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5篇
测绘学   4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1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连片特困区经济韧性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巩固脱贫攻坚成效,提升抗风险与自我发展能力对连片特困区而言意义深远。经济韧性作为反映区域经济应对冲击时抵抗、恢复、调整及转型能力的指标,能够有效评估连片特困区的抗冲击能力和返贫风险。基于中国12个连片特困区的地市级数据,通过构建综合指标体系及核心评估变量对其经济韧性进行了测度与对比,并运用多种回归模型识别主要影响因素,结果发现:① 连片特困区经济韧性小于非连片特困区,二者虽均呈逐年递增趋势,但非连片特困区增速略快。进一步对指数分解后发现,连片特困区与非连片特困区经济韧性的差距主要来自于适应与调整能力的差异。② 罗霄山区、燕山—太行山区、大别山区经济韧性均值最高,而滇西边境山区、六盘山区、四省藏区最低,东西差异明显。③ 大部分片区经济韧性逐年递增,经济韧性越高的片区往往增速越快,但四省藏区、六盘山区、吕梁山区经济韧性出现下降趋势,其中,吕梁山区下降最明显。在对不同片区经济韧性分解后发现,不同片区间适应与调整能力差异最大,创新与转型能力差异最小。④ 地理区位、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外贸依存度、财政自给水平、地方财政教育经费支出、专利授权数等变量对连片特困区经济韧性存在显著影响。⑤扶贫政策有利于增强片区经济韧性,经济韧性较低的片区对扶贫政策的依赖程度更高,其中,四省藏区、六盘山区、滇西边境山区对扶贫政策依赖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2.
中国扶贫瞄准单位已下沉到农户单元,发展和完善农户尺度的多维贫困测度方法是精准配置扶贫资源、提高扶贫效率的关键。通过借鉴“人”“地”和“业”关系理论构建了“能力—资本—环境”多维贫困综合评估框架,以秦巴山特困区商洛为例,通过多维贫困测度体系对农户进行综合测度,识别样本区多维贫困户,进而与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对比分析,并探讨了多维贫困发生的主要影响机理,最后依据多维贫困户剥夺维度的组合划分不同类型。研究结果表明:① 有245户被识别为多维贫困户,239户被识别为非多维贫困户,多维贫困户与非多维贫困户在能力维度、资本维度和环境维度均存在较大差异;② 有84.08%的多维贫困户与建档立卡贫困户相重叠,多维贫困户在综合维度和单维度的贫困程度均较深;③ 多维贫困发生主要受“人”的发展能力和生产能力、“业”的金融资本、物质资本以及“地”的地理条件和区位的弱势或剥夺的影响;④ 多维贫困户划分为发展缺失型、复合贫困型、生存环境恶劣型和综合贫困型4类。  相似文献   
3.
海南省连片贫困地区农户致贫风险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农村贫困与减贫是世界性难题,也是中国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并着力解决的重大民生问题。基于农户及致贫风险的文献梳理,从区位、社会和劳动力3个要素维度构建了农户致贫风险分析的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采用484户农户问卷调查数据,分析了海南省连片贫困地区农户的致贫风险,提出有效减贫和持续发展对策。研究发现:① 海南连片贫困地区生态环境良好但贫困发生率较高,家庭劳动力较充裕但受教育水平较低,子女教育支出负担重,因病因残致贫比例较高,女性务工人口较多,农户自身脱贫致富的发展动力不足。② 海拔高度200 m以下、男性户主、拥有残疾或患病成员、务工人口比例低、女性务工人员占比高、以及单位劳动力供养学生数高的农户具有更大的致贫风险。③ 研究未发现女性户主、少数民族、低受教育水平户主、大型规模家庭有更高的致贫风险,女性成员比例、抚养比等因素对农户贫困影响较小。激发农户内生动力、大力发展特色化和规模化农业、增加农户就业机会、加强针对农民工、女性务工人员和病残群体的社会保障等减贫政策制定实施是实现脱贫攻坚目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刘伟  黎洁  徐洁 《干旱区地理》2019,42(3):673-580
借鉴社会—生态系统研究领域的恢复力概念,结合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和基于资本的评估方法,构建易地扶贫移民生计恢复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陕南安康市3个区县的657份农户实地调研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从微观农户视角实证分析和评估易地扶贫移民的生计恢复力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易地搬迁农户物质、社会资本分布不均衡,不同搬迁类型和时间对农户生计资本分化产生作用。物质、金融和社会资本积累水平以及环境、健康服务可及性等均是搬迁户提升生计恢复力的前提和基础,而搬迁类型对移民生计恢复力表现出显著的负向作用。建议政府充分发挥政策优势,针对不同搬迁类型和时间移民进行精准帮扶,着力解决搬迁户生计资本的薄弱环节,不断提升其生计恢复潜力。  相似文献   
5.
