今年夏粮又实现了第五年连续增产,成为今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中最大的亮点。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严格保护耕地,增加农业投入,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这是党中央基于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和所面临的实际问题而做出的重大决策。按照中央的部署,既要注重耕地数量上的保护,也要注重耕地质量上的保护,只有提高耕地质量,才能提高单位面积粮食产量和粮食质量,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5.
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支持下,项目提出了陆表不均一性检测和订正的新方法,解决了渐变型不均一性检测和订正的难题,构建了中国地表太阳辐射、气温、地温、风速和降水等参数均一化站点和格点数据集,修订了关于中国地表风速变化趋势、增温格局及其形成机制的结论。融合多源数据,构建并验证了千米级、流域级或县域级的电厂、人口、生物质能、取水量、氮排放、二氧化碳排放等影响自然系统的关键人文要素历史和未来预估数据集。构建了未来关键人文要素情景,研制了碳中和目标下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情景和用于驱动全球模式的未来情景,预估了中国碳中和战略的实施对全球变暖的减缓作用,发现中国碳中和对远期和中期全球变暖的减缓作用显著。给出了中国各省份水体氮排放安全阈值及超越时间,阐明了中国粮食产量与氮施肥的关系,提出了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减少水体氮排放的有效途径,指出重构城乡养分循环体系是同时保障粮食安全和恢复水质的必要途径。发现全球饱和水汽压差的年际变化与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上升速率的年际变化显著相关,阐明了饱和水汽压差变化在调控生态系统生产力中的重要角色以及多因素耦合作用在生态系统生产力变化中的复杂影响。建议更全面细致地评估中国各种碳中...  相似文献   
6.
建设用地勘测定界工作作为用地审批报件的法律依据是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一项重要的技术性工作,它以农用地转用报审和土地征收报审为核心,涉及国民经济建设、国家粮食安全、农民的根本利益,对合理组织土地利用,实施土地用途管制和建设用地总量控制,保护耕地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编读     
一甲子的时光,国土资源管理从无序到有序,从不仅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用地保障,还通过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大力开展土地综合整治,为粮食安全提供了保障。保障发展和保护资源是统一的,关键在于变革的勇气和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吉林省前郭县国土资源局以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宗旨,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大局出发,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在确保全县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质量不降低、用途不改变的前提下,坚持“占补平衡”的原则,走出一条“实施土地开发整理,建设惠民利民工程”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9.
1999-2007 年中国粮食安全的关键影响因素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宋小青  欧阳竹 《地理学报》2012,67(6):793-803
选取耕地保护“新政”时期的1999-2007 年为研究时段,以耕地面积与粮食产量变化的分歧原因—耕地生产力变化为切入点,通过比较分析、空间与计量分析探寻粮食安全的关键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民种粮积极性变化决定着耕地集约利用是影响粮食安全的关键;2003-2007 年农民种粮积极性的持续提高主要来自市场粮价的上涨;粮食直补仅在开始实施的年份激发了农民对种粮收益的预期。此外,本文从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优化粮食生产投入及改进耕地保护模式3方面,提出了耕地保护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1998-2012年中国耕地复种指数时空差异及动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国家、区域和省级三个层面上分析了1998-2012年间中国耕地复种指数的变化趋势,并基于Theil指数探讨了中国耕地复种指数的时空差异,利用计量经济学模型从人文视角探讨了耕地复种指数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在全国尺度上,中国耕地复种指数总体上呈逐年增长的趋势。2在区域尺度上,复种指数最高的为中部地区,最低的为东北地区;而复种指数增长最快的是东北地区,最慢的是中部地区,东部地区呈下降趋势。3中国31个省份复种指数各不相同,且差距大,复种指数增长最快的是新疆、宁夏和云南。4由Theil指数值的大小可知,中国耕地复种指数的差异呈缩小态势,其主要原因为四大区域间的差异。5人口非农化比重对耕地复种指数产生了显著负向作用,产业非农化比重、农业政策、人均经营耕地和农村家庭人均经营纯收入对耕地复种指数产生了显著正向作用。最后,本文认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农民的经营性收入水平,促进土地流转,形成土地规模化经营,以及进一步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及粮食主产区农业发展的惠农扶持力度,充分发挥国家惠农政策的诱致作用,有利于全面提高中国耕地复种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