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大气科学   5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管勇 《广东气象》2007,29(B12):27-30
采用1962~2006年的江门地区的5个气象站(新会、鹤山、开平、恩平、台山)降水和气温资料,通过对降水的相对变率、各年份旱涝类型、降水保证率和年、月、季的降水变化规律进行分析,为江门地区预防洪涝、合理蓄水和用水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郑芙蓉 《广东气象》1998,(1):16-18,31
每年冬春季节,华南沿海地区在东北季风的影响下,冷空气活动频繁。初春时节因冷空气降温造成的低温阴雨与早稻的播种育秧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直接影响农业生产的丰歉。本文在普查江门地区32年气象资料基础上,找到一些有参考价值的预报线索。1 资料的选取和统计1-1 资料选取为了保证资料的可信度和连续性,本文所用资料为1965~1996年共32年。由于范围较小,各站低温阴雨的时空分布差异很小,在江门市区、新会、鹤山、开平、恩平、台山6个测站中选取新会作为代表站。1-2 一些规定(1)按照省局以前制定的评分规定…  相似文献   
3.
根据位于珠江三角洲的江门地区1962—2010年的国家气象观测站逐日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资料,采用直线趋势差值法,对不同"乡村站"江门地区城市热岛强度的计算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上川海岛站作为"乡村站"计算的城市热岛强度指标更能够反映江门地区城市的热岛效应差异;由此计算得到的江门地区城市的平均热岛效应在冬季和秋季表现强些,春季最弱;热岛效应使得最低气温平均增温约每10年0.2℃。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热岛效应表现更为明显,平均增温幅度约为每10年0.3℃。  相似文献   
4.
江门地区初春大雾的预报预警业务系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江门地区大雾天气分型预报业务系统。该系统采用Delphi语言编写程序、应用Access作为数据库进行开发,并采用人机交互方式,简化了预报流程,减少工作量,为及时、准确发布大雾预报和预警信息提供依据。该系统通过自动读取Micaps实时数据,以人工判断锋面、倒槽、切变线等有利于春季大雾的天气形势为辅助,对江门地区初春大雾天气做出客观预报,并对预报结果进行自动检验。  相似文献   
5.
江门地区2、3月雾的分型预报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利用1970~1981年的08:00地面和850 hPa资料作统计样本,分析总结出江门地区雾发生的6种天气类型:锋面低槽A型、锋面低槽B型、西南倒槽型、高压出海型、升温降压型和高湿型.经1982~1985年的资料试报后,于1986~1988年投入使用,入型后的预报准确率为91.7%.后又增加1989~1998年的资料对天气分型指标进行调整,对1999~2004年的资料进行第2次试报,于2005~2006年投入日常使用,入型后预报准确率达92.8%.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