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2篇
大气科学   4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针对北京市日益严重的交通拥堵及由此引起的大气污染和安全问题, 结合环境经济 学的外部性理论, 提出应该重视汽车交通的外部性, 认为北京市的交通拥堵症结在于外部性引起 的市场失效。由于汽车交通的群体性特点, 应该使用政府方法来解决城市汽车交通的外部性, 文 章结合英国伦敦市、新加坡和日本名古屋市的交通管理措施, 建议采取管制和经济手段相结合的 方式, 从控制机动车拥有量和机动车出行率及鼓励市民采取公共交通方式出行等各个方面加强 对北京市交通的管理。  相似文献   
2.
气候风险可能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气候保险通过转移分散风险成为应对气候风险的有效机制。文中首先在辨析气候保险的概念和市场机制等理论基础上,分析了气候保险存在逆向选择风险与难以满足大数法则、存在道德风险与反馈效应的问题;其次梳理了发达国家气候保险的发展情况,其风险分散和转移功能比较强,保费一部分存在政府补贴,一般采取政府紧急贷款、再保险和保险衍生品的方式进一步分散风险,但是也存在道德风险的问题。最后分析了中国气候保险的发展现状发现存在着难以满足大数法则的问题,道德风险尚无明确体现,并提出建议:完善气象站基础设施、制定自然灾害风险地图、提高公众和敏感行业气候保险的购买意愿等尽量使气候保险满足大数法则;促使保险公司在设计保险产品时考虑非经济成本,未雨绸缪避免道德风险及反馈效应;适时发展气候再保险和保险衍生品,建立分散和转移风险的市场机制。  相似文献   
3.
基于对企业管理人员进行气候变化意识的问卷调查,对被调查者关于气候变化的认知指数、行为指数和意识指数3个指标进行评价,对被调查者的背景对其气候变化意识的影响作出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产业类型、企业类型、企业规模和工作部门对被调查者认知指数的影响显著,企业规模对被调查者行为指数的影响显著,年龄、学历、企业类型、企业规模和工作部门对被调查者意识指数的影响显著。26~35岁年龄段的企业管理人员的气候变化意识水平高于其他年龄段,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企业管理人员的气候变化意识水平要高于本科及以下的企业管理人员,国有企业的管理人员的气候变化意识水平要高于私营企业的管理人员,企业规模越大,其管理人员的气候变化意识水平越高,各部门管理人员中技术类管理人员的气候变化意识水平最高。  相似文献   
4.
基于2012—2015年在华北、珠三角和湖南湖北地区对企业管理人员进行的气候变化意识的问卷调查,构建了气候变化意识和企业应对气候变化措施两个一级指数。通过对调查结果交叉列联表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企业管理人员的气候变化意识指数处于一般水平,并且受年龄、产业类型、企业类型的影响显著;企业应对气候变化措施指数也处于一般水平且不同企业水平差距较大,企业管理人员气候变化意识水平、未来预期和自主知识产权拥有量对其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汽车交通面临着燃油短缺和温室气体排放上升的双重压力,本文从中国经济发展的背景和中国汽车平均燃油消耗量的国际差距入手,通过分析汽车行业的技术选择,建立了汽车交通的燃油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分析框架。分析后认为,要控制中国汽车交通的燃油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就要运用一系列技术手段和政策手段控制汽车保有量、降低汽车平均行驶里程、提高单车的燃油经济性水平和降低汽车排放水平。最后,对所提出的政策体系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