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5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74篇
测绘学   117篇
大气科学   52篇
地球物理   40篇
地质学   191篇
海洋学   51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32篇
自然地理   1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介绍了J2EE架构和多层体系结构的发展,在B/S三层架构的基础上给出了包含应用服务器中间件的多层分布式应用体系结构,并把此体系结构应用于电信氽业的有价卡管理系统项目中。分析了此项同的功能结构和体系结构,采用J2EE开发平台和技术设计实现了由浏览器、Web服务器、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组成的多层体系架构。  相似文献   
2.
姚俊杰  孙毅 《海洋测绘》2004,24(3):55-57
探讨了windows编程环境下,编绘软件的网络实现方法。通过对WinSock编程方法的讨论,表明了编绘软件电子图板实现网络化编辑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建立靶场WebGIS的重要意义和迫切性,指出了基于ArcIMS进行开发的优势,并论述了ArcIMS的体系结构。依据该系统运行环境和特点,提出采用富客户端方案部署系统服务器。然后设计并实现了靶场WebGIS的结构和功能,详述了它的运行机理和开发中的两项关键技术,最后对系统作了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4.
层次化网络SCADA通讯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在大型网络分布式SCADA(Super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应用系统中解决诸如电力、通信、石油、化工、制造业等行业或领域,在过程、流程、状态方面的数据监视、数据控制、数据采集与数据管理的高效、实时问题,解决各级子系统之间人工逐级汇接的问题,提高应用系统的稳定性、可维护性,这里提出了一种层次化网络SCADA通讯模型。该模型是通过在层次化网络SCADA模型中,引入基于TCP/IP协议的客户机/服务器查询方式数据通讯技术和点对点主动数据传递技术而建立的。根据该模型所设计的产品,经过生产实践证明,应用该模型可以较方便地构造分布在不同区域计算机上的SCADA系统,进行高效的实时通信。该模型为具有多层结构的大型分布式网络化集中SCADA系统的设计、开发,探索出了一条十分有效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5.
介绍虚拟专用网 (VPN)的概念和基本原理以及具体的实现过程 ,通过气象部门对虚拟专用网的需求分析 ,叙述构建气象虚拟专用网的设想  相似文献   
6.
在局域网中 ,通过代理服务器等一些软件或者 Internet连接共享路由器此类的硬件来实现在只有一条电话线或者是一个 ADSL接入的条件下共享上网  相似文献   
7.
Topographic interactions generate multidirectional and unsteady air?ow that limits the application of velocity pro?le approaches for estimating sediment transport over dunes. Results are presented from a series of wind tunnel simulations using Irwin‐type surface‐mounted pressure sensors to measure shear stress variability directly at the surface over both isolated and closely spaced sharp‐crested model dunes. Findings complement existing theories on secondary air?ow effects on stoss transport dynamics and provide new information on the in?uence of lee‐side air?ow patterns on dune morphodynamics. For all speeds investigated, turbulent unsteadiness at the dune toe indicates a greater, more variable surface shear, despite a signi?cant drop in time‐averaged measurements of streamwise shear stress at this location. This effect is believed suf?cient to inhibit sediment deposition at the toe and may be responsible for documented intermittency in sand transport in the toe region. On the stoss slope, streamline compression and ?ow acceleration cause an increase in ?ow steadiness and shear stress to a maximum at the crest that is double that at the toe of the isolated dune and 60–70 per cent greater than at ?ow reattachment on the lower stoss of closely spaced dunes. Streamwise ?ow accelerations, rather than turbulence, have greater in?uence on stress generation on the stoss and this effect increases with stoss slope distance and with incident wind speed. Reversed ?ow within the separation cell generates signi?cant surface shear (30–40 per cent of maximum values) for both spacings. This supports ?eld studies that suggest reversed ?ow is competent enough to return sediment to the dune directly or in a de?ected direction. High variability in shear at reattachment indicates impact of a turbulent shear layer that, despite low values of time‐averaged streamwise stress in this region, would inhibit sediment accumulation. Downwind of reattachment, shear stress and ?ow steadiness increase within 6 h (h = dune height) of reattachment and approach upwind values by 25 h. A distance of at least 30 h is suggested for full boundary layer recovery, which is comparable to ?uvial estimates. The Irwin sensor used in this study provides a reliable means to measure skin friction force responsible for sand transport and its robust, simple, and cost‐effective design shows promise for validating these ?ndings in natural dune settings. Copyright © 2003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8.
随着近年来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发展,GIS在组成结构和应用技术等方面已与传统的GIS技术有了很大的不同,基于MapXtreme/MapX的WebGIS则是GIS技术发展的趋势。本文简单介绍WebGIS的发展趋势,结合一些例子介绍了利用MapXtreme的地理信息发布的技术和原理。  相似文献   
9.
介绍交换式路由器结合代理服务器在实现不同网段局域网共享接入国际互联网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0.
青藏高原东北侧一次MCC环境流场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991年7月28日青藏高原东北侧发生的一次中尺度对流复合体天气过程进行了环境和要素场分析,给出该类天气过程预报提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