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太空因其显著的地缘战略价值而成为国家等行为主体间地缘政治博弈的新空间,太空竞争力作为相关行为主体谋取太空领域优势地位的核心要素生成于其围绕着太空开展的竞争与合作之中。该文搭建太空竞争力与地缘政治互动关系分析框架,在对太空竞争力的核心构成要素进行解析后构建太空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对全球14个国家和欧空局的太空竞争力进行评价,以此为基础从太空竞争力与地缘政治格局的互动关系、太空国际合作关系中的地缘政治关系透视两个视角剖析太空竞争力与地缘政治的内在逻辑。研究发现:地缘政治格局中的压力对苏联/俄罗斯、美国、中国、欧空局、日本、印度和韩国发展太空竞争力起驱动作用,对加拿大、澳大利亚起“弱遏制”作用,对巴西、阿根廷起“强遏制”作用,国家太空竞争力发展水平能对全球、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产生深刻影响;太空国际合作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全球及区域尺度的地缘政治关系,当前美国在全球地缘政治关系中处于绝对优势地位且同欧洲地缘政治关系根深蒂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遏制严重,欧洲内部地缘政治关系较紧密但亦呈现分化态势,亚洲内部地缘政治关系分化严重。  相似文献   
2.
中国与中南半岛国家双边关系演进及形成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世界地缘政治格局的继续分化与重组,处于"边缘地带"的中南半岛地缘政治地位日益凸显,日渐成为域外大国争夺地缘利益的热点地区。中南半岛是中国倡导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战略支点,中国与五国双边关系的亲疏对"一带一路"的推进有着重要的影响。文章首先采用事件数据分析法衡量2001年~2015年6月间中国与中南半岛五国双边关系,进而归纳其规律与特征,发现:中国与五国双边关系总体呈现不同程度波动下降态势;双边关系最高峰值的出现均由同一类事件影响产生、中缅关系下滑与中越关系恶化基本同期、双边关系程度的地域空间格局分异较为明显。中国与五国双边关系的演进是域外大国的干预、国家利益驱使下"大国平衡外交"的推行、区域与次区域合作的推进、边境安全与稳定等作用机理下的共同结果;最后基于前文研究提出:着力提升与各方政治互信水平、妥善处理中越南海领土争端、积极敦促缅甸各方维持国内安全与稳定、充分发挥"一带一路"愿景在经济与文化领域的作用等中国与五国关系良性互动对策。  相似文献   
3.
基于修正的引力模型测算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地缘经济关系,进而借助ArcGIS刻画地缘经济关系时空格局演化过程,以揭示其总体规律与特征。结果表明(:1)中国与周边国家地缘经济关系总体呈现出波动上升的态势,但国别间差异显著且逐渐扩大,并以2009年与2016年为转折点,将中国与周边国家双边地缘经济关系划分成缓慢发展期(2001—2008年)、平稳增长期(2009—2015年)和快速增长期(2016—2019年);(2)地缘经济关系总体上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即中国与东亚地区的日本和韩国为中-高至高地缘经济关系值,与西亚、南亚大多数周边国家主要为低至中-低地缘经济关系值。地缘经济关系格局演进的影响因素包括国际地缘环境、地缘经济利益、地缘区位、经济规模、资源要素禀赋、地缘文化等。  相似文献   
4.
以拉丁美洲33个主权国家为研究对象,从国际、区域、国内3个尺度出发,构建了基于“一带一路”的拉丁美洲地缘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对其地缘风险予以评价,利用地理探测器对拉丁美洲三大地理区域的地缘风险空间分异格局驱动因子群予以精准识别。结果表明:1)基于“一带一路”的拉丁美洲地缘风险空间异质性显著,地缘风险指数、国际地缘风险、区域地缘风险以及国内地缘风险下的政治风险和生态环境风险均表现为南美洲地区最高,墨西哥及中美洲地区次之,加勒比地区最低的空间格局;国内地缘风险表现为墨西哥及中美洲地区最高,南美洲地区次之,加勒比地区最低;经济风险表现为南美洲地区最高,加勒比地区次之,墨西哥及中美洲地区最低;社会风险表现为加勒比地区最高,南美洲地区次之,墨西哥及中美洲地区最低;双边关系风险表现为墨西哥及中美洲地区最高,加勒比地区次之,南美洲地区最低。2)各因子群对三大地理区域地缘风险空间分异格局的作用力各不相同。对南美洲地区作用力显著的因子群主要有政治风险、国际地缘风险和社会风险等;对墨西哥及中美洲地区作用力显著的因子群主要有经济风险、双边关系风险、国际地缘风险、政治风险等;对加勒比地区作用力较大的因子群主要有社会风险、国际地缘风险、政治风险、双边关系风险等。  相似文献   
5.
主体间性视角下的“一带一路”能源安全共同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主体间性视角综合了能源供应国、通道国、消费国的能源需求安全、运输安全、供应安全进行了研究,阐述了以下四个观点:能源安全具有主体间属性;能源安全关系是主体间互动过程中形成的;能源安全驱动机制是一个主体间性过程;主体间性视角为建构"一带一路"能源安全共同体提供了一种思维。在主体间性视角下"一带一路"能源安全共同体成长机制由三个递进的层级构成:主体间的功能性相互依赖和主体间造成的能源安全威胁是"一带一路"能源安全共同体建构的两个重要促发条件;结构因素和进程因素有利于能源安全共同体的形成;基于相互信任和集体身份而形成的对和平变革的可靠预期是能源安全共同体进入成熟阶段的标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