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3篇
  免费   107篇
  国内免费   157篇
测绘学   89篇
大气科学   75篇
地球物理   55篇
地质学   317篇
海洋学   71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43篇
自然地理   7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1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中国科学院盐亭紫色土农业生态试验站小流域为例,研究不同土壤侵蚀沉积地段(斜坡和沟谷不同部位)的土壤结构特征,以了解侵蚀沉积对土壤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植被覆盖较好的坡体顶部,土壤侵蚀较弱,团聚度达到30.1%,MWD变化为3.4mm,土壤结构良好;沟谷底部由于沉积而有较多细土物质并具有适宜的水分条件,有利于土壤团聚体的形成,结构状况亦较好,团聚度达到50.3%,结构保持率为35.4%;而坡腰侵蚀较严重,团聚度仅为13.6%,结构保持率为14.1%,土壤结构状况较差。  相似文献   
2.
鄂尔多斯盆地的西北部、东北部和南部三个区域现今大地热流平均值分别为56.3、67.3和65.3mW/m^2,对应的生态环境格局也有明显的差异。研究表明,大地热流每增加4~5mW/m^2可使年均地表温度升高约l℃,使最低月均地表温度升高2。C以上。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的平均大地热流比西北部高出11mW/m^2,东北部年均地表温度可能比西北部高出2~3℃,其最低月均地表温度可能比西北部高出4~6℃。西北部的大地热流平均值已经低于维持地表生态系统延续所需大地热流的临界值(57mW/m^2),其自然生态系统整体上已经处于脆弱境地;东北部和南部的大地热流均大于57mW/m^2,自然生态系统均尚较稳健。东北部的沙漠化可能是风沙侵入的结果,其生态应该是可以恢复的。整个西北部作为一个整体看,72万年以前大地热流就已衰减到临界值以下,区域生态系统渐趋脆弱,开始整体上向荒漠化演变。  相似文献   
3.
一种基于核学习的储集层渗透率预测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基于核学习的支持向量机,是一种采用结构风险最小化原则代替传统经验风险最小化原则的新型统计学习方法,具有完备的理论基础。这里提出了核学习技术在储集层非均质特性描述中渗透率参数预测的新用途。在复杂地层中,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智能和自适应模式识别能力而建立了常规测井多参数信息输入的渗透率预测模型,然后对实际油田储集层渗透率进行了预测。与常规线性回归模型预测结果相对比,所提出的方法更易于使用,很少受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并具有较强的信息整合能力以及更高的预测准确性和可信度。  相似文献   
4.
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发育大量走滑断裂带,并对油气的运聚成藏有重要控制作用.以顺北西部地区地震资料为基础,对顺北11号走滑断裂带的几何变形特征、活动性、活动期次及其形成机制等进行了分析.顺北11号走滑断裂带整体呈NNW走向延伸,具有垂向分层性和平面分段性.断裂带北段主体为压扭和张扭交互段,中段为两条次级断层控制的拉分地堑,...  相似文献   
5.
大庆长垣南端砂岩型铀矿勘查项目前期利用油田钻孔资料发现了众多零散的工业孔,并钻探证实。为了进一步扩大找矿成果,开展了地震勘探。针对工作区地层埋深特点选择了合理的采集参数,利用地震成果并结合测井数据,统一了工作区的层位划分,圈定了砂体,进而推断出古河道,解决了砂岩型铀矿勘查中的储层问题,取得了很好的成果。地震勘探可作为砂岩型铀矿勘查寻找有利储层的主要方法手段。  相似文献   
6.
若尔盖与西秦岭地震反射岩石圈结构和盆山耦合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松潘地块北缘的若尔盖盆地与西秦岭造山带相接触,构成青藏高原东北缘典型的新生代盆山构造.其岩石圈结构与深部构造关系,记录了青藏高原东北缘板块碰撞的深部过程,同时又关联着若尔盖盆地油气远景的评价.2004年秋冬季,我们完成了第一条跨越若尔盖盆地和西秦岭造山带的深地震反射剖面.整个剖面全长254 km,分5段完成,其中第2段剖面(简称SP04_2)横过盆山结合部位.SP04_2剖面首次揭示若尔盖盆地-西秦岭造山带盆山结合部位的岩石圈结构,发现了若尔盖盆地和西秦岭造山带下地壳均以北倾为主的强反射特征,提供出若尔盖盆地下地壳整体向西秦岭造山带俯冲的地震学证据,揭示了若尔盖盆地和西秦岭造山带在挤压构造体系下形成的深部构造关系.而近于平的Moho反射特征又反映出两者在造山后期经历了强烈的伸展作用.  相似文献   
7.
