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1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针对水泥-水玻璃注浆结石体(C-S结石体)在离子侵蚀环境下劣化机理研究较少之问题,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分析了C-S结石体在3种不同浓度的硫酸盐、氯盐及二者混合液侵蚀后,不同龄期条件下的宏观力学性能变化规律;采用SEM、EDS和XRD相结合的方法观察C-S结石体细观结构及化学成分变化,揭示C-S结石体离子侵蚀损伤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侵蚀时间少于28 d时,离子溶液对C-S结石体强度增长并未产生明显影响;(2)侵蚀时间28 d到90 d时,高浓度离子溶液中C-S结石体劣化显著,SO42-离子溶液浓度20 g/L时,C-S结石体90 d强度值仅为28 d强度值的2.43%;(3)C-S结石体受离子侵蚀后,Ca2+离子析出,破坏了内部的溶解动态平衡,导致其内部发生改变,无侧限抗压强度大幅度折减;(4)C-S结石体受离子侵蚀影响主要以SO42-侵蚀为主,相同离子浓度侵蚀损伤程度为:SO42->SO42-&a...  相似文献   
2.
<正>从8月3日夜里开始至次日上午10时左右,营口盖州市矿洞沟镇云山沟村、毛岭村持续发生强降雨,累计降雨量达393毫米。强降雨导致上述两个村庄发生洪涝灾害,道路、房屋被洪水冲毁。当地党委、政府在营口市国土资源局、营口市水利局等部门指导下连夜转移受灾群众13013人,由于预警预报及时,群测群防到位,在此次强降雨引发的灾害中没有出现人员伤亡。  相似文献   
3.
赵光平  姜旭  马丽 《中国沙漠》2015,35(5):1275-1282
利用中国西北地区东部61个气象站1960-2009年逐日降水资料,结合同时次NCEP全球再分析风场资料,在气旋性风切变辨识算法的支撑下,分析了近50年西北地区东部低层气旋性风切变演变对同期雨日多寡的控制与指示作用,结合低层水汽条件与气旋性风切变的配置关系,对其在不同季节对雨日的可能影响程度及降水效率进行了逐一比对与成因探讨。结果表明:在冷暖空气交汇频繁的春、秋两季,即一年中气旋性风切变多发时段,700 hPa气旋性风切变在干旱区和半干旱区,对雨日产生的差异性最为显著,降水效率相差达24%,而冬季仅为10%;通过对比分析西北地区东部不同季节风切变效率多年和少年比湿分布,发现在在春、夏两季,水汽条件对700 hPa气旋性风切变的降水效率影响最为显著。气旋性风切变降水效率概念的引入,不仅较为符合西北地区的天气气候特点,且能够较好地反映雨日与700 hPa气旋性风切变之间在不同季节与不同区域中的相关性,对现实预报有较重要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前,国际上诸多天文项目均遵循虚拟天文台(Virtual Observatory,VO)标准协议开发各天文数据检索发布系统,对外公开发布数据,并对数据资源进行VO注册,从而使用户通过虚拟天文台门户网站即可访问获取不同天文项目的数据集.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HXMT)卫星项目也将虚拟天文台技术引入HXMT卫星数据检索发布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过程中,既满足HXMT卫星数据发布需求,又将HXMT卫星数据融入虚拟天文台环境,实现国际天文数据的共享共用.系统提出了符合虚拟天文台规范的体系架构,并选取SCS锥形检索、VOTable数据格式等虚拟天文台标准协议加以实现,采用MVC模式、SSH框架以及各种J2EE技术进行软件研发,提供检索访问、浏览下载和可视化功能.实践和应用结果表明,系统在解决天文数据资源互操作、共享发布、检索访问及异构应用集成方面均具有可操作性,对我国空间天文卫星数据检索发布系统的研制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东北作为传统工业基地,工业在东北经济的发展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实现其振兴,必须按照市场化的方式重建企业之间的产业联系,实现产业集群。以高质量的市场化环境为基础工程,树立现代产业观念,全力打造适宜于产业迅速成长的经济和社会机制。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分析美国关岛的概况、法律政策基础、行政管理组织、具体管理措施,探究美国关岛的生态保护管理机制,总结其成功的管理经验,以期对中国远离大陆的无居民海岛的管理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7.
旅游小城镇作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形式,已成为乡村振兴和旅游业升级的新热点,备受关注。本文基于旅游小城镇的地理坐标,利用最近邻指数、地理集中度指数、区位熵等研究方法,定量分析了武陵山区289个旅游小城镇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归纳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旅游小城镇的数量因地区而异,旅游发展水平也各不相同;旅游小城镇的分布一般呈现出一定的地理集中度,形成多密度中心和大量的小型聚落;由于交通便利性好,旅游小城镇明显分布在交通路线沿线;不同类型的旅游小城镇有各自的分布类型;旅游小城镇的空间分布是由地理环境、社会因素、旅游资源和文化政策共同决定的。本文通过分析武陵山区旅游小城镇的空间格局特征和影响因素,为探索全球各地旅游小城镇的时空分异规律、构建地区间要素协同机制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8.
姜旭  赵光平 《中国沙漠》2013,33(3):888-895
利用中国西北地区东部61个气象站1960-2009年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雨日数的演变特征。研究发现:200 mm年降水量等值线的两侧存在明显差异,南部半干旱区处于夏季风北部边缘地带,受季风影响,雨日数年际波动大;北部干旱区年雨日数较少且相对稳定。在气旋性风切变辨识算法支持下,本文运用NCEP全球再分析资料风场资料,研究了近50年西北地区东部低空气旋性风切变的演变特征。分析发现,雨日数和低空气旋性风场切变数存在较为显著的正相关,但这种相关性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秋、冬、春3季相关显著,夏季较差。进一步研究发现:水汽条件在雨日数和低空气旋性风切变的关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在春、夏两季影响更为明显;秋季青藏高原北部绕流水汽输送带的强弱也直接决定低空气旋性风切变和雨日数的相关性的高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