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2篇
  2024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3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1.
2002年8月8日19时42分,四川省甘孜州新龙县境内发生了一次5.3级地震,微观震中位于(30.9°N,100.0°E)。8月8日10时,康定地震中心站震情分析组根据姑咱地震台水位、形变等近期出现的多项异常,组织召开了包括在家的站领导参加的特别会商会。在听取了有关情况后,大家一致认为,如此集中的异常肯定是一种临震信息。会议决定:① 立即把上述异常情况电告四川省地震局地震分析预报研究所;② 立即通知片区各台,务必加强值班,切实做好地震预报,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四川省地震局和康定中心站震情组;③ 站部各科室立即做好大震考察的有关准…  相似文献   
2.
基于详细的野外调查,对四川新龙地区不同类型侵入岩进行了岩石学、地球化学和锆石U-Pb同位素测年,探讨其岩石成因及构造背景。研究表明,古隆巴花岗闪长岩和日果闪长岩同属准铝质系列,具有低硅碱、高铁镁特征,中等的稀土元素总量及明显的Nb、Ta负异常,属于I型花岗岩,为俯冲期岩浆活动产物,获得日果闪长岩锆石U-Pb年龄为217.1±0.8 Ma,形成时代为晚三叠世。日里隆巴花岗闪长岩和花岗岩属于过铝质系列,具有高硅碱、低铁镁及弱的Nb、Ta负异常,均属于S型花岗岩,但后者经历了更高程度的分异,分别为碰撞期和后碰撞期岩浆活动的产物,获得日里隆巴花岗闪长岩锆石U-Pb年龄为203.6±0.5Ma,形成时代为晚三叠世末。结合区域资料认为,晚三叠世甘孜-理塘洋盆大规模向西俯冲,少量的弧岩浆岩就位于被动大陆边缘雅江残余盆地;晚三叠世末期,由于洋板块的消亡发生弧-陆碰撞,地壳发生部分熔融,形成强过铝质花岗岩。  相似文献   
3.
新龙县位于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面上,平均海拔3500m,研究新龙站的气候变化,对揭示青藏高原的气候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对新龙站1960~2007年气温和降水量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新龙站近48年平均气温略有上升的趋势,近10年处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冬季气温有上升趋势,夏季气温变化基本平稳;年平均气温有显著的15年左右的周期变化。降水量变化略有增加的趋势,无显著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近年来强降水出现的频率增大。  相似文献   
4.
新龙古冰帽的若干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龙古冰帽位于沙鲁里山北部,古冰帽面积为2000km~2。海拔4600m以上湖群遍布,冰碛物撒满高原面,此即为古冰帽的判识标志。古冰帽分中心区与外围山谷冰川区,遗留有冰蚀湖、蚀碛均夷面、冰蚀丘陵、冰川槽谷、羊背石、鼓丘、侧碛堤等多种地貌类型。本冰帽演化经历了三次冰期。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2002年8月8日四川甘孜州新龙5.3级地震的地震概况、基本参数,分析研究了余震序列、震前部分前兆手段异常情况,介绍了短临预测情况,讨论了未能成功短临预测这次地震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2002年8月8日在四川省新龙县通宵乡-友谊乡-带发生一次Ms5.3级地震,震中烈度为Ⅶ度。地震造成新龙、白玉、理塘三个县的13个乡(镇)不同程度的灾害,重灾区面积约200平方千米;轻灾区面积约为700平方千米,受灾人口5525户,共30524人。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约3034万元。  相似文献   
7.
新龙站近48年气温、降水量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龙县位于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面上,平均海拔3500m,研究新龙站的气候变化,对揭示青藏高原的气候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对新龙站1960~2007年气温和降水量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新龙站近48年平均气温略有上升的趋势,近10年处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冬季气温有上升趋势,夏季气温变化基本平稳;年平均气温有显著的15年左右的周期变化。降水量变化略有增加的趋势,无显著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近年来强降水出现的频率增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