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0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29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20篇
海洋学   13篇
综合类   31篇
自然地理   14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艳丽  崔岩 《山东气象》2005,25(4):48-48
通过分析目前实行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指出原来的支付制度存在的弊端和国库集中支付的优势,以及在推行国库集中支付过程中对此项制度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杜枚  覃天信 《广西气象》2004,25(1):53-54
利用改进后的《出纳日记账处理系统》,按支出科目的类、款、项进行分类,登记零余额账户的银行存款日记账,达到《气象部门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资金支付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关于登记银行日记账簿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以山东省224位农户调查数据为依据,在分析农户宅基地利用与管理现状的基础上,探讨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在一定的前提下,63.39%的受访农户愿意退出其宅基地去城镇居住,影响农户宅基地退出的因素主要有农户年龄、受教育程度、农户职业类型、家庭存款以及对相关宅基地政策的认知程度等.  相似文献   
4.
林李月  朱宇 《地理学报》2016,71(10):1696-1709
基于2012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和相关统计年鉴数据,对中国地级以上城市流动人口的户籍迁移意愿、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城市流动人口户籍迁移意愿的整体水平并不高;等级高、规模大的城市流动人口的户籍迁移意愿高,而等级低、规模小的城市流动人口的户籍迁移意愿低;沿海城市群流动人口的户籍迁移意愿高,其他城市流动人口的户籍迁移意愿低,但内陆部分省会城市和交通区位与资源禀赋较好的中小城市也已经形成了一批流动人口的户籍迁移意愿高值区。中国城市流动人口户籍迁移意愿的空间分布特征受到流入城市和流动人口自身双重力量的影响,流入城市因素的正向影响作用大于流动人口自身因素。其中,流入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流动人口在流入城市的社会融合程度是核心要素,对城市流动人口户籍迁移意愿的提升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而流动人口过于集中在次级劳动力市场的就业特征和较高的家庭财富与收入对户籍迁移意愿的提升却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最后,提出了相关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5.
采用条件价值法,通过支付意愿调查,对广西红树林湿地的非使用价值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广西红树林的非使用价值为37.61亿元,其中存在价值16.66亿元;遗产价值10.94亿元;选择价值10.00亿元.广西红树林人均支付意愿值为50元.总支付意愿率为59.2%;除年龄与支付意愿无关外,性别、职业、文化程度、技术职称、收入水平、了解程度、偏爱程度等都与支付意愿呈极显著相关关系;性别与WTP值相关,但不显著,而其他因素与WTP值呈现极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6.
黄和平  万群  张炳  毕军 《湖泊科学》2007,19(5):604-610
条件价值法是目前环境经济价值货币化评估中最为广泛应用的方法.以无锡市五里湖环境综合整治为例,在对条件价值法回顾总结的基础上,通过对受益周边地区居民及外地游客的面对面直接问卷调查,对周边旅游环境的改善所带来的旅游支付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评估和分析,结果表明:(1)游客对五里湖综合整治后总的支付意愿为2.49亿元/年,比整治前多0.68亿元/年,占当地旅游总收入的1.49%;(2)游客的支付意愿与其收入成正比,与其年龄也基本为正相关关系,而与其受教育程度的关系比较复杂;(3)游客对五里湖景区满意度表现最差的是娱乐设施,其次是购物、住宿的便利性和水面的表观形象,表现最好的是空气质量和其安静的氛围.本文最后对本次采用的调查方法与国内外广泛应用的双边界二分式CVM进行了有益的对比和讨论,并对环境综合整治为当地带来的经济和社会绩效提出了期望,以期为其相应的政策措施的制定和环境资源资本的运作及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口的增长、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日益加剧,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和资源受到越来越严重的破坏,严重影响着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资金缺乏的欠发达地区,这种影响更为明显。