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人民群众幸福感的提升,是新型城镇化的落脚点,改善人居环境是城镇化质量提升的必然要求。既有的社区环境与居民幸福感关系的研究大多基于行政管辖范围评估社区的建成环境状况,且忽视了城市建成环境影响居民幸福感的中间机制。论文基于广州市23个社区采集的问卷调查数据,利用多层线性回归模型、中介效应分析和分层分析,识别影响居民幸福感的建成环境因素,揭示了居住满意度所起到的中介作用,尤其关注缓冲区的重新划定对分析结果的影响,以及建成环境对幸福感影响的异质性效应。结果表明:① 相较于行政管辖范围和1000 m面要素缓冲区,基于15 min步行可达范围所提取的建成环境指标与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关联程度更高;② 人均绿地面积、POI点密度与居民幸福感呈正相关关系,人口密度与幸福感呈负相关关系;③ 居住满意度在POI点密度与居民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中发挥了完全中介作用;④ 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社区建成环境与个体幸福感的关联程度因居民的户籍、住房产权和就业情况不同而呈现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教育资源可达性的精准评估是衡量教育资源配置合理性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推进公共教育均等化的重要途径。针对前人在教育资源可达性研究中对设施综合服务能力研究不足和交通模式单一等问题,论文以东莞为例,结合多源数据、综合服务能力和多出行模式改进两步移动搜索法,测度东莞市小学空间可达性,并评价其公平性。研究发现:(1)东莞市小学可达性呈现西高东低的空间特征,高可达性的格网主要在中心城区4个街道及虎门镇、厚街镇等;低可达性的格网主要在水乡地区、大岭山和银瓶山等地形复杂地区。(2)从公平性视角看,东莞市域和91.18%的镇街小学空间分配处于绝对公平水平,茶山镇、东坑镇公平性最高,麻涌镇、松山湖高新区、虎门镇公平性最低。(3)学龄人口规模、人均GDP和教育经费支出是东莞市小学空间可达性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可为实现东莞市教育资源的空间优化配置和构建更公平的教育发展新格局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