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97篇
  免费   1016篇
  国内免费   1143篇
测绘学   556篇
大气科学   643篇
地球物理   1582篇
地质学   2874篇
海洋学   519篇
天文学   24篇
综合类   796篇
自然地理   2262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70篇
  2022年   226篇
  2021年   265篇
  2020年   302篇
  2019年   319篇
  2018年   246篇
  2017年   279篇
  2016年   295篇
  2015年   309篇
  2014年   359篇
  2013年   409篇
  2012年   327篇
  2011年   382篇
  2010年   312篇
  2009年   371篇
  2008年   320篇
  2007年   415篇
  2006年   397篇
  2005年   376篇
  2004年   388篇
  2003年   333篇
  2002年   260篇
  2001年   248篇
  2000年   248篇
  1999年   227篇
  1998年   210篇
  1997年   209篇
  1996年   192篇
  1995年   195篇
  1994年   166篇
  1993年   122篇
  1992年   116篇
  1991年   79篇
  1990年   65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49篇
  1987年   32篇
  1986年   29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2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青藏东北缘现今块体划分、运动及变形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9,自引:9,他引:10  
利用2维非连续变形分析方法(DDA),以位移代替围压作为边界约束力,研究青藏东北缘现今块体划分及其运动变形。根据该地区地质构造及地震活动,以GPS点测量位移作为模拟结果约束点,得出了较合理的块体划分模型和随时间演化的主应变分布图,并把应变高值区与近几年来发生的5级以上地震作对比,得出了研究区内地震危险性可能较大的区域。另外,对模拟的甘青块体与阿拉善块体的边缘带断裂左旋运动做了大概计算。  相似文献   
2.
3.
A synthesis of Holocene pollen records from the Tibetan Plateau shows the history of vegetation and climatic changes during the Holocene. Palynological evidences from 24 cores/sections have been compiled and show that the vegetation shifted from subalpine/alpine conifer forest to subalpine/alpine evergreen sclerophyllous forest in the southeastern part of the plateau; from alpine steppe to alpine desert in the central, western and northern part; and from alpine meadow to alpine steppe in the eastern and southern plateau regions during the Holocene. These records show that increases in precipitation began about 9 ka from the southeast, and a wide ranging level of increased humidity developed over the entire of the plateau around 8-7 ka, followed by aridity from 6 ka and a continuous drying over the plateau after 4-3 ka. The changes in Holocene climates of the plateau can be interpreted qualitatively as a response to orbital forcing and its secondary effects on the Indian Monsoon which expanded northwards  相似文献   
4.
地震前后垂直形变场动态演化的量化指标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提出一种表达垂直形变场动态演化过程的量化指标——区域应变率、应变集中度。在此基础上,对南北地震带各水准监测区近30年的垂直形变资料进行了实际计算.并结合具体震例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量化指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地震前后形变场的动态演化过程和地壳运动状态,对地震的中长期预报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一种基于特征信息的车牌识别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中国车辆牌照本身的现有特征信息,提出一种车牌识别方法.采用全局动态阈值法进行二值化处理图像,牌照定位算法简单迅速,字符分割参考垂直投影间隔和字符的纵横比.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具有良好的环境适应性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已有数据处理方法的基础上,利用近代数值逼近理论,给出了从时空域角度描述地壳垂直运动过程的一种具体的函数解析形式。最后给出了一个实际算例。  相似文献   
7.
Sediment proxy records from a continuous, 1.5 million year long deep‐sea sediment core from a site in the western Norwegian Sea were used to obtain new insights into the nature of palaeoceanographic change in the northern North Atlantic (Nordic seas) during the climatic shift of the Mid‐Pleistocene Revolution (MPR). Red‐green sediment colour and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records both reveal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ir mean values when comparing the intervals older than 700 000 yr (700 ka) with those from the past 500 kyr. The timing and duration of these changes indicates that the MPR in the Nordic seas is characterised by a gradual transition lasting about 200 kyr. Together with further sedimentological evidence this suggests that the mid‐Pleistocene climate shift was accompanied by a general change in ice‐drift pattern. It is further proposed that prior to the onset of the major late Pleistocene glaciations i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a significant proportion of the ice in the eastern Nordic seas originated from a southern provenance, whereas later it dominantly came from the surrounding landmasses. Copyright © 2003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8.
定水头注水引起的含水层水平运动和应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基于含水层固体颗粒与孔隙水不可压缩的假设 ,本文导出了单井注水情况下泰斯承压含水层水平运动速度与水头之间的基本关系式。然后利用注水井壁处的应力、应变边界条件 ,进一步导出了单井定水头注水引起的泰斯承压含水层水平运动速度、位移和应变解析表达式。该水平位移与应变由两部分组成 :一部分为由注水压力本身引起的经典弹性力学解项 ,它仅随半径而变化 ,与注水时间无关 ;另一部分为由地下水头变化引起的水动力学位移和应变解项。其中 ,含水层水动力学水平位移随时间加长呈指数增长特征 ,水动力学径向应变则表现为近井处拉张、远井处挤压的分区特征 ,且近井拉张区随时间加长逐渐向外扩展。单井注水含水层水动力学水平位移、应变解的导出 ,完善和发展了单孔内压经典弹性平面力学问题解  相似文献   
9.
应用地壳波浪与镶嵌构造学说对富氏谱分析法提取地壳垂直形变信息的科学性做了地质学意义上的阐释 ,并提出了根据多期形变资料提取特定波段上构造策应力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0.
山东省区域地质构造演化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山东省区域地质构造演化分为5个阶段.①陆核形成阶段形成太古宙高级区,地壳分异成稳定的花岗岩穹窿和活动的绿岩带,第一次克拉通化完成.②陆块发生形成阶段地壳向刚性发展,在华北陆核硅铝壳的基础上先后有3次张开、闭合裂谷作用,第二次克拉通化完成.这一阶段演化在鲁西地区主要表现为挤压作用,形成大量造山花岗岩;鲁东地区则以拉张作用为主,形成海槽,产生沉积.③秦昆洋形成演化阶段四堡期沿鲁东南部地壳拉张,在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间形成秦昆洋.晋宁期秦昆洋关闭,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对接碰撞,沿胶南造山带产生大量同碰撞花岗岩,同时产生超高压变质作用及形成丰富多彩的碰撞构造.晋宁运动最终形成统一的原始中国古陆,第三次克拉通化完成.④陆块发展阶段鲁西地区地壳频繁升降,形成广泛的海相及海陆交互相沉积;鲁东地区则以造山抬升为主,地层沉积较少.⑤滨太平洋发展阶段该阶段的主要特征是断块构造发育,形成盆岭构造格局,产生大陆边缘花岗岩,构造体系由古亚洲构造域转向滨太平洋构造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