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4篇
大气科学   87篇
地球物理   1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6 毫秒
1.
为了研究水面对雾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的影响,建立了一个二维数值模式。详细考虑了下垫面与大气之间的热量和水汽交换过程以及湍流扩散过程。利用这个模式计算,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3.
王鹏飞  李子华 《气象》1982,8(2):20-22
惊人的大冰块 1975年7月25日晚6至7时,内蒙林西县十二吐公社遭到一次强冰雹袭击。26日晨,社员们向防雹试验点报告说:“昨天夜晚检查灾情时,发现一个大得惊人的雹块,现在尚未化完,请你们赶快来看。”试验点的同志们立即带了测量仪器和照相机,前往现场查看。 大冰块位于干河沟中。其形状大体为直角梯形(见照片),根据测量,最长的边59.4厘米,高39.6厘米,厚14.9厘米,重约30公斤。解剖以后,看到水平分层结构,共分为三层,层与层的界线笔直而且分明,一面是透明层,内含较多的玉米粒大小的气泡,另一面和中间的一层不透明,内含大量小米粒大小的气泡。三层内均可见到个别的沙粒,在中间层内,有  相似文献   
4.
河南干旱年地面雨滴谱特征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PMS公司生产的GBPP-100型地面雨滴谱仪,对河南省唐河地区17次降水过程进行了连续观测,其中层状云降水14次,积云降水3次。17次降水量都很小,5次有降水而无量,8、9月总降水量分别为8.3mm和31.3mm,占常年降水量的15.6%,属特别干旱的季节,该文利用观测获得的13928个样本,分析了干旱年降水的微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5.
考虑湿度影响的城市气溶胶夜晚温度效应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李子华  涂晓萍 《大气科学》1996,20(3):359-366
本文利用一维非定常模式,研究了城市上空干、湿气溶胶粒子对夜间边界层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湿气溶胶粒子对低层大气有明显的升温作用,而对中上层大气则起降温作用,同时改变了贴地逆温层结构和边界层稳定度。  相似文献   
6.
沈阳冬夏季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及尺度谱分布特征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沈阳大气成分监测站颗粒物监测仪 (Grimm 180) 连续测得的夏季 (2006年8月)、冬季 (2006年12月和2007年1月) 可吸入颗粒物的数浓度和质量浓度数据, 分析了沈阳市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日变化、谱分布及污染特征, 在此基础上结合沈阳市常规气象资料, 分析了气象要素和颗粒物污染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沈阳市冬、夏季部分时段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存在明显的日变化和日际变化; 谱分布较好地符合Junge分布; 沈阳冬季PM10超标日数占冬季观测总天数的77%, PM2.5超标日数 (按美国EPA日均标准) 占冬季观测总天数的87%, PM10平均数浓度为6668.7个/cm3, 平均质量浓度达252.8μg/m3, 分别是夏季的3.0和2.4倍; 冬、夏季PM2.5/PM10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0.647和0.603, PM2.5占可吸入颗粒物总数量的99%以上; 浓度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各种气象要素的影响, 与温度、风速负相关, 与湿度正相关, 降雨、降雪过程使得颗粒物浓度明显降低, 近地层逆温和雾是颗粒物增多的一个重要因素。颗粒物污染对城市能见度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7.
相对湿度对大气气溶胶粒子短波辐射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3  
杨军  李子华  黄世鸿 《大气科学》1999,23(2):239-247
利用Mie散射原理和重庆实测气溶胶资料,详细计算了边界层内单个气溶胶粒子的光学特性参量,气溶胶粒子群体的散射、吸收、消光系数及不对称因子、散射比、光学厚度;进而采用二流近似和累加法计算了边界层内太阳短波辐射增温率。目的在于研究相对湿度对以上各特性参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湿度在65%~95%之间变化时,对气溶胶粒子群体光学特性参数和太阳增温率的影响在量级上可与气溶胶粒子浓度成倍变化的影响相比拟。  相似文献   
8.
南京冬季雾爆发性增强的物理特征研究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18  
根据2006年12月在南京市郊观测的3次浓雾过程(12月12日、14日和24~27日)资料,分析了雾的发展过程及爆发性增强特征,探讨了雾体爆发性增强的原因。结果表明:南京冬季雾爆发性增强的物理特征是在很短时间内(30 min以内),能见度急剧下降,雾滴数密度和含水量明显增加、尺度明显增大、雾滴谱变宽。究其原因,发现夜晚长波辐射增强或近地层出现冷平流造成的气温急剧下降,日出后地表水分蒸发或西南湿平流增强造成的湿度明显增大以及湍流混合作用,都能导致雾体爆发性增强。  相似文献   
9.
重庆市冬季雾的物理化学特性   总被引:32,自引:8,他引:32  
李子华  彭中贵 《气象学报》1994,52(4):477-483
在1989年12月15日至1990年1月15日和1990年12月7日至1991年1月7日,对重庆市区冬季雾进行了综合观测试验。从多项观测资料综合分析了雾的物理化学结构,揭示了重庆市区冬季雾许多重要的有别于外地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林西雹暴中发现的30公斤大冰块的详细分析,提出了“巨淞”的形成机制,澄清了数十年来某些雹暴中发现的反常大冰块被误认为大冰雹的事例,并为今后区别大冰雹和“巨淞”提出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