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18篇
  免费   384篇
  国内免费   322篇
测绘学   543篇
大气科学   227篇
地球物理   777篇
地质学   617篇
海洋学   392篇
天文学   337篇
综合类   282篇
自然地理   24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90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101篇
  2016年   116篇
  2015年   103篇
  2014年   114篇
  2013年   166篇
  2012年   133篇
  2011年   160篇
  2010年   121篇
  2009年   151篇
  2008年   168篇
  2007年   185篇
  2006年   172篇
  2005年   167篇
  2004年   130篇
  2003年   127篇
  2002年   122篇
  2001年   105篇
  2000年   117篇
  1999年   96篇
  1998年   82篇
  1997年   73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57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2篇
  1954年   3篇
  1905年   1篇
  19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评述了卫星重力大地测量的最新发展及其对地球科学的重大影响。为了更好地理解地球内部物理构造与海洋动力学,以及大陆,冰川和海洋的相互作用,改善现有地球重力场模型(包括精度和空间解析度)是非常重要的。IUGG等国际组织对此已经强调了很多年。最近,由德国的GFZ(GeoForschungsZentrum),美国的NASA(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tration)以及欧洲宇航局ESA(European Space Agency)开发研制了最先进的地球监测技术-SST(Satellite-to-Sateilite Tracking)。其主要特点是利用现有的GPS连续追踪新发射低轨道卫星,并由低轨道卫星对地球重力场作精密观测。已经发射和即将发射的卫星有3颗:GHAMP(Challenging Mini-Satellite Payload for Geophysical Research an Application)已经于2000年发射;GRACE(Gravity Recovery and Climate Experimert)定于2002年发射;GOCE(Gravity Field and Steady-state Ocean Cirulation Explorer)计划2004年发射,它们可以统称为重力卫星。载有SST技术的人造卫星的主要目的是获得具有前所未有的高精度和高空间解析度的全球重力场和大地水准面模型,加强人们对地球内部构造的理解并为海洋和气象研究提供更好地参考。上述3个重力卫星工作在有明显区别的不同波谱内,它们有不同的科学应用,仅有一小部分重合。所以,就应用而言它们是完全互补的。它们在地球科学中的应用将是广泛的,特别对于固体地球物理学,海洋学以及大地测量学等领域,它们将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其意义不亚于GPS。  相似文献   
2.
初轨计算中的病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连大  贾沛璋 《天文学报》1997,38(3):288-296
本文对现有初轨计算方法进行病态性分析与误差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病态对现有初轨算法的影响,主要来源于法方程系数中包含观测误差.系数行列式愈大,定轨精度的损失愈多,当■被随机误差项△μ淹盖时,现有初轨算法将失效.此外,仿真结果还显示:■与△μ的大小还极大地依赖观测弧段的空间位置,当观测弧段包含近站点作为中点时,■最大,而■小,此时定轨精度较高;当观测弧段位于近站点的某一侧时,■小,而■大,此时定轨精度较低,观测弧段愈偏离近站点,病态影响愈大;因而在观测时,应尽量使观测弧段与近站点对称(此时μ值较大),这是提高短弧定轨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刘林  胡松杰 《天文学报》1996,37(3):285-293
对于改进的Encke方法,选择适当的参考轨道是一个关键.然而,对于人造地球卫星长弧轨道计算,目前所给出的几种参考轨道均需要逐段校正,这将给定轨问题带来附加的复杂性.本文将仔细探讨如何选择参考轨道和减少校正次数.  相似文献   
4.
5.
6.
卫星星座与编队飞行问题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松杰  王歆  刘林 《天文学进展》2003,21(3):231-240
卫星应用的日益发展需要由多颗卫星组成的卫星系统(形成各种类型的星座)来替代单颗卫星,这就给卫星轨道力学的应用增加了一些新内容。重点阐述了卫星星座整体结构的演化、卫星星座编队飞行中的星-星相对几何构形及其保持问题,以及星座卫星定轨所涉及的测控方式和天地基网联合定轨问题。这些内容都是卫星星座轨道力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Pco2 of air and seawater samples from the East China Sea(ECS) were measured in situ in autumn, 1994,Ocean currents,terrestrial fluviation,biological activities,etc.,Pco2 char-acters in air and seawater were investigated,CO2 flux and its character in the East China Sea are discussed on the basis of the Pco2 profiles of air and seawater,It was clear that the nearshore was the source of CO2;and tht the oulter sea area was the sink of CO2; and that the shelf area of the EXS is a net sink for atmospheric CO2 in autumn.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说明太空任务与轨道设计的关系 ,接着介绍轨道的基本性质。从地球重力势的观点看各种常用的绕地轨道 ,包括地球和太阳同步轨道及Molniya轨道。从扰动的观点看常用的星际轨道 ,包括LISA、ASTROD、SOHO轨道。最后对星际轨道设计 ,说明二点边界值问题的数值解法、飞掠星体的应用、最佳化的考虑 ,并用以设计 2 0 1 5年发射的ASTROD初步任务轨道。  相似文献   
9.
About 70years ago,Frenc卜卜alaeohdoglst回LL sc卜dars al卜ome and a卜road卜ave successively con-HARD de Chardin P.et al.Initiated the Quaternary ducted large amount ofwork on the Later Quaternarygeologlcal research In the >alawusu River Basin of strata(TEILHARD,1924; YUAN,1978; LI,1987;desert region of Northern China and established th,ZHENG,1989; SUN et al,1996; LI et al,1993),Salawusu Formation门EILHARD,1924).Sine,then,palaeobiology…  相似文献   
10.
Crifo  J.-F.  Rodionov  A. V.  Szegö  K.  Fulle  M. 《Earth, Moon, and Planets》2002,90(1-4):227-238
We briefly describe an advanced 3D gas dynamical model developed for the simulation of theenvironment of active cometary nuclei. The model canhandle realistic nucleus shapes and alternative physical models for the gas and dust production mechanism.The inner gas coma structure is computed by solving self-consistently(a) near to the surface the Boltzman Equation(b) outside of it, Euler or Navier-Stokes equations.The dust distribution is computed from multifluid ``zero-temperature' Euler equations,extrapolated with the help of a Keplerian fountain model.The evolution of the coma during the nucleus orbital and spin motion,is computed as a succession of quasi-steady solutions. Earlier versions of the model using simple,``paedagogic' nuclei have demonstrated that the surface orographyand the surface inhomogeneity contribute similarly to structuring the near-nucleusgas and dust coma,casting a shadow on the automatic attribution of such structures to ``active areas'.The model was recently applied to comet P/Halley, for whichthe nucleus shape is available. In the companion paper of this volume,we show that most near-nucleus dust structuresobserved during the 1986 Halley flybys are reproduced, assuming that the nucleus is strictly homogeneous. Here, we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shape perturbations and homogeneityperturbations. We show that the near nucleus gas coma structure is robust vis-a-vissuch effects. In particular, a random distribution of active and inactive areaswould not affect considerably this structure, suggesting that such areas,even if present, could not be easily identified on images of the com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