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5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鸿沟引水口与渠首段经流考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冉  何凡能  刘浩龙 《地理学报》2017,72(4):711-722
鸿沟是先秦至魏晋时期中原地区一条重要的人工运河,对古代北方地区水运交通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但其引水口和渠首段经流的问题,至今仍存歧见。本文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通过对史料及考古资料的系统梳理与分析,深入探讨了战国至魏晋时期鸿沟引水口与渠首段经流的变迁过程,结果表明:① 战国时期,魏国在荥阳一带的实际控制线当在魏长城以西,包括当时的卷邑、衍邑等,魏惠王初开鸿沟运河时,其渠首段是利用流经魏国境内的济隧河道,而不是利用流经韩国境内的荥渎河道;② 秦兼并六国过程中,消除了国界的障碍,并在广武山设置了敖仓,为水运转输方便,遂将引水渠道西移至距敖仓较近的荥渎河道,并在荥口设置水门,以控制航运;③ 东汉后期,荥渎被黄河泥沙侵淤,鸿沟渠首段再次西迁至有柳泉、广武涧等清澈溪水注入的石门水河道,并一直沿用至隋开通济渠。  相似文献   
3.
据报道,到2014年底,我国又一重大水利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将把丹江水库的清水送往1277公里之外的京津地区,以缓解京津地区的缺水之苦。这是一个令人企盼的好消息。那么,当前渠首附近的生态环境如何?水质状况如何?这是大家比较关注的话题。令人兴奋的是,日前,记者从长江委水文局获悉,该局对丹江口水库入库沟  相似文献   
4.
秦郑国渠渠首变迁与渭河断陷北缘断裂的最新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易学发  师亚芹 《地震学报》1992,14(2):195-200
本文利用秦郑国渠渠首变迁,并结合考古点(遗址)埋深和水准测量资料,分析了渭河断陷北缘断裂近2000余年来的垂直差异活动速率.结果表明,该断裂在明代时期表现出最大的升降差异速率,约为6.6mm/a,而自清初以来则表现出较小的升降差异速率.约为2.6mm/a 这与渭河断陷在15——16世纪出现的强震活跃期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云南东川团结渠首为研究对象 ,对泥石流多发区引水工程泥沙灾害形成条件进行分析 ,通过渠首型试验研究 ,并结合野外实地踏勘资料综合分析 ,提出了渠首泥沙灾害防治的工程方案和技术措施 ,为工程设计提供可靠的基本参数和依据  相似文献   
6.
近日,笔者从浙川县国土资源局获悉,该县借助国家向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资金倾斜政策,申报的渠首百万亩重大土地整治项目,11月27日通过国土资源部、财政部组织的专家委员会评审,获准立项,纳入国家财政预算。  相似文献   
7.
温洛 《河南气象》2005,(2):20-20
利用淅川、邓州、南阳1970~1999气象资料,分析了南水北调渠首地区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该地区年平均气温15. 3~15. 7℃,气温年较差25. 2~25. 5℃,植物生长期271. 3~281. 7天,有效积温5050. 2~5462. 8℃·d,并且雨热同季,适合各种植物生长;降水充沛,空气相对湿度适中,夏季降水集中,为南水北调提供了良好的水资源; 有冰雹、雷暴、暴雨等灾害性天气。  相似文献   
8.
温洛 《河南气象》2005,(3):32-33
利用南阳30年气候资料.结合南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特点,分析评估了南阳丰富的旅游气候资源,并计算了南阳人体舒适度指数,介绍了南阳的适宜旅游季节。  相似文献   
9.
近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枢纽工程征地拆迁工作正式拉开了帷幕。这标志着浙川县国土资源局辛苦了20余天的工程勘测、登记、征用工作圆满完成。  相似文献   
10.
永济渠是隋唐时期北方地区一条重要的人工运河,对古代北方地区水运交通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但有关其渠首段经流问题,至今仍存歧见。本文在野外考察的基础上,通过对史料及考古资料的梳理与分析,探讨了永济渠最初开凿时渠首段的具体位置及变迁过程,结果表明:①永济渠初开时,渠首段经流今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东北,具体流路自黄河入沁水,溯沁水西行,于白马沟村分沁水北行,至南石涧村折而东行,经北霍村、纪孟村、马范桥村、后董村、郇封村、纸坊村,于碑桥村附近入吴泽陂,经光沟水于合河镇入清水,东南接白沟;②渠首段运道因向西绕行过远,前后只经流了十数年,便于唐初弃用,并将运道起点改至淇门;③唐宋时期,为避开黄河对漕运的影响,政府采用广建漕仓、调节漕运等措施,推行水陆联运,以确保漕运的顺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