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8篇
测绘学   90篇
大气科学   36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18篇
海洋学   19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使用块体混合层模式对一个固定海洋观测站所测的上层海洋之物理特性进行了模拟,结果发现了难以重复观测到的许多物理特征。文章提出了水块混合层模式,着重模拟了扩展湾流体系(EGSS)中的一个水块,在它被海流从佛罗里达海峡(24°N,80°W)带到挪威海(68°N,10°E)的过程中,其物理特性(其中包括温度、盐度、混合层深度和夹卷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模拟结果较好地再现了所观测的物理特性的演化。  相似文献   
2.
At present, the barotropic buoyant stability parameter has been derived from a vertical virtual displacement of a water parcel. The barotropic inertial stability parameter in the eccentrically cyclogeostrophic, basic current field was derived in 2003 from a horizontal cross-stream virtual displacement of a parcel. By expressing acceleration of a parcel due to a virtual displacement, which is arbitrarily sloping within a vertical section across the basic current, in terms of natural coordinates, we derived the vertical component of baroclinic buoyant stability parameter B 2 2, the horizontal component of baroclinic inertial stability parameter I 2 2, the baroclinic joint stability parameter J 2, its buoyant component B 2 and its inertial component I 2. B 2 is far greater than I 2 2, and when neglecting relative vorticity except for vertical shear, a downward convex curve of J 2 plotted against the slope of a virtual displacement follows a trend of B 2 curve. If a parcel displaces along a horizontal surface or an isopycnal surface, however, B 2 vanishes, and J 2 becomes equal to I 2. Actual parcel is apt to displace not only along the bottom slope, but also along the sea surface and an isopycnal interfacial surface, which is approximately equivalent to an isentropic surface, preferred by lateral mixing and exchange of momentum. Such actual displacement makes B 2 vanishing, and grants I 2 an important role. The present analysis of I 2 examining effects due to curvature and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shear vorticities are useful in deepening our understanding of baroclinic instability in actual oceanic streams.  相似文献   
3.
不同激光扫描数据组拼接的一种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激光扫描测量技术在三维城市建模领域的应用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是,不同精度的扫描数据组的拼接是目前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对不同精度的数据组的拼接进行了实验性研究,并提出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地籍管理是土地管理的基础,是国家依法管理土地权属、保护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合法权益而采取的行政措施。本文针对当前地籍管理中二维宗地图常因界址不明而引发土地纠纷的现状,在城镇地籍管理中引入了表达直观的三维城市模型。三维空间的交互浏览、界址点、界址线与三维城市模型的叠加、宗地信息的查询以及三维宗地图的制图输出改变了传统地籍管理的模式,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是未来城镇地籍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西南岩溶石山地区石漠化信息自动提取技术研究   总被引:34,自引:3,他引:34  
介绍了以TM数据为信息源,基于GIS系统平台的矢量化石漠化信息计算机自动提取原理、方法、步骤及提取效果。  相似文献   
6.
中国东部夏季暴雨的年代际跃变及其大尺度环流背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栋  陈际龙  黄荣辉  刘永 《大气科学》2016,40(3):581-590
本文利用1960~2011年中国东部地面测站的逐日降水资料和JRA-55再分析资料探讨了夏季暴雨分布的年代际跃变及其相关联的大尺度环流异常特征。基于暴雨频数和占比(夏季暴雨占比是指5~8月暴雨降水量对总降水量的贡献百分比)的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东部夏季暴雨分布在20世纪7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经历两次反相的经向"三极子"跃变。中国东部夏季暴雨的年代际演变过程可分为三个时段:1960~1979年为华南和华北暴雨偏多、江淮流域暴雨偏少的经向"三极子"分布;1980~1991年为南方和华北暴雨偏少、江淮流域暴雨偏多的经向三极子"分布;1992~2011年为南方暴雨显著偏多、华北暴雨持续偏少,逐渐形成经向"偶极子"分布,并导致近十多年我国夏季"南涝北旱"的整体格局。1970年代末(1990年代初)跃变相关联的大尺度环流异常配置:东亚夏季风的减弱(增强),西太平洋副高的增强西伸但南撤(北抬),南亚高压的减弱南缩(增强东扩),以及蒙古高原中低层的气旋式(反气旋式)环流异常。与此同时,低层局地环流也发生调整:华北和黄淮地区以及华南和江南地区均为反气旋式(气旋式)环流异常,而江淮流域和四川盆地受控于风场切变式辐合(辐散)异常;涡度场发生相应变化,南北方大部分地区的负(正)涡度异常不(有)利于低涡的发展,而江淮流域和四川盆地的正(负)涡度异常有(不)利于低涡的发展,进而引发江南和华南暴雨减少(增加)、江淮流域和四川盆地暴雨增加(减少)、黄淮和华北暴雨减少(增加)的经向"三极子"跃变。  相似文献   
7.
针对三维地籍对二维数据兼容不良问题,本文基于PNAT模型,利用ArcEngine开发出城镇三维地籍系统。通过对三维地籍要素进行描述与表达,推演出地上地下三维宗地体,并在ArcGIS中构造出三维宗地体模型。实验证明,运用ArcEngine开发的三维地籍系统,可完美兼容已有二维地籍数据,极大地减少了开发成本,提高了效率,同时系统兼具ArcGIS提供的分析功能,稍加改进即可实现自定义查询,实现三维地籍图属联合分析。基于ArcEngine的三维地籍开发是一种效率高、功能丰富的二次开发方法,其数据兼容性及空间分析功能明显优于其他非GIS二次开发平台。  相似文献   
8.
简述了多源遥感影像融合过程,并利用IKONOS-2的全色影像和多光谱影像,对常用的几种影像融合方法进行了试验与比较,同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小波变换融合算法总体优于其他几种融合方法。  相似文献   
9.
对《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中有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土地的属性、利用方式和覆盖特征,结合土地利用特点,对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含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认为部分土地分类的含义值得商榷,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中国沿海城市的气块后向轨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维  邵德民  殷鹤宝  何珍珍 《气象》1994,20(12):46-49
该文讨论了大连、青岛、上海、福州、厦门和广州6个沿海城市的气块长距离后向输送轨迹。输送层假设在1500m上,计算了1985年1、4、7、10月份的轨迹,轨迹分析得出:(1)气块后向轨迹与天气形势和季节有关,且南北方有差异;(2)北方沿海城市的72小时气块后向轨迹输送距离要比南方沿海城市远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