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大气科学   3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16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东方鲀人工育苗获得41.8mm种苗351000尾,每立方水体出 苗860尾。越冬成活率91.6%,增重率61.8%。利用室内水泥池及养虾土池 养成商品鱼,分别获得1969 g/m3和 208 kg/亩的收成。  相似文献   
3.
东方Tun人工育苗获得41.8mm种苗351000尾,每立方水体出苗860尾。越冬成活率91.6%,增重率61.8%。利用室内水泥池及养虾土池养成商品鱼,分别获得1969g/m^3和308kg/亩的收成。  相似文献   
4.
采用野外定位观测方法,在2008年6~9月期间选取16个夜,在三江平原典型毛苔草、漂筏苔草(Ass.Carex pseudocuraica-Carex lasiocarpa)沼泽地及其邻近大豆地中,在距地表0.5m、1.5m、3m和5m四个高度上进行了气温和相对湿度观测;根据实测数据,分析了沼泽地和大豆地各高度夜间气温和相对湿度的分布规律及其差异。研究结果显示,夜,沼泽地和大豆地近地层气温的垂直分布都为逆温分布,与之相对应,二者的相对湿度垂直分布都为湿型分布;以四个高度的16夜平均气温和相对湿度为基础数据,计算得到的沼泽地近地层气温(相对湿度)的垂直递增(减)率为0.53℃/m(1.76%/m),大豆地则为0.34℃/m(1.35%/m),沼泽地近地层气温(相对湿度)的垂直递增(减)率略大(小);对比两种下垫面夜各观测高度的气温和相对湿度,发现只在0.5m高度上二者有明显差异,沼泽地16夜平均的气温比大豆地低0.85℃,其相对湿度比大豆地高4.39%,这是因为沼泽地植被冠层的平均高度接近0.5m,夜间植被冠层的长波辐射最强,所以其气温相对较低,相对湿度相对偏高,而大豆地的最低气温出现在地面;沼泽地和大豆...  相似文献   
5.
6.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从天气背景、物理量场和单站要素等方面建立柳州市的久转雨三维动态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7.
从便民窗口到办公室,从基层职员到科室科长,再到副局长,临安市国土资源局骆雨,23年如一日,默默奉献、克己奉公、爱岗敬业、争先创优、廉洁自律,以她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为人民服务的深刻内涵。出生于1974年9月的骆雨,是一名土生土长的临安人,自1992年10月参加工作后,一直在临安市国土资源局工作。期间,  相似文献   
8.
用RAPD技术对东方Tun属的红鳍东方Tun和假东方Tun共三个群体进行分析,经20个随机引物扩增,得到每一个体的多态片段。比较所有图谱,没有发现能够鉴别三个群体的特异性谱带,而且采自日本的红鳍东方Tun与采自中国的东鳍东方钝的电泳图谱基本相似。  相似文献   
9.
2002年夏季石家庄两类历史极端高温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连志鸾  王丽荣 《气象科技》2003,31(5):284-288
运用常规资料,分析了石家庄2002年7月15日极端热高温和8月2日极端闷热高温天气的成因,分别受大陆暖高压和副热带高压暖气团控制是造成两类高温出现的根本原因。受地形影响,偏西风造成的焚风效应和高压后部偏南风造成的暖湿空气在山前积聚,分别加剧了两类高温的强度。强烈的太阳辐射也是造成极端热高温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