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质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分析2009~2010年隆林秋冬春连旱的直接原因和深层次原因,并利用降水距平百分率和相对湿润度指数对气象干旱等级进行评估,为政府和有关部门抗旱救灾和灾害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姚正兰  王君军 《地球科学进展》2011,26(10):1109-1115
2009年秋季到2010年初春,遵义市出现了特大干旱,对农业、林业、人畜饮水、水利电力等方面造成严重的危害和巨大的损失。详细分析干旱期间的气象要素,从秋季9月到初春3月的总降水量不足常年同期平均值的一半,并与历史上的秋冬干旱年份进行了比较,发现本次干旱期间遵义市大部分地方降水量等多项气象要素突破历史最少记录,因此认为2...  相似文献   
3.
利用水城站1957年以来的历史气象资料,对水城2009—2010年秋冬春季连旱的气候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干旱属50 a一遇,历史罕见。  相似文献   
4.
隆林县2009—2010年秋冬春连旱成因分析与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2009~2010年隆林秋冬春连旱的直接原因和深层次原因,并利用降水距平百分率和相对湿润度指数对气象干旱等级进行评估,为政府和有关部门抗旱救灾和灾害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三都水族自治县自2009-08—2010-05,降水明显偏少,持续的少雨天气,造成三都县多数小水窖、水库蓄水量偏少,对人畜饮水及农作物生长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对三都县这次秋冬春三季连旱天气灾害进行灾害评估。  相似文献   
6.
2009/2010年西南地区秋冬春持续干旱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晓敏  周顺武  周兵 《气象》2012,38(11):1399-1407
利用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1951—2010年逐日综合气象干旱指数(CD和大气环流监测指数,结合西南地区335个站的逐日降水资料、逐日NCEP/NCAR再分析资料、NOAA提供的逐日OLR资料,通过REOF提取干旱空间分布型,采用合成分析和相关分析等方法,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印缅槽、对流活动、水汽输送及垂直运动等几个方面,揭示了2009/2010年西南地区秋冬春持续干旱的大气环流异常特征。研究发现此次极端干旱事件发生在中等强度中部型E1Nifio背景下,受其影响,反walker环流导致赤道120°E附近形成显著异常的下沉运动,菲律宾周边地区存在一个强大的异常反气旋,同时,西南地区受异常西北气流控制,两者的共同作用,使对流层低层存在明显气流辐散区,其持续异常是极端干旱发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基于长江中下游70个气象站点逐月降水和CRU逐月降水格点数据、NOAA逐月海温数据以及NCEP/NCAR逐月再分析数据,分析长江中下游地区2010/2011年秋冬春连旱的时空特征,进一步探讨此次连旱的可能成因。结果表明:(1)2010/2011年长江中下游区域性秋冬春连旱事件始于2010年10月,止于2011年6月,其中2011年春季(特别是4月)干旱程度最重,大部分地区为重旱和特旱;(2)此次连旱事件受拉尼娜事件影响,赤道西太平洋海温异常偏暖、冬春季印度洋和黑潮区海温异常偏冷,使得Walker环流上升支和局地Hadley环流显著增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显著偏弱,长江中下游地区始终处于下沉气流控制下,且水汽输送减少;(3)自2010年秋季,乌拉尔山阻塞高压、贝加尔湖阻塞高压和鄂霍次克海阻塞高压轮番控制中高纬度地区,使得西伯利亚高压和阿留申低压持续增强,冬季风自秋季便开始影响中国东部地区,并一直持续到2011年春季,长江中下游地区受干冷的偏北气流控制,进一步阻碍了来自低纬的暖湿气流向本地输送,不利于降水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1971-2011年江苏持续干旱过程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近40年江苏降水异常机理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江苏月降水量资料和NCEP/NCAR逐月再分析资料对2010/2011年江苏秋冬春连旱与近40年的3次连旱过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980/1981年干旱持续时间最长,2010/2011年干旱程度最强。从气象要素分析来看,2010/2011年干旱的对流层大气干燥程度、下沉运动的剧烈程度都较强,且持续时间较长。1980/1981年和2010/2011年北半球500 h Pa高度场上,亚洲中高纬地区主要表现为"东低西高"的距平分布型,贝加尔湖以西阻塞形势发展,东亚大槽加深且维持,东亚冬季风偏强,北方冷空气南下频繁,冷空气一方面阻碍了南方暖湿气流的输送,另一方面使得空气更干燥。海温异常分布为La Nina型,赤道中东太平洋和中国东部沿海附近海温表现为负异常,而中西太平洋海温表现为正异常,这样的海温分布特征有利于形成欧亚地区"东低西高"环流型。与上述两次连旱过程相比,1998/1999年和2008/2009年干旱程度略轻,大气背景场和海温异常分布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
2009—2010年黔西南秋冬春连旱成因分析与影响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09—2010-03出现的严重秋冬春连旱天气,是黔西南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的干旱,干旱造成黔西南直接经济损失26亿元以上。利用黔西南气候资料和相关统计方法及文献资料分析,结果表明:热低压天气过程偏多和大气环流形势异常导致了黔西南降雨量严重偏少、温度偏高、蒸发量异常偏多,这些数据创造了黔西南历史同期之最,从而造成黔西南严重的干旱灾害,对黔西南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危害极大。黔西南特殊的地形地貌、人为影响和其它一些自然因素等等也是造成此次干旱灾害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