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10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介绍了GPS伪卫星组合定位的观测模型,详细论述了GPS伪卫星组合定位中存在的误差源,并对各误差源的消除方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利用GPS载波相位观测值进行基线测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讨论了基线测定中卫星星历误差对定位结果的影响,提出了基线上轨道改进的定位方法,编制了基线测定的定位软件,并使用高精度基线上的实际观测资料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在基线上用轨道改进定位方法是可行的,可以提高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3.
本文探讨了时变无向网络达到状态一致过程中的收敛速率问题.首先基于一般的时变无向网络展开研究,证明了其收敛速率随耦合权重的增加而提高.同时,给出了收敛速率的明确下界,并指出这个下界是耦合权重的线性函数.基于这些结论,本文研究了带符号网络的收敛速率问题,发现只要带有正权值的边具有(δ,T)连通性,就可以增大这些边的权重而保持其余边(带有负权值)不变,使一致性以指数的速率达到.本文的证明过程主要基于完全一致可观这一概念.另外,本文也得到了这样的结论:一致性误差值可以从系统一段时间内的相对状态值中重建.这对于分布式网络中滤波器的状态估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GPS载波相位平滑伪距精度分析与应用探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分析了载波相位平滑伪距在动态短基线解算、精密单点定位、动态长基线解算的精度,提出了载波相位平滑伪距在多种高精度定位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利用精密单点定位求解电离层延迟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高时空分辨率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观测信号已成为电离层研究的重要资源.利用GNSS研究电离层,需首先将观测资料转换成包含电离层信息的可观测量(Ionospheric 0bservables,称之为"电离层观测值").目前,最常用的电离层观测值一般采用联合无几何影响组合的码和相位观测,利用相位平滑伪距方法...  相似文献   
6.
星间差分GRAPHIC观测量单频精密单点定位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基于星间差分GRAPHIC观测量的单频精密单点定位算法,采用正反向滤波实现了静态和动态解算功能。该算法的优点是不需要外部电离层模型进行电离层延迟改正。采用4个IGS站7d的数据和一组机载GPS动态数据进行解算实验,结果表明:静态定位E,N和U方向的RMS分别为0.035,0.007和0.080m;动态定位E,N和U方向的RMS分别为0.117,0.122和0.180m。  相似文献   
7.
基于相关分析的粗差理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提出了基于相关分析的可靠性研究和粗差分析理论,并应用于相关观测量的多粗差分析。  相似文献   
8.
9.
采用星载单频GPS伪距和相位观测数据,构建单频伪距相位无电离层组合(GRAPHIC)消除电离层延迟误差的影响,同时建立伪模糊度参数随机模型,吸收广播星历中的轨道和钟差误差。对国内外8颗低轨卫星星载GPS实测数据进行单频实时定轨模拟解算,结果表明,使用GRAPHIC组合作为主要观测值,实时定轨位置精度达到0.44~0.55 m,速度精度达到0.37~0.63 mm/s,相比于传统的基于双频伪距观测值的实时定轨方式,定轨精度提升40%左右。根据本文星载单频GPS定轨模型和算法,仅使用低成本的单频GPS观测即可以实现低轨卫星高精度实时定轨。  相似文献   
10.
In the recent history of cartography, atlases deserve a prominent status among cartographic products due to the variety of their thematic content, the rather friendly appearance and their utilization by a wide spectrum of users. Advances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more specifically in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and digital mapping, have altered the fundamental way of using maps, and thus they have a major impact on every aspect of electronic atlas design and development. Although considerable effort has been made towards the production of electronic atlases, and successful systems are available, there are still a number of factors that must be considered towards the improvement of their design and functional characteristics. This paper elaborates on those factors and suggests a specific approach toward th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electronic atlases, particularly electronic statistical atlases. This approach has been use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tatistical Atlas of the European Union (STATLAS_EU), which is intended to provide a user-friendly resource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