长江上游国土资源,生态环境与灾害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长江上游干流流经青、藏、川、滇、鄂、渝6省市,支流涉及甘肃、陕西、贵州3省,流域面积为105.4×104km2,人口1.55亿,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1.1%。
长江上游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人均国民收入低,少数民族众多,与中下游经济发达地区差距很大。但上游地区蕴藏着巨大的经济开发潜能,丰富的水力和矿产等自然资源,以及农、林、牧等物产,对中下游地区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支援作用。同时,由于自然地理上的相关性,又使上游地区的开发治理,对中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长江上游森林植被大量减少,水源涵养能力下降,水土流失加剧:泥石流、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严重,旱、洪灾害频发;沿江大量排放废气、废水、污水,使大气和水体严重污染。随着上游地区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给中下游地区带来严重危害,河道、湖泊、水库淤积加速,洪涝灾害频繁发生,造成中下游地区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因此,必须尽快对长江上游地区进行全面综合治理,尽快开展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制定各种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方案;控制沿江污染源的排放,建立大气和水体污染监测系统;运用高新技术,建立上游重点地带地壳形变的动态监测和预警系统,防治地质灾害;充分利用上游地区丰富的水力资源,兴建多级水利设施,对地表水实施人工的时空控制,消除旱、洪灾害。  相似文献   
8.
大别造山带毛屋岩体的解体及古地幔性质的厘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详细的地球化学 (特别是稀土元素地球化学 )的研究资料 ,提出大别造山带毛屋岩体应该解体。毛屋岩体不是由多幕式镁铁 超镁铁质层状堆晶作用形成的一套岩石系列 ,而是由橄榄岩类、含石榴石方辉岩类、榴辉岩类和绿辉石岩类组成的一个混杂岩体。其中含石榴石方辉岩类与绿辉石岩类之间存在成因上的联系 ,含石榴石方辉岩类的原岩是本区原始地幔经约36 %的部分熔融后剩下的残余 ,而绿辉石岩的原岩是由该熔融体结晶的产物。根据含石榴石方辉岩与绿辉石岩之间的成分制约关系 ,对该区古地幔的稀土元素组成和地幔性质进行了反演 ,结果表明 ,该区原始地幔稀土元素成分与球粒陨石中的相似 ,为轻稀土略亏损的平坦型组成模式 ;该区原始地幔矿物成分为橄榄石 (72 8% )、单斜辉石 (12 4% )和石榴石 (14 8% ) ,属含单辉石榴橄榄岩的地幔。  相似文献   
9.
Northeastern China contains widely distributed Jurassic terrestrial strata that have yielded many spectacular mammal and pterosaur fossils, in addition to feathered dinosaur fossils and more recent discoveries from Jianchang, particularly from western Liaoning. However, the fossil-bearing stratigraphic succession, regional correlation, and age estimates of the fossils found in Jianchang County and nearby areas have been contentious. Here, we report on the vertebrate fossil-bearing Jurassic stratigraphy from Linglongta, Jianchang County, western Liaoning, including a SHRIMP U-Pb zircon date unambiguously associated with the fossil horizons. The primary goal was to determine the vertebrate fossil-bearing succession. A further aim was to provide age estimations for the fossil-bearing horizon as well as the earliest appearance of feathered dinosaurs, the eutherian–placental clade, and transitional pterosaurs. Field investigations showed that the vertebrate fossil-bearing stratigraphic succession in Jianchang County mainly consists of basal andesites overlain by rhythmic tuffs and tuffaceous lacustrine sediments, with the upper intermediate or acidic lavas interbedded with laminated more or less tuffaceous lacustrine deposits. This sequence correlates well with the Middle Jurassic Lanqi/Tiaojishan Formation in northeastern China. Detailed and accurate field observations showed that the well-preserved vertebrate fossils were buried in either the middle or the upper fine-grained laminated lacustrine deposits. Previous and current SHRIMP U-Pb zircon dates provide an age estimation of 161–159 Myr for the fossil-bearing horizon and vertebrates. This indicates that the earliest appearance of feathered dinosaurs here was more than 159 Myr ago and unquestionably older than Archaeopteryx from Germany, making these the earliest known feathered dinosaurs in the world. Furthermore, the eutherian–placental clade and the known transitional pterosaurs first emerged no later than 161 Myr. The vertebrate assemblage unearthed recently from Linglongta and neighboring areas in Jianchang County belongs to the Daohugou Biota. In addition to feathered dinosaurs, this biota was characterized by mammals, primitive pterosaurs, insects, and plants and was present in Inner Mongolia, western Liaoning, and northern Hebei in northeastern China during the Middle–Late Jurassic.  相似文献   
10.
地下水位的上升或下降会驱动包气带中的空气流动,并与水位升降运动发生相互作用.当潜水含水层被低渗透介质覆盖时,这种水位升降与空气流的耦合现象更加明显.利用细砂盖层作为低渗透介质与厚层粗砂组合成双层结构砂柱,进行了注水和排水实验研究.在排水实验中砂柱水位面下降,包气带会形成显著真空,吸取外界大气.在注水实验中砂柱水位面抬升,包气带气压增大,空气向外流动.包气带气压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呈单峰形式,且受到细砂盖层厚度的影响.考虑砂柱饱水带的Darcy流和包气带可压缩空气的线性渗流,提出了一个描述砂柱水-气运动的简化动力学模型,通过Runge-Kutta法进行实验过程的数值模拟,重现了观测到的包气带气压变化特征.模拟结果表明,包气带气压的极值随着低渗透盖层厚度的增加而呈非线性增大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