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是我国土地管理、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内容。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及数据库建设中要求基本农田调整布局更加集中连片。该文应用景观格局指数,研究了济南市历城区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调整中集中连片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除保护区图斑面积标准差外,图斑平均面积、图斑面积变异系数、图斑边界密度、最大斑块指数、平均欧式邻近距离5项指标均表明,规划调整后基本农田保护区布局上更加集中连片。为基本农田保护区布局的集中连片性判断提供了简便易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丁建军 《地理科学》2014,(12):1418-1427
综合比较11个集中连片特困区的贫困程度对于更好地实施连片特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战略十分重要。基于"发展"与"贫困"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构建涵盖经济、社会和生态3个维度24项指标的综合发展指标体系,测算和比较分析了11个集中连片特困区的贫困程度。结果表明:1在经济、社会和生态3个维度中,11个集中连片特困区的经济发展严重滞后,经济贫困相对更为突出,社会服务有所改善,但仍然十分落后,生态条件较好、生态负荷较小,但生态脆弱性不容忽视;2 11个集中连片特困区的贫困程度在空间上呈"东部-北部-西南部"走向依次递增的特征,西南腹地是中国贫困的"重灾区";3 11个集中连片特困区在人均GDP、人均财政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平均受教育年限、万人科技人员数等反映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自我发展能力的指标上较为相似,但在建制村硬化公路通达率、人口密度、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村卫生室普及率和青壮年文盲率等表征社会公共服务的指标上具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2月23日,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在地处云、贵、川三省接合部的云南省昭通市召开乌蒙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启动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长回良玉强调,连片特困地区是我国新时期扶贫攻坚的主战场。  相似文献   
8.
安定县位于陕西省境内,汉侯国。后汉初,马武从世祖击尤来五幡等进至安定,即小组,寻废,故城在今河北省涿鹿县西北。汉置,后汉省,故城在今甘肃泾川县北五里,东晋复置,为安定郡治,唐改日保定,金改泾川,明废。汉置,南朝宋改日定安,南齐后废,因今越南北境。南朝宋置,故治在今四川绵竹县西北,南齐置今阙(当在四川境)。后魏置。  相似文献   
9.
李博  赵荣  张玉 《测绘通报》2024,(2):124-128
耕地细碎化导致农业生产成本高、效率低,为了提高耕地利用效率,需实现耕地集中式管理。针对均匀网格在对耕地面积进行表达时数据量冗余和格网尺度选择问题,本文提出了根据斑块平均面积和面积表达误差确定格网最适宜起始和终止尺度的方法,构建基于四叉树的非均匀格网,建立了耕地集中连片分析规则、评价指标体系和技术流程,实现非均匀格网下的耕地集中连片等级划分。以江苏省徐州市为试验区开展耕地集中连片分析。结果表明:(1)与均匀网格相比,非均匀格网减少了43.8%数据冗余,实现了耕地面积最小误差表达,适用性更强。(2)徐州耕地连片区域占耕地总面积88.6%,其中50%耕地集中连片等级处于中等偏上水平。(3)连片区域中有21.4%耕地集中连片等级处于中等以下水平,应将其作为提高区域整体连片等级优先优化的耕地。  相似文献   
10.
基于灰色关联的贵州连片特困地区贫困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贵州是全国贫困面积最广、贫困程度最深的省份之一,对连片特困地区的致贫因素进行分析具有典型意义。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自然环境条件、劳动人口素质、生产经营投入、就业转移等因素与贫困的关联度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影响贵州连片特困地区贫困的因素,按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劳动力人口素质、自然环境条件、农业生产资金投入、农民转移性就业,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反贫困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