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24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43篇
海洋学   92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九龙江口红树林湿地与米草湿地的底栖生物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2004年冬季,在厦门海沧青礁和海沧大道东侧潮间带进行红树林湿地、互花米草湿地和普通滩涂湿地的底栖生物生态调查.调查结果:定量样品普通滩涂出现的种类、生物量比互花米草区和红树林区多,互花米草区底栖动物的栖息密度、种类多样性、丰度比红树林区高.  相似文献   
2.
九龙江口红树林对汞的循环和净化作用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林鹏  陈荣华 《海洋学报》1989,11(2):242-247
红树林是存在于海陆交汇处的生态系统,其间大量的凋落物中有一部分仍留在群落内,再加上上游有机物的输入,使得红树林沼泽形成高腐殖质的还原环境,沉积物中的总汞含量和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1],而大量的硫化氢又易与汞形成难于溶解的硫化汞,因而红树林区有可能是潜在的重金属富集区[2].本文对我国几个红树林区的汞本底值进行调查,研究汞在九龙江口秋茄群落的分布、迁移积累的途经,以及红树林对河口区汞循环的影响,并探讨红树林对汞污染净化作用的途经.  相似文献   
3.
1987年3月~1988年12月笔者于九龙江口、厦门西海域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厦门西海域特殊的地理、水文环境、沉积物的高磷量、磷形态的快速转化是西海域初级生产力[555g/(m^2·a)]比九龙江口区[159g/(m^2·a)]高得多的主要原因。颗粒态磷(PP)、溶解态无机磷(DIP)、溶解态有机磷(DOP)等以生物为媒介发生了某种程度的形态转化,本文估算了九龙江水总磷(TP)的入海通量为787t  相似文献   
4.
九龙江流域水葫芦打捞去除水体营养盐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彬  赵由才  王金坑 《台湾海峡》2007,26(3):327-333
水葫芦被收获时,水体中的营养盐也将包含在植物组织中而被去除.本研究首先通过野外实验和参考国内外有关文献,建立了九龙江流域水葫芦生长数学模型和持续生产模型,确定了模型的各有关参数:水葫芦生长容量K值为25.6 kg/m2、最大生长速率rmax为0.12d-1;水体中氮和磷的半饱和系数hN和hP值分别为0.2和0.03;水葫芦最低生长温度(mθin)为7℃,最适水温(oθpt)为30℃,最高生长温度(θmax)为40℃.随后采用所建立的模型计算了研究区水葫芦打捞的营养盐去除效果,研究区面积6 000m2的水体实施水葫芦打捞策略后,1a所能收获的水葫芦最大产量为9.18×105kg,去除的TP为214.4kg,TN为966.6kg.  相似文献   
5.
九龙江河口区磷的转移和入海通量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1992~1993年4个航次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九龙江河口区总磷的分布和转移受悬浮物含量明显控制。当SPM含量低时,其迁移过程接近理想行为;SPM含量高时则为非理想行为。估算得出,九龙江水体总磷的平均人海通量为1.47×103t/a。其中,溶解态磷为0.43×103t/a,约占29%;颗粒态磷占71%,九龙江水磷的输入以颗粒态为主。溶解态磷的分布,基本上在某一水平上了波动,其入海通量受环境影响很小,可能意味着颗粒磷的缓冲作用。  相似文献   
6.
9810号台风期间厦门近岸海域磷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1998年10号台风期间及台风解除后一周内,对九龙江口和西海域表层水中总磷(TP)、溶解态无机磷(DIP)、溶解态有机磷(DOP)、颗粒态磷(PP)、颗粒态无机磷(PIP)和颗粒态有机磷(POP)进行了为期9d(10月26日至11月3日)的现场观测。根据观测结果,讨论了台风对上述各形态磷的分布特征的影响,认为台风伴随的增水、入海径流量的骤增和底质再悬浮的加剧导致表层水体中各形态磷含量的短期增加。  相似文献   
7.
