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11篇
  免费   966篇
  国内免费   807篇
测绘学   1749篇
大气科学   817篇
地球物理   823篇
地质学   3516篇
海洋学   630篇
天文学   203篇
综合类   2340篇
自然地理   1306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84篇
  2022年   265篇
  2021年   269篇
  2020年   170篇
  2019年   314篇
  2018年   188篇
  2017年   183篇
  2016年   263篇
  2015年   302篇
  2014年   879篇
  2013年   646篇
  2012年   870篇
  2011年   865篇
  2010年   710篇
  2009年   641篇
  2008年   608篇
  2007年   430篇
  2006年   433篇
  2005年   463篇
  2004年   293篇
  2003年   295篇
  2002年   181篇
  2001年   196篇
  2000年   247篇
  1999年   185篇
  1998年   211篇
  1997年   175篇
  1996年   155篇
  1995年   133篇
  1994年   141篇
  1993年   121篇
  1992年   93篇
  1991年   64篇
  1990年   66篇
  1989年   59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18年3月,自然资源部成立。2019年东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内部“三定方案”落地,实现东阳市自然资源管理机构由“分”到“统”的转变。这次机构改革不是对机构的简单合并或调整,而是更高层级下的职能重构和业务重组,需要更深层次的思想理念转变。自然资源管理部门,需要突破之前部门各自为政的困局,建立“一个整体”的概念,把工作放到自然资源的大局中通盘考虑,培养系统化的思维模式。同时需要进一步精简下放有关行政审批事项、强化监管力度,为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提供科学指引,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强化自然资源管理规则、标准、制度的约束性作用。  相似文献   
2.
基层国土所实施土地整治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4.
开展土地综合整治,实施“万村土地综合整治”示范工程,是今年国土资源部推出的一项重大行动。大力推进土地综合整治可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生活环境,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也是保发展、保红线的结合点,统筹城乡发展的新平台,当前还能有效地拉动农村投资和消费需求。溆浦县桥江镇新坪村是怀化土地综合整治的首个试点村,近来就该村实施情况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5.
济宁市嘉祥县石灰岩矿山地质环境评价与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对嘉祥县石灰岩矿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矿山环境地质问题评价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评价体系,其中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为2个评价指标,矿山环境地质问题评价分为2种要素3个指标,同时将矿山恢复治理难易程度也作为一个评价因子。评价过程中对各指标危害性大、中、小程度均单独赋值,然后将各指标的分值进行叠加,确定出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的等级,将概划出的13个评价单元分为极差、差、一般3个区。提出了强化矿山管理、植树造林、科学避让、修建拦水坝等保护与治理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市对土地市场秩序治理整顿工作高度重视,行动迅速,措施有力,确保了治理整顿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主要抓了以下四项工作。  相似文献   
7.
今年来,针对汨罗江河道非法淘金,乱采滥挖行为有所反弹的现象,汨罗市委,市政府开展了一场以“重点治乱,严厉打击乱采滥挖行为”为主的整治河道专项行动,该市国土资源局和公安局联合组建打击沙河违法犯罪专案组。通过抓宣传,抓整顿,抓禁采,抓打击,抓规范等措施。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模糊综合评判的基本原理和数学模型。并给出了在勘探设计评估中因素集、评价集的具体意义及具体的评估过程。最后指出了模糊综合评判在勘探设计评估中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10.
“三项整治”工作是建设节约型、和谐型社会的积极探索和具体实践,是新形势下缓解土地紧张的创新之举,是弥补项目建发用地指标不足的现实选择,是破解“三农”难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