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0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75篇
测绘学   6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67篇
地质学   351篇
海洋学   37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39篇
自然地理   17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潮湿环境下古代土遗址的原位保护加固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古遗址的保护是文物保护工作中最复杂的问题之一,而土质文物是文物保护中最难保护的文物,所以古代土遗址的保护已在国际上被列为专门的保护项目,而处于潮湿环境下的古代土遗址保护的课题在文化遗产实物和遗迹就地保存和展示领域就更为迫切。浙江良渚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长江流域最重要的史前文化, 塘山遗址位于良渚文化遗址的西北部,选择了PS(硅酸钾)、WD-10(十二烷基三甲氧基硅烷)、WD-S(低聚甲氧基硅烷)、RTV(聚有机硅氧烷+硅酸乙酯)4种保护材料对塘山遗址进行了保护加固实验研究。室内实验和现场实验(2个月,6个月,9个月)的结果都表明,RTV和WD-10防水性优于WD-S,WD-10和WD-S材料仅能作为防水材料,PS材料仅能作为加固材料使用,而RTV则具有较好的加固和防水效果,且加样量越大,强度提高越多。  相似文献   
2.
气候转型与早期人类迁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的旧石器考古证据表明,更新世早期可能发生了两次人类迁徙浪潮,时间分别在1.8-1.6MaBP和1.0MaBP左右,第一阶段,古人类演化为直立人并开始走出非洲、迁徙至其它中低纬度的热带-亚热带地区;第二阶段,直立人开始占据中高纬度的温带和干旱-半干旱地区。这两个阶段也是第四纪气候发生转型、环境产生重大调整的时期。二者在发生时间上的一致性揭示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推测气候转型时期环境转变是这两次人类迁徙浪潮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高昌古城土遗址加固工程进行冻融试验研究,对比了添加含水量前后的两种结果;试验表明,水玻璃与硅丙乳液均可提高土体的抗冻融性能。  相似文献   
4.
据花粉分析论许家窑遗址的时代和古环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应用花粉分析,对许家窑遗址沉积物的地质时代和古环境进行了探讨。指出:遗址沉积期间的气候比较寒冷,气温比现今低;其时的植被面貌,为森林草原类型;遗址沉积物的地质时代为晚更新世  相似文献   
5.
西拉沐沦河流域地处中国地貌大势三大台阶之中台阶与低台阶的过渡区。该区的中度抬升和下切,造成了西拉沐沦河流域考古文化遗址在空间上的垂向迁移;频繁的迁移也导致了考古遗址在堆积形态上主要表现为单一型,体现了不同考古文化之间“间断”的,不稳定的传承方式。位于中国地貌大势之低台阶上的汶泗流域,属自下古生代以来就十分稳定的剥蚀区,这些自然条件造成了汶泗流域遗址在堆积形态上主要表现为叠置型,考古文化在时空上,很少随着时间做空间上的改变,基本上在同一水平空间稳定不动,体现了不同考古文化之间“连续”、稳定的传承方式。两个流域的对比研究说明,不同地域、不同的自然条件,可以造成考古文化演替与传承模式的区域分异  相似文献   
6.
羽阳 《地图》2003,(3):48-59
我喜欢来上海因为它每次都能带给我不同的感,觉而每一种感觉又都像梦一样的短暂并且美好。上海是这样座城市,它诉诸你的感觉器官.让你身上的细胞犹如绽放的花朵,视觉、听觉触觉、感觉……沧桑,时尚浪漫、悠闲……从外滩到新天地.从豫园到多伦路.会有无数个喜欢上海的理由。  相似文献   
7.
朱诚  张强  张芸  张之恒  沈明洁 《地理科学》2003,23(6):705-712
通过长江三角洲长江以北地区高邮龙虬庄和海安青墩两个新石器时代考古遗址剖面粒度、磁化率、孢粉以及年代学测定,较为全面地分析了该区全新世以来生态环境变化与人类文明兴衰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有人类活动以前,该区距离海洋较远,但受海面变化影响强烈。此后,气候向暖湿方向发展,7000—6000间的大西洋温暖湿润气候以及3700aB.P.左右期间,该区气候适宜,人类文明在这样的适宜气侯条件下得到长足发展。值得注意的是,海安青墩遗址剖面中出现厚达1m多的自然沉积地层,粒度分析以及孢粉分析表明,这一自然沉积地层是4000aB.P.以来的海侵事件所致,正是这次海侵事件,使研究区人类文明得以衰落。  相似文献   
8.
9.
丝绸之路沿线是世界上少有的古代城址集中分布的区域,尤以我国西北地区分布最为集中。这是一类极为宝贵、旅游价值极高、急待开发的资源。  相似文献   
10.
王华  杨琰  张会领 《地球学报》2005,26(Z1):205-208
桂林地区曾是古人类活动活跃的地区,据可以断代的古人类洞穴遗址统计,发现桂北地区大部分的洞穴遗址其年代的下限都在距今约7000a 左右,此后古人类离开了洞穴,史前文化也随之发生了重要改变。影响古人类演化的因素鹅很多,究竟是什么原因驱使古人类离开洞穴,改变生活习性,这一问题一直都是困扰考古学界的难题。本文通赤研究桂北地区洞穴遗址的堆积特点,结合洞穴沉积-堆积物的特征及其孢粉记录的古气候信息,探讨了季风气候变化对桂林地区古气候变化的影响作用和气候演变历史,揭示了桂林地区全新世以来的季风气候变化时间序列和突变事件以及对古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距今7000a 左右为中全新世气候适宜期,东亚夏季风强盛,气温升高,桂林地区的降雨增多,一方面由于地下河水位升高,淹没了穴居洞穴,其次是由于降雨增多,导致洞穴湿度增大,从而迫使古人类搬出洞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