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0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44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8篇
综合类   19篇
自然地理   3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三江源生态环境监测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王江山  李海红  许正旭 《气象》2003,29(11):49-51
青海省生态环境监测系统主要由遍布全省各典型生态系统区的生态环境监测站网、卫星遥感信息接收处理系统,信息收集、处理、模拟、评价系统,综合信息服务与反馈等部分组成。建立环境监测系统的目的是对青海省的生态环境进行系统监测和评估,及时为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公众提供准确、全面的生态环境监测信息,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提供科学依据。青海省生态环境监测系统于2003年5月1日开始业务运行,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  相似文献   
2.
三江源地区水资源的涵养和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三江源区水资源现状,论述了建立水资源三级保护区的意义、作用和划分方案,实施林草植被的保护和恢复的水文生态效益及健全水资源补偿机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马致远 《地球科学进展》2004,19(13):108-111
分析了三江源区水资源现状,论述了建立水资源三级保护区的意义、作用和划分方案,实施林草植被的保护和恢复的水文生态效益及健全水资源补偿机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三江源东部河曲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1991—2015年气温、降水、潜在蒸散、湿润指数和牧草产量变化特征,探讨了地区干湿状况对牧草产量的影响。研究表明:1991—2015年河曲高寒草甸潜在蒸散以3.5 mm·a-1的速率增加(P<0.01),在年降水量按2.3 mm·a-1呈非显著性(P>0.05)增加的趋势下,地区干湿状况基本保持平稳(多年均值为0.52),隶属于半湿润气候区。25年来牧草干重产量平均为303.7 g·m-2,并以3.0 g·m-2·a-1的速率下降。分析牧草产量与影响干湿状况的气候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发现,气温对牧草产量影响不明显(P>0.05),降水量表现为正相关关系(P>0.10),说明该区域降水是牧草产量提高与否的主导因素;牧草产量与潜在蒸散表现为负相关关系(P>0.10),与湿润指数表现为正相关关系(P>0.10);在生长季时期,牧草产量与降水量、潜在蒸散和湿润指数的相关性关系达到了显著水平(P<0.10),说明牧草产量在生长季对地区环境条件湿润与否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5.
以“三江源”地区为研究对象,对该区遥感影像NDVI指数的提取,对植被盖度多级灰度分割,并通过野外的查证,对“三江源区”植被覆盖及其分布状况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为以后“三江源区”的草地分布状况以及其变化趋势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在阐述三江源区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及生态环境质量降低驱动因素的基础上,认为三江源区生态重建工作意义重大,并就生态重建工作要点和最终目标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三江源区人类干扰与湿地空间变化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人类活动对湿地影响的加剧,人类对湿地的干扰已经成为新的研究热点。以三江源区为主要研究区,通过构建人类干扰强度空间化指数,利用连续网格法,对人类干扰强度与不同时期的湿地率分布、湿地类型分布、湿地率和湿地类型年际变化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人类干扰强度等级内的湿地率与等级呈负相关关系,随着人类干扰强度等级的增大,湿地率明显减小。而在不同干扰等级下,对1990年、2000年和2008年湿地率变化的分析表明,人类干扰强度越大,湿地的年际变化越小。基于栅格单元对湿地的分布、变化的进一步分析同样表明,人类干扰强度越大,湿地率越小,湿地的年际变化也越小。不同类型的湿地在不同人类干扰等级间的分布差异也较大,湖泊、沼泽等在人类干扰弱的区域内所占比例较大;而河流湿地和水库、池塘等主要分布在人类干扰强度大的地区,且这些湿地类型的年际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8.
媒体广场     
《国土资源》2014,(1):58-59
正2013年的土地政策呈现出三大特点新一轮金刚石找矿瞄准五大战略选区日前,从"2013年中国土地政策蓝皮书"新闻通气会获取消息,《中国土地政策蓝皮书(2013)》近日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国土地政策蓝皮书对2013年的主要土地政策进行了评价:从重审批转向重监管;从重增量转向重存量和增量并重;从重出台政策到重政策效果。(国土资源部门户网站)近日《全国金刚石找矿总体方案》通过专家论证。《方案》提出,全国新一轮金刚石找矿工作将  相似文献   
9.
作为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三江源区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生态屏障。在气候变化背景下,三江源区广泛分布的冻土显著退化,对植被变化与生态环境产生深远影响,但近20年植被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与冻土变化的响应尚不明晰。基于2001—2020年间三江源区植被、气象与土壤冻融数据集,分析了过去20年间三江源区植被物候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因子与土壤冻融要素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三江源区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整体呈东南高、西北低的空间格局,2001—2020年间三江源区植被整体呈变绿趋势,生长季NDVI以每10年0.017的速率显著增加;植被物候显著变化,生长季延长[6.3 d·(10a)-1],主要由生长季开始日期(SOS)提前[4.9 d·(10a)-1]贡献。基于统计分析结果,气温和降水是生长季NDVI最重要的主导因素,植被对降水的敏感性在气温相对较高、降水相对较少的暖干区域更强;生长季开始前的降水是SOS最重要的主导因素。土壤冻融变化对植被生长的影响具有空间异质性,在暖干区域,土壤融化时段延长对植被生长起到抑制作用。总体来看,三江源季节冻土区...  相似文献   
10.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microphysical responses to a cloud seeding operation in the Sanjiangyuan region, China. The cloud seeding was performed using a zigzag flight pattern, while the detection phase was accomplished using a back-and-forth flight pattern through the top of a stratocumulus layer. Global Position System(GPS) and Particle Measuring System(PMS) data obtained during the operation are used to determine the efective cloud area before and after the operation, diferentiate the phase states of cloud particles, and analyze changes in the concentrations of liquid cloud particles and ice crystals, the evolution of the cloud particle spectrum, and the content of supercooled water. The median diameter of liquid cloud particles in the area of the cloud-seeding operation was 3.5–18.5 μm, most cloud particles observed in the 21.5–45.5-μm size regime were ice crystals, while all particles of size 50 μm and above were in the ice phase. Changes in the concentration and typical diameter of cloud particles within 36 km downwind of the cloudseeding operation did not exceed natural fluctuations in the cloud area before the operation; however, the concentration of liquid cloud particles decreased substantially in areas with high concentrations of supercooled water(concentrations of supercooled water exceeding 0.01 g m 3). The concentration of ice crystals within the measuring range of the Forward Scattering Spectrometer Probe(FSSP) increased substantially, the water content of ice-phase particles increased, and the average supercooled water content in the cloud decreased from(68.3± 23.1)% before the operation to(34.2± 12.4)%. The efects of cloud seeding were more pronounced in parts of the cloud where the content of supercooled water was higher. Little to no efects were observed in parts of the cloud with low concentrations of supercooled wat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