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3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6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山区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人和自然资源构成了山区人地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且是研究后者的很理想的切入点.在人地协同论的基础上,建立了人-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型.  相似文献   
2.
辩论一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VS我国不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 全班可分为男生和女生2个大组,进行辩论。让学生辩证地认识问题,从多个角度得出综合的结沦。  相似文献   
3.
张宏仁 《地球》2009,(1):20-26
淡水是可再生资源.靠大气降水补给。静态库容只是调节空间。不能解决长期供水需要。我国单位面积淡水资源并不少.接近全球平均值.但由于人口密度比世界平均大3倍。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值的三分之一弱。  相似文献   
4.
焦念志 《海洋与湖沼》1993,24(5):562-562
为适应海洋科学的发展和当前科技体制改革的需要,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学研究中心”于5月8日正式成立。 资源与环境是当前地球科学研究的两大课题。占全球面积71%强的海洋是地圈、水圈、生物圈的主体组分,在调节全球气候与提供可再生资源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种作用的机制,很大程度上就在于海洋的生态过程。因而,海洋生态学已成为90年代海洋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矿业2004国际研讨会上,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发表的《重要讲话》指出:“目前,全国92%的一次能源,80%的工业原材料,70%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都来源于矿产资源。”矿产资源是自然资源中唯一的非可再生资源,处于持续的消耗之中,要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循环经济,矿产资  相似文献   
6.
雷鸣 《地理教学》2013,(6):10-12
正新课导入【投影展示】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图。【提问】我国土地资源分布有何特点?【提问】从土地资源的属性来看,它属于哪一类?【追问】可再生资源是否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永续可再生呢?为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显然,需要人类的合理利用。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以土地资源为  相似文献   
7.
通过主要对分层专门监测井进行取样,结合相关资料,从水位、水质、水温及氚、氘、18O和14C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在扇缘及以下的冲洪积平原区地下水具有明显的呈层性,层间联系较差.据氚值分析,得出现代降水补给影响的大致平均深度为120m.通过对运用氘、18O稳定同位素方法及14C定年所确定的22个古水点的综合分析,认为冲洪积平原区平均大致180m深度以下多出现"古水"点.认为产生分层、深部交替缓慢及局部滞留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粘土类地层的阻隔及地层的沉积压实,尤其是差异性压实,会形成相对封闭的"滞留含水层".并认为"滞留含水层"中的地下水,在某种程度上属非可再生资源,应该从水资源管理战略上进行重新认识与调整.  相似文献   
8.
《地理教学》2008,(10):F0003-F0003
在全国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资源利用研讨班上,中国气象局副局长许小峰说,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在风电建设和太阳能热利用方面已取得显著成绩,太阳能在满足农村能源需求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从风能发电的基本要求出发,分析马龙县环流背景、地理环境,并进行风力资源潜力估算,结果表明马龙县风能发电具有可行性,12月至次年5月最具风能发电潜力。  相似文献   
10.
有害气体排放超标、全球气候变暖、石油价格居高不下、可再生资源日渐匮乏……面对一系列生态难题,人类该如何应付?生物柴油正日益成为能源发展的新选择。然而,对于大规模采用生物柴油这一战略选择,究竟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众说纷纭。权衡标准也呈现多样性:一是商业标准,发展生物柴油是否经济;二是生态标准,生物柴油是否是对环境健康的能源;三是社会标准,即发展生物柴油是否有利于社会问题的缓解。巴西是世界大规模开发生物柴油最早的国家,巴西发展生物柴油,实现“能源-环境-社会”三位一体的发展生物柴油战略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