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74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261篇
地质学   4篇
海洋学   1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2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热带气旋的云系结构对其移动影响的数值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应用上海台风研究所发展的东海热带气旋模式,根据热带云团的特点,设计了积云模型并叠加到台风中去,研究台风云系结构对其路径的影响。理想试验表明,只考虑温度场扰动,台风的移动偏向于密闭云区方向;而仅考虑湿度场扰动,台风的移动无固定的偏向。对9414号台风19940810的初始场,叠加积云模型的试验表明,预报路径较好地反映了其运动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利用多种气象卫星遥感资料及加工产品,对2003年7月3日产生在皖北的暴雨过程进行了中尺度分析。分析表明:在切变线云带上有11个β-中尺度对流云团发展,水平范围约100km,生命史约5h;其背景场是整个对流云区内具有高湿、正涡度和上升运动的特征,它们促使切变线内高湿斜压不稳定能量释放,促使β-中尺度云团发展,产生很强的降水,云团的水凝物廓线上部的可降水冰和云冰含量很高,最大值达0.8g/kg,最大高度达18km,云顶亮温低于-80℃。  相似文献   
3.
分析2004年7月18~21日广西暴雨过程中尺度对流云团发展的大尺度动力、热力背景和卫星云图的TBB特征.结果表明低涡切变是强降水的重要天气系统,西风带的冷空气加入对中尺度云团的发展至关重要,它有利于形成强降水天气发生的斜压不稳定区;暴雨强度与中尺度云团的最冷云区亮温和面积密切相关,强降水出现在对流云团的发展阶段,云团下风方和≤-70℃的冷云覆盖区与暴雨落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4.
北疆夏季两次冰雹天气过程的对比分析发现,充足的水汽、足够大的上升运动和不稳定的层结果冰雹天气出现的必备条件,而降雹的强弱则与对流云图的发展和强度有关。  相似文献   
5.
李浩  王越  廖仿玉 《气象科学》2003,23(3):339-345
用相关分析法从红外云图上提取云团平均尺度这一特征量,考察了云团平均尺度与合地面观测资料所估算的云厚以及实测局地降雨之关系。初步分析表明,所得的云团平均尺度具有明显的天气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1994~2002年间9次由冷锋云系中尺度对流云团分析,发现广西前汛期冷锋云系中尺度对流云团的源地主要是黔西南和黔中;移动方向是东或东南;当环境云场强度指数≥28有利对流云团的发展,≤26时不利对流云团的发展;初步研究了中尺度对流云团生命史不同阶段的卫星云图形态特征,给出了中尺度对流云团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7.
概述了2002年8月4日辽南地区特大暴雨降水过程特征 ,并对暴雨产生时的高空环流形势、主要影响系统和各种物理量场进行了诊断分析  相似文献   
8.
“96·8”河北特大暴雨成因初探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江吉喜  项续康 《气象》1997,23(7):19-23
运用常规气象资料和卫星云图,分析了1996年8月3—5日河北特大暴雨的成因。认为:它是出现在东亚特定的强经向环流形势下,由9608号台风低压与副热带高压两侧之间形成的强偏南风低空急流,将低纬度地区高温高湿水汽源源不断地向华北输送并与近地面层弱冷空气相互作用,诱发两个中尺度云团的形成和发展直接造成的  相似文献   
9.
杨建才  汪治桂  王建兵 《干旱气象》2011,(4):466-471,487
通过对造成舟曲"8.8"暴雨的对流云团特征进行分析,发现2010年8月7日20时700 hPa上位于平凉—定西—甘南中部一线的切变线对造成这次暴雨过程的对流云团的形成、发展和维持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对流云系的发展、加强与2次对流云团的合并有密切关系;舟曲"8.8"暴雨是在对流云团减弱南移的过程中发生的,具有明显的局地...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及周边海域对流云团的水平和垂直尺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7年1月-2010年12月CloudSat-CALIPSO二级云产品2B-CLDCLASS-LIDAR,统计中国及其周边海域对流云的发生频率,根据对流云发生频率的分布特征将中国及周边海域划分为青藏高原(TP)、东部陆地(EC)、南部海域(SO)和西北太平洋(WP)4个子区域,并研究了4个子区域积云团和深对流云团的水平尺度和垂直尺度。统计结果表明,海洋积云团的水平尺度约为2 km,陆地积云团的水平尺度约为1 km,海洋下垫面热力性质均匀,积云团尺度更大;陆地下垫面非均匀性强,积云团分布更为零散。深对流云团的水平尺度为10-50 km,东部陆地最大,约为45 km,西北太平洋最小,约为30 km。陆地深对流云团水平尺度较海洋上大,且多尺度特征显著,应该与深对流云发生的复杂天气背景有关。积云团的垂直尺度范围为0.24-2 km,4个区域无明显差异。垂直尺度海洋深对流云团大于陆地云团,其中在南部海域地区最大,约为15 km,青藏高原最小,约为10 km。与陆地云团相比,海洋深对流云团表现为水平尺度更小、垂直尺度更大的中尺度对流体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