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3篇
测绘学   1篇
地质学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依据在湖北武汉古姆山志留系浅海红层中新发现的古鱼类化石,确证了兰多维列统特列奇阶下部红层——志留系下红层在鄂东南地区广泛存在,并在前人工作基础上对武汉地区原坟头组进行了重新厘定,将其一分为二,上部仍为坟头组,下部则称清水组。新厘定后的坟头组以黄绿色、灰绿色、灰黄色泥岩、泥质粉砂岩、粉砂岩为主,富含腕足类、双壳类、腹足类、三叶虫和遗迹化石; 清水组下部以紫红色、红褐色泥岩、泥质粉砂岩为主,夹少量石英砂岩,上部以紫红色、黄绿色石英砂岩为主,夹泥岩、泥质粉砂岩、粉砂岩。在清水组上部新发现的鱼类化石包括盔甲鱼类锅顶山汉阳鱼(Hanyangaspis guodingshanensis)、意外洪山鱼(Hongshanaspis inexpectatus)、后棘江夏鱼(Jiangxialepis retrospina)及软骨鱼类中华棘鱼(Sinacanthus)、新中华棘鱼(Neosinacanthus)。这些新发现的古鱼均为张家界脊椎动物群温塘鱼类化石组合中的成员,其中,后棘江夏鱼可以跟产自江西武宁地区下红层清水组中的九江江夏鱼(J. jiujiangensis)直接对比,二者同属于真盔甲鱼目曙鱼科江夏鱼属,而曙鱼科成员则可以作为志留系下红层的标志性分子。根据鱼群面貌和地层层序,武汉地区的志留系下红层可以与皖、苏地区的侯家塘组、浙西北地区的唐家坞组、赣西北地区的清水组、湘西北地区的溶溪组以及新疆塔里木地区的塔塔埃尔塔格组进行很好的对比,其时代为志留纪兰多维列世特列奇期早期。华南板块志留系下红层的分布特征表明, 在特列奇期早期,上、下扬子海之间存在一狭长的浅海区域,这为盔甲鱼类在湖北武汉和江西武宁两地之间的扩散与交流提供了便利条件和可能。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生代中期盔甲鱼类及其古地理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文金 《古地理学报》2005,7(3):305-320
盔甲鱼类是古生代中期化石无颌类的主要类群,其分布主要限于我国境内以及越南北部。至目前为止,在我国已发现并鉴定的盔甲鱼类计有48属68种,其中志留纪14属19种,遍布川、陕、鄂、湘、皖、浙、赣、新等省;泥盆纪35属49种,遍布宁、川、黔、桂、滇等省(区)。本文不仅对含盔甲鱼类的地层进行了详细的对比研究,而且根据盔甲鱼类在中古生代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自下而上划分了9个盔甲鱼化石组合与1个盔甲鱼层,并认为这些化石组合和盔甲鱼层之间的演替与当时环境条件的变化及古地理、古构造的变迁密不可分。另外,通过对盔甲鱼类形态学及古生态学的研究,认为盔甲鱼类应是一类行底栖滤食性生活、运动能力不强的类群,其主要生活环境为靠近古陆边缘的海域。由于其迁移扩散能力有限,宽广的陆地以及宽阔的海洋均成为其迁移、扩散的障碍,因此盔甲鱼类具有重要的古生物地理意义。最后,根据盔甲鱼类在我国的地理分布特征,并结合大地构造学及古地磁学方面的资料,对中古生代我国三大主要板块之间的古地理关系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性研究,结果表明:古生代中期中国三大板块具有十分密切的古地理关系,它们彼此相接或相邻,并同属于一个鱼类动物地理区系即泛华夏盔甲鱼类区系。  相似文献   
3.
笔者描述了广西南宁下泥盆统布拉格阶那高岭组下部盔甲鱼类的新发现,建立了华南鱼科2个新种——丘比特华南鱼(Huananaspis cupido sp. nov.)和梁氏亚洲鱼(Asiaspis liangi sp. nov.)。前者以头甲个体较小、不发育中背棘、两角末端超出头甲后缘等特征区别于属型种武定华南鱼(H. wudingensis),后者以头甲长大于宽、角向头甲侧后方延伸、角后缘发育锯齿、中背孔呈纵长椭圆形等特征区别于属型种宽展亚洲鱼(A. expansa)。广西南宁地区那高岭组具有可靠的地质时代证据,其中所产的徐家冲鱼类化石组合能够为华南地区早泥盆世地层的对比研究提供鱼类化石标准,而华南鱼属(Huananaspis)和亚洲鱼属(Asiaspis)在那高岭组的发现,丰富了华南鱼类的多样性,扩大了徐家冲鱼类组合的化石内容,并为云南武定坡松冲组与广西南宁那高岭组之间的对比提供了直接化石证据。广西南宁莲花山组与那高岭组过渡层中的徐家冲鱼类化石组合物种多样性最高,几乎涵盖了其他地区该组合的所有属种,说明广西南宁地区可能是盔甲鱼类辐射和扩散的中心之一。该地区早泥盆世布拉格期的古鱼类、早期维管植物和腕足动物均表现出显著的地方性色彩,可能跟华南海是一个半封闭的陆表海湾有关,即由于封闭海效应,鱼类在这个封闭的环境中独立演化,表现出很高的多样性和很强的土著性,最终在华南板块上形成一个独立的动物区系——“盔甲鱼—云南鱼”动物区系。  相似文献   
4.
5.
本文依据近年来在江西武宁清水组及安徽宁国唐家坞组中新发现的含鱼层位,结合古鱼类形态学与系统学研究结果,对中国含志留纪早期鱼化石的主要层位进行梳理,认为:(1)浙西北地区产曙鱼科和修水鱼科化石的地层为唐家坞组,属于下红层,而非上红层茅山组;(2)皖东南地区产大庸鱼科化石的地层为唐家坞组,属于下红层;(3)依据所产的大庸鱼科、汉阳鱼科、古木鱼科等原始盔甲鱼类化石,苏皖地区侯家塘组属于下红层;(4)根据古鱼类化石,华南的溶溪组、清水组、唐家坞组、侯家塘组与新疆塔里木盆地的塔塔埃尔塔格组可以直接对比,时代为志留纪兰多维列世特列奇早期。基于古鱼类化石新认识,本文修订了产于湖南下红层中的温塘鱼类化石组合,该组合主要以盔甲鱼亚纲中的基干盔甲鱼类(汉阳鱼科、修水鱼科、大庸鱼科)、最原始的真盔甲鱼类(曙鱼科)、最原始的多鳃鱼类(古木鱼科)与软骨鱼类中的中华棘鱼类的出现与繁盛为特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