无验潮模式已经在相关领域得到成熟的运用,但是在内河用于水文泥沙冲淤分析尚属空白。本文简要介绍了GPS无验潮测量的基本原理及作业方法,结合2014年长江三峡工程库区重庆市主城区河段河道演变观测项目,以九龙坡典型河段为例,对该河段进行了验潮与无验潮模式测量,并对两种方法得出的结果进行了计算与分析。测试结果表明,基于GPS无验潮测量模式进行水文泥沙项目观测,对水文泥沙分析精度有一定的影响,对勘测项目的经济效益上有一定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Mixing of freshwater and seawater creates the well-known salinity gradients along the estuaries.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how phytoplankton respond to the acute salinity changes, we exposed natural phytoplankton assemblies from the Jiulong River Estuary to differential saline field water while continuously monitoring their photosynthetic performances under both indoor-and outdoor-growth conditions. When the natural cell assemblies from salinity 30 field water were exposed to series low saline field water(salinity 25, 17, 13 and 7.5), the effective Photosystem II quantum yield(ΔF/F_m′) decreased sharply, e.g., to one-fifth of its initials after 5 min exposure to salinity 7.5 field water, and then increased fast during the following 40 min and almost completely recovered after 320 min. During such an exposure process, non-photochemical quenching(NPQ) sharply increased from 0 to 0.85 within 5 min, and then decreased to nearly 0 within the following 70 min. When these cells re-acclimated to salinity 7.5 field water were exposed to series high saline field water(salinity 13, 17, 25 and 30), a similar response pattern was observed, with the decreased ΔF/F_m′ accompanied with increased NPQ, and followed by the recovery-induced increase in ΔF/F_m′ and decrease in NPQ. A similar response pattern as ΔF/F_m′to the acute osmotic stress was also observed in the photosynthetic carbon fixation capacity according to radiocarbon(~(14)C) incorporation.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estuarine phytoplankton assemblies could rapidly recover from the acute osmotic stress, implying a potential cause for their frequent blooms in coastal-estuarine waters where despite drastically varying salinity, available nutrients are abundant due to the land-derived runoffs or mixing-caused relaxations from sediments.  相似文献   
9.
九龙江口秋茄红树林恢复对底质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光滩为对照,分别在白礁选取5、6、8a生秋茄(Kandelia candel)人工林以及天然秋茄林为样地,在草埔头选取20a生和44a生秋茄人工林为样地,比较分析了福建九龙江口秋茄红树林恢复对底质总磷和有效磷的影响.结果表明:白礁和草埔头秋茄人工红树林的总磷和有效磷含量随红树林恢复时间的增加而增高.白礁天然秋茄林和草埔头秋茄人工林的总磷随底质深度增加而减少,有效磷在中下层含量较高.潮位对草埔头总磷有显著影响,由外滩到内滩,其总磷含量逐渐增加.九龙江口秋茄红树林早期恢复阶段的底质总磷和有效磷缺乏,5a生秋茄人工林底质总磷和有效磷分别为0.68g/kg和2.99mg/kg.  相似文献   
10.
九龙江口红树植物叶片重金属元素含量及动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王文卿  郑文教 《台湾海峡》1997,16(2):233-238
本文探讨了福建九龙江口潮间带秋茄、木榄、红海榄、白骨壤和桐花树等红树植物叶片重金属元素Cu、Pb、Zn、Cd、Mn的含量及动态。结果表明,该河口红树林区表层土壤沉积物元素含量顺序为Mn〉Zn〉Pb〉Cu〉Cd;5种红树植物叶片元素含量顺序为Mn〉Zn〉Cu〉Pb〉Cd;不同物种叶片元素含量大都有明显差异;叶片对土壤元素富集系数,以Mn、Cd较高,Pb最低;随叶片从幼叶-成熟叶-黄叶的生长发育,M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