呼伦贝尔草甸草原生态功能区是中国第一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是中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如何筹集更多的资金来加强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环境保护,推动草原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值得探究的议题。本研究使用条件价值法,通过面对面问卷调查的方式研究了在中国以草原为主要资源类型的旅游目的地向游客收取资源环境保护费的可行性,确定了保护费的合理金额,以及影响保护费金额的因素。本研究调查对象是即将完成呼伦贝尔旅游的游客,共收集有效问卷567份。研究结果表明:(1)游客愿意支付环境资源保护资金,以游客为主要资金来源筹集保护资金是可行的;(2)呼伦贝尔草原保护费设定为49元较为合理,大多数游客可以接受这个金额,不会对游客数量产生较大影响;(3)游客的社会经济特征、出行特征、游客参与的休闲活动类型均对保护费金额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中国城市流动人口居留意愿影响因素的空间分异特征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影响因素往往存在显著的空间分异特征,然而既有研究对此关注较少。基于2015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运用半参数地理加权回归(SGWR)模型,结合k均值聚类法,对中国城市流动人口居留意愿影响因素的空间分异特征展开研究。结论如下:① 流动人口居留意愿主要受流动人口群体自身特征的影响,受流入地的影响相对较弱;② 社会经济因素与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关系紧密,人口、家庭及流动特征因素同样产生影响,收入、婚姻、跨省流动等因素对流动人口居留意愿产生抑制作用,而住房支出、参保率、子女个数等因素则产生促进作用;③ 各影响因素总体上呈现带状的空间分异模式,可概括为“E-W”“N-S”“NE-SW”“SE-NW”4种。民族、家庭等因素的正向影响自北向南递减,参保率、未婚率、二产就业等因素的影响自西北向东南递减,子女个数及人均GDP的影响自东北向西南递减。东部经济较发达地区高收入流动人口的居留意愿相对更弱,华南地区住房支出较高的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相对更强。④ 全国可划分为四大影响区,其中,华北地区、华中地区、华东地区受多因素共同影响;西北地区及部分西南地区主要受人口及社会因素的影响;东北三省及内蒙古东部地区主要受经济及家庭因素的影响;华南地区及部分中、东、西南部地区,除住房支出外,受大部分因素的影响相对最小。最后,本文对中国流动人口的服务与管理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9.
刘雅轩  白亚娟  马远 《干旱区地理》2020,43(4):1088-1097
干旱区绿洲城市普遍存在居住区绿地率低、居住环境质量不高的问题,量化居民对居住区绿地的支付意愿及城市居住区绿地的愉悦价值,有利于正确评价城市绿地的价值,科学规划城市空间。基于问卷调查,利用支付卡式条件价值法和Tobit模型测算乌鲁木齐市居民对改善居住区绿地建设与服务的支付意愿,借助计量模型的假设检验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并基于支付意愿得到城市居住区绿地的愉悦价值。结果表明:(1) 乌鲁木齐市居民人均支付意愿为148.75 元·a–1,远高于东部地区,不同属性居住区的支付意愿为商业小区>单位大院>自建房。(2) 受访者性别、收入、家庭结构、需求偏好、认知与意识等特征对其支付意愿有显著影响,且非虚拟变量对决策的影响程度可借助经济学中的“边际理论”度量。(3) 乌鲁木齐市居住区绿地愉悦价值为3.31×108 元·a–1,利用居民对绿地生态功能和社会功能的认知赋分,发现其生态服务价值略大于社会服务价值。研究可为建立不同尺度绿地支付机制,提升绿洲城市居住区人居环境质量,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及维护绿洲城市生态平衡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0.
城镇化本质是“人”的城镇化,“人”的城镇化关键是实现由农民向市民的转化。首先,本文从理论上构建出农民城镇化意愿的二元logistic模型;其次,选取我国中部地区安徽皖南芜湖县、皖北临泉县作为典型案例地进行实证对比研究。结果表明:①总体上,典型县域农民城镇化意愿相对较强烈(75.01%);②个体特征因素、家庭因素及社会因素均对安徽典型县域农民城镇化具有十分显著影响,其中受教育程度、家庭年总收入、学龄儿童、政府就业政策及教育政策等对农民城镇化意愿产生显著正向效应;务工年限、城里社会关系等也对农民城镇化意愿产生正向影响,但显著性程度相对不高;而农民年龄、户籍社保制度对农民城镇化意愿产生显著负向影响。③最后,从增加城镇就业岗位、开展职业教育培训、深化改革社保制度及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促进农民城镇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