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8篇
测绘学   20篇
大气科学   23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56篇
海洋学   8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分析了分频和CTC计数采样中误读数的原因和解决方法,并利用微机软件实现非线性校正。此传感器用于位移测量系统中,具有0.01mm的分辨率及优于1%的精度,可在-20~60℃温度范围内工作。  相似文献   
2.
皖南变质岩中的疑源类、孢粉化石组合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陈冠宝  陶正  石永红  徐树桐 《地质学报》1996,70(4):374-382,T002
皖南变质岩区地层原被认为属江南古陆的一部分,时代定为中、晚元古代。本文根据其中所含的Asperatopsophosphaera?sp.,Trachysphaeridium sp.,Nucellosphaeridium sp.,Lophosphaeridium sp.,Leiosphaeridia sp.,Baltisphaeridium spp.,Micrhystridium spp.和scolecodonts等疑源类和其它微体化石及笔者等以前发现的Lingulacea总面貌反映的时代,判断其中部分变质地层的时代应为晚元古代—早古生代和早古生代。同时还根据Crassispora sp.,Kraeuselisporites sp.和Lueckisporites ef.virkkiae Potonie & Klaus,Triquitritessp.等孢粉化石组合面貌反映的时代,推断其中尚有一部分为晚古生代地层。因此认为本区是一个从晚元古代—早古生代开始到中生代结束的碰撞型造山带,而不是一个古陆。  相似文献   
3.
高联达 《甘肃地质》1991,(1):1-10,12,119
本文首次报道甘肃漳县大草滩王家店组发现的丰富的化石孢子研究结果。在王家店组除孢子外,还发现少量疑源类(Acritarchs)和虫颚化石(Scole-codonts)。本文图示14个孢子属,23种和变种(包括未定种),根据孢子在地层中分布规律和演化特征,自下而上可划分为两个孢子带,下带称Retispora lepido-phyta-Knoxisporites literatus(LL)带,上带称Retispora lepidophyta-Hymenozonotrletes explanatus(LE)带。 甘肃漳县大草滩王家店组孢子带可以与华南和西藏珠穆朗玛峰地区的孢子带比较,同时可与西欧(Clayton et al,Higgs et al. ,1987)晚泥盆世晚期的Retis-pora lepidophyta-Knoxisporites literatus(LL)带和Retispora lepidophyta-Hymenozonotriletes explanatus(LE)带比较,时代为晚泥盆世晚期斯特隆阶(Strunian)早中期。  相似文献   
4.
中国早期具刺疑源类的演化及生物地层学意义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尹崇玉  高林志 《地质学报》1995,69(4):360-371,T002
本文以我国元古代至早寒武世梅树村阶中发现的具刺疑源类化石为基础,结合最近研究的新资料,通过对具刺疑源类化石组合特征、形态对比、微细结构和演经关系的研究,并与国内外资料广泛为对比。探讨了我国早期具刺疑源类的演化阶段、各阶段的组合特征及生物地展学意义,论证了我国早期具刺疑原类的演化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谢和楚 《地理教学》2001,(3):29-29,14
优化课堂教学是现代教育提出的新要求,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关键是摸索、设计、选择最优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我在初中地理“中国旅游业”一节的教学中,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摸索出:“设疑、引思、自学——质疑、扩思、解难——释疑、点拨、探究一问疑、反馈、训练”的教学模式,引起课堂教学的深刻变化,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贵州瓮安震旦纪陡山沱期磷酸盐化球状化石的新观察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尹崇玉  高林志等 《地质学报》2001,75(2):145-150,T001,T002
我国贵州瓮安陡山沱期磷块岩中的磷酸盐化球状化石是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的一类微体化石。对于它们的生物亲缘认识,长期以来存在着动植物之争,特别是近年来一些学者发现,部分磷酸盐化球状化石内部保存了2、4、8、16等几何级数增长的细胞特征,根据化石的大小、细胞排列方式和表面纹饰可与现生甲壳类动物的胚胎比较,认为它们很可能是运动胚胎化石,但另一些学者却持截然不同的观点,认为它们不是动物胚胎化石的观察与研究,同时结合相同层位岩石薄片所发现的大量同类化石微细结构的对比。特别是把磷块岩中的化石与燧石中发现的化石详细比较,对一些磷酸盐化球状化石的归属和亲缘关系进行探讨,研究表明贵州瓮安陡山沱期燧石中发现的化石详细比较,对一些磷酸盐化球状化石的归属和亲缘关系进行探讨。研究表明贵州瓮安陡山沱期磷酸盐化微体化石群具有多样性特征,包含不同门类,是迄今为止全球保存最好的晚新元古代磷酸盐化的化石库。  相似文献   
7.
针对RANSAC方法在剔除SIFT误匹配点方面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主方向的SIFT误匹配点剔除方法。结果表明,该算法与RANSAC相比,耗时较少,剔除效果更好,保留的正确匹配点数更多,且当误匹配点数量多于正确匹配点时也能得到很好的剔除效果。  相似文献   
8.
通过国家气象观测一级站月报表的机审、人工全面预审以及常见主要疑误记录的处理方法,总结归纳出月报表预审工作流程,对基层台站月报表预审工作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张仲景所述灸法、温针、烧针、熏法、熨法五种火疗法进行分析,探讨火疗法的运用。火疗法具有温热性质,宜用于阴证与寒证。其禁忌有三,一为太阳表证慎用火疗法,以防邪气郁闭不得出;二为阳明热证不可用火疗法,以防“两阳相劫”加重热证或伤津出现变证;三为阴虚不足不可用火疗法,以防火热之性灼伤津液,迫津外泄,阴损及阳。若误用火疗法则会出现烦躁、谵语等变证。了解其运用和禁忌,可指导临床合理地、正确地使用火疗法。  相似文献   
10.
燕夔  李军 《地层学杂志》2005,29(3):i001-i002
桐梓红花园剖面奥陶纪地层出露完整,化石丰富,层序清楚。该剖面湄潭组5个笔石带中有疑源类化石31属49种,根据其组成和相对丰度不同划分为5个疑源类组合带:组合带的属、种较为单调,且丰度不高;组合带中Polygonium占优势,伴有Arbusculidium;组合带以大量Stelliferidium的出现为特征;组合带与组合带相似;组合带中Leiosphaeridia的含量比Polygonium高,产特征分子Coryphidiumelegans。桐梓红花园湄潭组疑源类组合与中欧、北非、中东、南亚、北美纽芬兰东部、南美等环冈瓦纳地区同期疑源类组合相似,证实华南地区属于环冈瓦纳疑源类古地理分区。部分奥陶纪疑源类分子,如Ampullulaerchunensis、Arkonia、Dicrodiacrodium和Leprotolypaevexa等在桐梓红花园剖面的首现(FAD)较全球其他地区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