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质学   4篇
天文学   1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4月10日上午,迁安市凯达公司红石崖铁矿在矿领导的亲自指挥下,仅半天时间就调动员工百余人,在厂区尾矿坝上栽植25000株沙棘树苗。象红石崖铁矿这样,全市已有10个大中型矿山企业都在紧锣密鼓的栽植沙棘树苗,累计达60多万株。市国土资源局为了整体推进全市绿色矿山建设,在进行摸底、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磨盘铁矿、南山铁矿、凯达公司工石崖铁矿和新水一矿、二矿等具有一定代表性的10家矿山企业作为试点,因地制宜扶持他们进行绿化建设,在全市拉开了建设绿色矿山的序幕。  相似文献   
2.
我国东部草原露天矿区土壤瘠薄,草场退化严重,生态恢复难度大。针对露天矿排土场的特殊环境,研究丛枝菌根真菌与沙棘的共生状况以及菌根对沙棘根系发育的影响和对排土场土壤的改良效应。试验发现,接菌组(+M)沙棘的株高和冠幅比对照组处理(CK)分别提高了20%和21%,+M的根长和根体积分别为CK的1.46倍和1.97倍;+M中沙棘根际土中的易提取球囊霉素含量为3.22 mg/g,显著高于CK的2.16 mg/g;+M的磷酸酶活性是CK的1.76倍,速效磷含量也有相似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微生物促进露天矿排土场的土壤改良及生态恢复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对矿区生态系统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四姑娘山地区的旅游景观主要由第四纪冰川地质遗迹形成,但同时其独特的地质结构形成了异化沙棘、松茸、红石等导向性景观。作者在本文中通过地质地球化学、土壤地球化学研究,认为这些景观均与特殊土壤元素背景有关,是一种特殊意义上的另类地质遗迹。  相似文献   
4.
利用青河县历史气象资料,通过对比分析青河县与大果沙棘原引种区气候条件,指出青河县适宜种植大果沙棘。在归纳分析青河县种植大果沙棘有利和不利的气候条件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气象服务措施。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西部中国沙棘(Hippophate rhamnoides sinensis)叶片稳定碳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国沙棘叶片δ13C值在-30.40‰~-24.91‰之间变化,平均值约为-27.62‰,属于C3植物。随纬度和经度的升高,中国沙棘叶片δ13C值明显升高,而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特征。中国沙棘叶片δ13C值与温度没有明显的关系,随蒸发量和日照时间的升高而升高,随降水量的升高有降低趋势,具有明显的气候意义。表明中国沙棘具有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水分是控制中国沙棘δ13C值变化或生长的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2014年阿勒泰地区沙棘萌动期—开花期—坐果期跟踪观测和历年发育期、冻害调查,发现2014年阿勒泰地区沙棘发育期较历年明显偏早10天左右,且花期遭遇轻度冻害。通过对有记录以来的气候资料分析确定阿勒泰地区大部分地方沙棘花期在4月20日以后,其中,青河在5月1日以后。本文将2014年4-5月气温与历年同期气温相比较,发现2014年4月气温存在前期高,后期低,且回升趋势和历年趋势相反的异常现象。进一步分析1954-2014年4月21日-5月15日之间的5县一市-5℃、-4℃、-3℃以下最低气温发生概率,结合2014年花期冻害程度,发现沙棘花期冻害率与最低气温和其降幅成正相关,其冻害率均在20%以下,确定阿勒泰地区沙棘花期冻害指标为-4℃。这为沙棘花期冻害预警、产量预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根据笔者对雁北西部沙棘资源的调查,论述沙棘资源在该区生态逆转和大农业等方面的作用,并提出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黄土丘陵半干旱区人工沙棘林水文特性及效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云明  刘国彬  焦锋  张卫 《山地学报》2004,22(4):400-405
沙棘是黄土丘陵半干旱区的主要生态-经济型树种,在生态环境建设中有重要作用。利用野外长期观测资料,系统分析了该区人工沙棘林的水文作用。结果表明:7~10a沙棘林冠平均年截留率为8.5%,林冠截留率(I)与郁闭度(C)关系式为I=-1.59 0.018C^1.439。5~10a沙棘林枯枝落叶层单次降雨可截留0.89mm降水。林地土壤入渗速率大于荒坡,其稳渗速率为1.5mm/min。林地土壤水分随季节变化明显,5月末0~500cm土层平均含水率为生长季最低,10月末最高。0~100cm土层是沙棘利用水分的主要层次,100cm土层是沙棘抵御持续干旱的主要层次。和荒坡比较,2~3a沙棘幼林减少产流的作用较小,产流量占荒坡的90.8%~99.5%,从4a起,产流量迅速减少,占荒坡的35.5%,10a沙棘林地的产流量为2.74t/hm^2,仅占荒坡的5.3%。林地产流量(Rs)与降雨量(P)和最大30min雨强(I30)密切相关,关系式为Rs=0.094P^0.603I30^0.610。  相似文献   
9.
山西北部沙棘群落优势种种间关系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李晶  上官铁梁 《山地学报》2006,24(2):222-227
用X2检验、Jaccard关联指数及Pearson相关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对山西北部地区沙棘群落20个优势种群进行种间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X2检验共有8个种对为显著正关联,2个种对为显著负关联;Pearson相关系数有10个种对为显著正相关,3个种对为显著负相关;Spearman秩相关系数有14个种对为显著正相关,7个种对为显著负相关。Spearman秩相关检验用于表征种间关联具有较高的灵敏度;2)草本层呈显著和极显著相关的种对最多,灌木与草本间呈显著和极显著相关的种对次之;3)灌木种群间均呈现负相关,表明沙棘群落尚处于动态演替之中。根据Spearman秩相关星座图,将20个优势种划分为4个生态种组,各生态种组内的种具有相似的生态适应性,而组间则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灰栒子、小叶鼠李、灌木铁线莲对特殊生境有较强适应性,呈现独立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0.
皇甫川流域百里香草原和人工沙棘灌木林的水分利用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使用LI-6400光合系统测定仪、LI-3000A叶面积仪等,对皇甫川流域百里香草原和中国沙棘灌木林的优势植物进行了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测定,同时还测定了植物水分、土壤水分及群落地上生物量。根据所测数据计算得到了这两个群落优势植物光合和蒸腾的日变化特点、光合水分利用效率,分析了两个群落优势植物叶片含水量、自然饱和亏及水势等植物生理水特征。通过群落优势植物种群的蒸腾失水和土壤水分的分析,探讨了由于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产生的这两个群落生态水的一些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