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19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96篇
地质学   41篇
海洋学   26篇
天文学   22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2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With the growing interest in studying characteristics of geographical context and its influence upon people, the concept of home range has been a focus of scholarly research. Home ranges are studied extensively across multiple disciplines, with literature supporting different operationalization techniques.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many of the existing approaches are not dynamic and versatile enough and do not provide reliable solutions for estimating individual home ranges. We additionally argue that many of current studies lack robust evaluation approaches. Recent evidences suggest that the usual approaches, which often exclusively rely on a single validation criterion, are not reliable and may be influenced by inferential errors. This study aims to tackle the exiting limitations in definition and operationalization of individual-based home range models and provide a more robust solution for their evaluation and comparison. Using data collected through public participation GIS we develop an applied, dynamic, and parametric model of individual home ranges. Subsequently, we propose multiple criteria comprising five validation hypotheses to evaluate model's effectiveness. We argue that application of this approach in evaluating spatial delimitation models can ameliorate the risk of biased validation resulting from inferential errors. The evaluation results indicate a substantial improvement in coverage of visited points compared to previously used static methods. Consequently, this paper draws a number of conclusions that can serve as guidelines for future research. This paper highlights the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of the proposed method and explains how it can be improved and employed in future studies investigating contextual effects on residents.  相似文献   
2.
基于EMD的中国大陆强震活动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志雄  朱航  刘杰  曾钢平  丘学林 《地震》2007,27(3):57-62
利用EMD方法对中国大陆年度最大地震时间序列进行逐级分解, 得到5个本征模态函数(IMF)项和1个趋势项, 分析了各个IMF分量不同的周期成分同地球自转速度变化、 太阳黑子活动和潮汐运动等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 初步探讨了各个IMF分量的物理机理及其对中国大陆地震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罗灼礼  王伟君 《地震》2012,32(3):1-14
地震事件一般具有离散性, 即它们的发生和转移具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间隔。 当孕震系统处于平衡(或正常)状态时, 系统状态变量X(这里以地震活动性为例)的时间序列概率分布表现为单峰型(如泊松分布); 其时间间隔(或等候时间)Δt分布可用负指数分布来描述。 当系统处于非平衡(或异常)状态时, X的概率分布表现为双峰型或多峰型, 其时间间隔Δt(或空间间隔ΔS)可采用幂函数关系来描述。 可以计算X的1~4阶矩统计参数识别X的概率分布性质, 进一步判断系统所处的状态。 根据这个思路, 本文尝试针对地震活动性的群体概率特征, 探索研究地震活动系统时间和空间结构的演变以及正常和异常状态的辨别, 并将这些方法应用于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及其余震趋势和强余震预测实践。  相似文献   
4.
俞维贤  王彬  毛燕  杨继武 《中国地震》2004,20(4):347-352
根据断层泥中石英碎砾表面SEM特征的鉴定研究,可将程海断裂中、北段断层泥中石英碎砾表面SEM形貌特征分为6类,这表明该段断裂经历了长期多期次活动,强烈活动时间在中晚更新世;5件样品中均未见破裂类(Io)的石英颗粒,表明程海断裂全新世以来强烈活动的频度相对较低。石英碎砾表面机械作用特征的分类统计研究显示:程海断裂中、北段晚更新世以来,断层所经历的活动方式以粘滑活动为主。  相似文献   
5.
ODP与冲绳海槽海底热水活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高爱国 《海洋科学》1996,20(3):25-30
本文简要介绍了ODP与海底热水活动研究,冲绳海槽中部现代海底热水活动区热水活动研究简况及其热水活动特征;就冲绳海槽中部热水活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ODP在冲绳海槽热水区钻探的科学目标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西气东输工程中卫黄河穿越隧道长1197.77m,高4.3m,宽5.6m。隧道入口高于黄河水位28m,出口高于黄河水位45m。隧道顶板高程为1130m。位于黄河水下100m。隧道场地围岩为寒武系磨盘井组灰绿色、银灰色浅变质中厚层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千枚状板岩、绢云母化千枚岩。围岩为弱风化Ⅲ~Ⅳ类岩石。透水率为4~67Lu,纵波波速为500~3300m.s-1。BQ为300~400。变形模量为6.11~9.22GPa。泊松比()0.14~0.24。内摩擦角()为42.1~44.7。地下水为基岩裂隙水。含水层为寒武系浅变质岩,受大气降水渗入补给,单井涌水量为1.0~50m3.d-1。隧道轴线穿越区岩体较完整较破碎,未有全新活动断层。隧道位置选择和开挖深度设计是可行的。施工和长期运营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7.
涉县断裂为太行山隆起区内涉县盆地的控盆构造,走向由NE转为近EW向,倾向NW/N,中部在井店东被EW向断裂错断,是控制涉县盆地的一组断裂。本文采用地质地貌调查、河流阶地分析和地质测年等方法,研究了涉县断裂晚第四纪活动特征。研究发现,涉县断裂带由多组断裂构成,带宽约200m,在清漳河两侧表现为山前的陡崖地貌、基岩破碎变形带,具有正断兼走滑特征,在基岩变形带上部发育走向NNE向和NWW向次级滑动面,次级滑动面错断第四系黄土,最新活动到晚更新世;断裂在盆地区通过,地表形成低缓陡坎,断裂错断Q2-3地层,表现为上陡下缓的正断层。通过对涉县断裂两侧清漳河河流阶地、夷平面和地层年龄综合分析,估算涉县断裂晚更新世以来平均垂直滑动速率为0.06~0.08mm/a,中更新世以来平均垂直滑动速率为0.22~0.34mm/a,垂直差异活动主要发生于中更新世期间。  相似文献   
8.
太行山山前断裂带中北段晚第四纪活动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文通过浅层地震勘探和钻孔联合剖面探测,对太行山山前断裂中北段内相关断裂的空间位置和晚第四纪活动性进行了探测和研究。综合认为,保定-石家庄断裂和徐水断裂的最新活动时代为晚更新世早期,而徐水南断裂晚更新世以来没有活动。上述断裂的最大潜在地震震级为6.5级。  相似文献   
9.
温塘断裂位于鄂尔多斯块体东南缘,是三门峡盆地的东边界控制断裂,准确厘定其活动性对于理解区域构造演化和判断三门峡地区地震危险性具有重要意义。运用野外地质地貌调查、联合钻孔剖面探测及光释光定年技术,对三门峡地区温塘断裂的活动性进行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温塘断裂南段出露地表,线性特征明显,断层最新活动时代为晚更新世;温塘断裂中段为第四纪隐伏断裂,断层活动时代为中更新世;温塘断裂北段断层出露,断层活动时代为中更新世。  相似文献   
10.
任振球 《地球物理学报》2002,45(03):313-318
利用卫星观测和地面实测资料统一归算的全球空间重力异常,探讨重力异常对全球冬夏大气活动中心、热带气旋以及温带气旋和高原低涡多发区的影响,并对其物理机理作一简要讨论.认为重力异常是大气运动发生发展不可忽视的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