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5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23篇
测绘学   257篇
大气科学   14篇
地球物理   58篇
地质学   100篇
海洋学   83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71篇
自然地理   5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建军 《海岸工程》2002,21(2):45-52
在对中国西部的区域划分进行界定并阐述中国西部区域特征的基础上,对中国西部的开发进行了历史回顾,并对中国西部开发的历史背景和现实基础、中国西部开发的优势和制约条件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中国西部开发的发展战略和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This paper treats the problem of how to transform from global datum, for example, from the International Terrestrial Reference System (ITRS), to a local datum, for example, regional or national, for the practical case of the Lambert projection of the sphere or the ellipsoid-of-revolution to the cone. We design the two projection constants n(ϕ1, ϕ2) and m(ϕ1) for the Universal Lambert Conic projection of the ellipsoid-of-revolution. The task to transform from a global datum with respect to the ellipsoid-of-revolution EA,B2 to local datum with respect to the alternative ellipsoid-of-revolution Ea,b2, without local ellipsoidal height, is solved by an extended numerical example. Ideas in this paper could be of interest to those working with maps and coordinates transformation from global geodetic datum to local geodetic datum and vice versa, under the Universal Lambert Conic projection, and applicable to precise positioning and navigation, boundary demarcation and determination in the marine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3.
GPS测高技术在无验潮水深测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应用双频GPS动态后处理高精度定位技术,建立了一套完整的GPS无验潮海洋深度测量作业模式,通过海上试验与传统作业模式作了数值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该作业模式不仅无需验潮,而且能够有效消除传统作业模式中船只动态吃水和涌浪等因素对测量成果的影响,显著提高水深测量成果的精度。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实测海平面高度的对比,发现龙口平均海平面从1991年起有明显的升高趋势。作者猜测此乃龙口在码头扩建后有系统下沉所致。  相似文献   
5.
对工程测量学的地位和应用领域,通用和专用仪器的发展,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归纳和总结。简要地叙述了工程测量在国内外的发展情况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在山区或地表复杂地区进行地震勘探,采用基于地表一致性假设的静校正将会严重影响勘探效果,该影响主要源于地表一致性假设存在着不合理因素。如较高的低速带、巨厚的低速带、基岩裸露、地形起伏较大等。为分析一致性假设静校正偏差产生的原因及大小.构建一地形起伏、基岩出露的复杂模型,通过正演其射线路径,对比其时距曲线与理论时距曲线的差异,以及二者静校正量误差大小。模型分析证实该差异与偏移距、地震波穿透深度及基准面高程之间存在直接的联系,据此提出了改进方法,如浮动基准面校正及分块静校正等。理论模型和实际地震资料试算表明,使用改进的方法可有效改善地震时间刮面同相轴聚焦效果及连续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提出了人为土的工程概念,从其成因的角度给出了人为土明确的科学定义,归纳和总结了人为土的基本特征,为人为土的工程分类体系建立、合理评价、工程利用和环境整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The problem of “global height datum unification” is solved in the gravity potential space based on: (1) high-resolution local gravity field modeling, (2) geocentric coordinates of the reference benchmark, and (3) a known value of the geoid’s potential. The high-resolution local gravity field model is derived based on a solution of the fixed-free two-boundary-value problem of the Earth’s gravity field using (a) potential difference values (from precise leveling), (b) modulus of the gravity vector (from gravimetry), (c) astronomical longitude and latitude (from geodetic astronomy and/or combination of (GNSS)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observations with total station measurements), (d) and satellite altimetry. Knowing the height of the reference benchmark in the national height system and its geocentric GNSS coordinates, and using the derived high-resolution local gravity field model, the gravity potential value of the zero point of the height system is compute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derived gravity potential value of the zero point of the height system and the geoid’s potential value is computed. This potential difference gives the offset of the zero point of the height system from geoid in the “potential space”, which is transferred into “geometry space” using the transformation formula derived in this paper. The method was applied to the computation of the offset of the zero point of the Iranian height datum from the geoid’s potential value W 0=62636855.8 m2/s2. According to the geometry space computations, the height datum of Iran is 0.09 m below the geoid.  相似文献   
9.
造山作用概念和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造山作用的特征标志出发讨论了Sengor造山带定义的缺陷, 总结了造山作用的六条特征标志,并给出了造山作用新的定义。该定义包括了造山作用的起因、特征标志和大地构造背景。评述了造山带陆内、陆缘、陆间三分法方案的不足之处和剪压造山带的单独设类问题,提出了造山带板内、俯冲、碰撞三分方案。针对碰撞造山带,笔者在总结探讨现有分类方案的优点的基础上, 提出碰撞造山带陆陆碰撞、碰撞增生、弧陆碰撞和无大陆型碰撞造山带四分法方案,其中无大陆型碰撞造山带是描述陆壳物质形成初期计体拼合聚合过程的新类型。  相似文献   
10.
乐平统底界定义和点位的争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成源 《地质论评》2002,48(3):234-241
有关乐平统底界定义和点位的争论涉及到有关建立界线层型的一些基本原则。本文作者确信,乐平统的底界不可能建立在小间断上或层序界面上;不能被证实的点断成种事件也不能用来建立界线层型;定义种在连续演化谱系中首现的点位是确定的不是任意的;必须考虑定义种的首现时期的居群特征,不能用定义种晚期的居群特征来确定GSSP的点位;定义种的定义不能任意改动,要保持分类的稳定。不能过高估计或只认为齿脊特征是区别晚二叠世舟刺分子的唯一标准。梅仕龙有关C. postbitteri和C. dukouensis两个种区别特征的争辩是无用的,因为本文作者所使用的区别这两个种的标准正是梅仕龙等(Mei et al, 1994)所提出的。现在没有必要为维护自己的界线定义或点位而修改有关种的定义。原来有关这两个种的定义和区别特征是科学的。本文作者鉴定的C. dukouensis (Wang, 2000a, p1. 2, figs. 1~8)是正确的,符合原来的定义。乐平统底界定义应当是严格的科学的。金玉玕等(Jin et al, 1994, 1998)从来没有提到更谈不上“反复讨论”了C. doukouensis的“首现”(梅仕龙,本期)。虽然提到(C. postbitteri的首现,但由于C. postbitteri的先驱种不清,这个定义是不科学的。乐平统底界的科学而严格的定义应是:在Clarkikina postbitteri—C. du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