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质学   7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26篇
  2021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构建多指标分析模型,利用淮海经济区2011年的社会经济统计数据,计算经济区内20个地级市经济发展水平综合指数。对综合指数进行聚类分析并图示聚类结果,发现淮海经济区空间结构具有如下特征:1)离散型的空间结构形态;2)核心区的边缘化;3)行政界线阻碍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这种空间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工业化中期)不相适应,聚集型空间结构是该时期理想的空间结构形态。以建立一个内部连接紧密、聚集型和外向型的经济空间为目标,提出一个经济中心、两条一级轴线、三条二级轴线的网状空间结构模式,并论述了中心城市和轴线的选择依据及轴线上主要节点城市的主导产业类型。在分析区域空间重构的动力和阻力的基础上,指出规划约束、政策引导和聚集牵引是区域空间重构的途径,建立区域重构协调管理机构具有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淮海经济区城市竞争力定量评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文章首先构建用来测度淮海经济区城市竞争力的指标体系,接着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淮海经济区17个样本城市的竞争力进行计算,求出各城市的竞争力综合得分;然后通过聚类分析将17个样本城市的竞争力划分为强、较强、较弱、弱4类并相应地做出评价。其主要结论为:(1)大多数城市的竞争力得分值偏低;(2)各城市之间的竞争力得分有较大差距,徐州城市竞争力得分最高,排名前5位的徐州、临沂、枣庄、济宁、泰安与其后诸城市差距甚大。  相似文献   
3.
基于区域协调发展的判定标准,构建区域协调发展的指标体系,通过线性加权模型和离差系数法分别计算出淮海经济区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得分和淮海经济区、苏北鲁南豫东皖北四大板块和20个市的协调度,通过对其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淮海经济区处于低经济发展阶段的高协调度阶段;(2)市域协调度多处于中级基本协调阶段;(3)协调度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4.
在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当今,煤炭地下气化是关系到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兴产业、建设生态文明的一项具有长远意义的战略措施。中国矿业联合会研究员张以诚同志长期从事地矿新闻、地矿史和矿业城市研究,较早地关注煤炭地下气化问题,除做过许多调查研究外,还遍访专家和一些企事业单位领导,主持召开过专门的座谈会,所提"打一场能源结构调整的‘新淮海战役’——试谈进一步加强煤炭地下气化"以及"把淮海经济区建成国家级煤炭地下气化试验区"的建议,言之有物,值得有关部门和领导参考。  相似文献   
5.
淮海经济区城市效率时空格局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尝试采用DEA方法首先对淮海经济区2006年20个地级城市的效率进行测评,进而选取1995年和2005年两个年份,从动静结合角度对近10年来淮海经济区城市效率的时空格局及其演化模式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目前淮海经济区城市效率相对较高,呈皖北鲁南高、苏北豫东低的空间格局;1995~2005年10年间,淮海经济区以徐州为中心的城市高效率群已初步形成,总体呈现东进南拓的发展态势;城市效率东部继续加强,西部开始崛起,以徐州为中心的城市高效率群还不稳定。近11年来,影响淮海经济区城市效率的主要因素是纯技术效率。因此,从纯技术效率分析,淮海经济区城市效率具有很大的提高潜力。  相似文献   
6.
黄淮海流域旱涝时空分布及组合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淮海流域及其周边地区204个气象站点1961-2010年逐日降水过程资料、国家1:25万DEM数据和1:20万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在利用降水Z指数对黄淮海流域旱涝进行评价的基础上,采用下垫面数据对结果进行修正,并分析黄淮海流域旱涝面积的时间变化特征,对黄淮海地区的易旱区、易涝区进行了划分,进一步选取集对分析法划分了流域内季节间旱涝交替的易发区。结果表明:黄淮海流域内夏秋两季旱涝问题较为严重,且秋旱面积上升趋势较为明显;黄河和海河流域以干旱居多,淮河则是干旱和雨涝并存,季节间的旱涝交替多集中在淮河流域中上游地区。  相似文献   
7.
基于熵值法的淮海经济区城市中心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城市中心性的内涵,从生产中心性、商贸中心性、信息中心性、交通中心性和科教中心性5方面构建城市中心性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法实证分析了淮海经济区主要城市的中心性.淮海经济区城市的中心性主要表现为生产、信息和科教方面的中心性,且区域差异较小,该区主要城市的中心性均不太显著,其中徐州的城市中心性相对较强.  相似文献   
8.
《中国地名》2009,(6):54-55
从1948年11月6日开始,围绕着军事重镇徐州。国共两党开始了一场震惊中外的大血战。关于这场大战,国民党的历史教材上称为“徐蚌会战”,共产党的历史教科书上则称为“淮海战役”。但战争的结果却只有一个:逐鹿中原,60万消灭了80万。  相似文献   
9.
淮海经济区县域经济差异变动的空间分析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以县域为研究单元,以人均GDP为测度指标,利用EDSA与统计分析的方法,对1995~2006年淮海经济区县域经济差异的时空格局及空间作用类型进行了初步探索.结果表明:淮海经济区县域经济总体差异呈扩大趋势,苏北、鲁南、豫东、皖北4地区之间的差异以及苏北内部、鲁南内部差异是淮海经济区整体差异的主要贡献者;高水平县域沿主要交通线方向扩展,形成沿京沪线(泰安-徐州段)、兖石线、沿海3条经济发展轴;低水平县域沿京九线形成不发达走廊,并在豫皖边界地区出现低水平-低增长并陷入贫困陷阱的集聚区;根据县域与相邻县域的关系,将淮海经济区县域分为扩散型、极化型、"沉陷"型、"传染"型.  相似文献   
10.
通过调查研究,黄淮海平原干旱有加剧的趋势,本文从自然和人为诸方面分析了干旱加剧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